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资料下载.pdf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089284 上传时间:2022-11-1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72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资料下载.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资料下载.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资料下载.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资料下载.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资料下载.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资料下载.pdf

《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资料下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资料下载.pdf(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资料下载.pdf

可是,全球化进程在改变着人们的认同。

全球化不仅侵蚀着国家主权,同时也激活了民族主义,这是许多人始料不及的

(2)。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文化认同出现动摇,而且国家的认同与归属感也遇到严重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文化认同与民族(族群)认同、国家认同的关系,并且思考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强【收稿日期120091029【作者简介】韩震,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基金项目1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项目“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问题研究”(06BaZX023)。

【荷兰】克里斯洛伦兹:

比较历史学理论框架的初步思考,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7期。

英国学者安东尼史密斯指出,冷战结束之后,“种族民族主义取代了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和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成为全世界社会运动和政治理想的基础和语言。

”(【英】史密斯: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龚维斌、良警宇译,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中文版序,第1页)约瑟夫奈也指出:

“散布全球、并经常发生在国家内部的对立种族间冲突有可能成为冲突的主导形式。

冷战结束以来发生的近30次较大冲突几乎都爆发在国家内部。

这些冲突最有可能出现在固有帝国崩溃的地区如非洲和前苏联的边缘地带。

”他还说,“亨廷顿认为,地方自治主义和相互竞争的认同是冷战后冲突的一个主要根源,此言非虚。

但是,他只抓住了认同冲突分析的一个维度或一个层面。

宏大文明内部的认同冲突远远多于它们之间的冲突。

例如,两伊战争是伊斯兰世界内部的国家间冲突。

”(【美】约瑟夫奈:

硬权力与软权力,门洪华译,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7、87页)另外,任由民族主义泛滥,也会危及世界安全和秩序。

借用美国前国务卿沃伦克罩斯托弗1993年在纽约时报所说的话讲,如果当代民族主义的激情未加抑制地一直燃烧下去,“那么我们就会有5000国家,而不是现在我们拥有的100多个”。

(转引自【美】弗格森、曼斯巴赫:

过去是未来的前奏?

全球政治中的认同与忠诚,载拉彼德、克拉托赫维尔:

文化和认同:

国际关系回归理论,金烨译,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3页)因此,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不能不警惕台湾的独立倾向,也不能不关注在新疆、西藏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问题。

万方数据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107化国家认同。

一、国家认同、族群认同与文化认同的关系时代变化了,人们的生存境遇也在发生变化。

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时代,人员、信息与货物的跨国流动,使人们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日益成为一个必须时刻思考和作出选择的问题。

所谓认同问题,就是你认为自已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你归属于哪个群体的问题。

现代性世界的发展特别是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范围内的社会文化出现多样性展示、流变性呈现和断裂性改变,所有这些都促使人们产生文化自觉。

这一方面使人们的眼界扩大了,另一方面也让人们有意识地确认自己的文化特性,这后一方面的问题就在全球化的时代激活了沉睡的或潜在的民族主义。

就此,美国学者约瑟夫奈(JSNye)认为,“迅捷而深远的社会、技术和经济变革带来了跨国认同、国家认同和次国家认同的错综交织。

这些认同交织在一起,颇具张力。

鉴于传播的瞬时性,它们能够促使潜在的紧张关系转化为突然的冲突。

”譬如,如果说印刷术增强了国家的内部统一的话,那么现在的互联网就既有可能增强国内人民的共同话语,也有可能因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流通而削弱国家认同的强度,信息不经时间验证和过滤的瞬间聚集甚至会产生突发性危机。

正因全球化带来如此这般的新变化,“在全球化和全球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各民族、国家都在弘扬传统文化、夯实认同基础,以增强民族国家的凝聚力。

”由于人们的流动和多元交流,人们不得不时刻考虑自己的身份。

当你到国外旅游时:

你不时会因身处陌生的地方和文化环境而意识到自己当下已经变成“外国人”;

当你在跨国公司工作时,你究竟是在为谁工作;

当你在国外大学做研究时,你的工作成就与什么样的身份认同联系在一起;

当你获得了其他国家的国籍,可是你的工作却仍然属于原祖国的性质如最近,拍摄的建国大业影片,参加演出的却大都是加入其他国籍的华人演员,人们为此议论纷纷。

为什么人们对自己有身份感到疑惑,为什么人们会对某些人的身份议论纷纷?

实际上,这就是所谓的身份焦虑或认同问题。

人的认同从来就是多重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人们的社会身份也就越来越多重。

过去的多重更多的是家庭和社群(如部落、村落)之内的角色变化。

如你既是父亲的儿子,又是儿子的父亲;

你既是家庭的一员,又是村落中的成员;

如此等等。

在本文中研究的认同不是这个意义上的,我们讨论的认同是与国家公民的身份相关的认同问题。

人首先有血缘族群的身份,这是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是基础性的和首要的。

但是,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其自然属性永远与社会属性密切相关。

人没有纯粹的自然属性,人的自然属性都是文化属性所浸染之后的自然属性。

因此,人的以血缘为基础的族群认同,总是与其社会关系的性质相关联的。

文化认同是人的社会属性的表现形式。

文化认同一方面与族群相关,也与国家政治生活相关,同时又与全球化所形成的新的世界主义相关。

文化认同构成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中介形式。

作为中介认同形式,文化认同就必须一方面与族群认同有交叠的部分,另一方面与国家认同有交叠的部分,同时与全球认同(有人提出所谓“世界公民”的概念)有交叠的内容。

测量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的程度,就是看文化认同与这三种认同之间各自交叠部分的比重。

这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交叠和文化认同与族群认同的交叠基本重合,这是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基本一致的情形,这往往表现为单一民族国家;

2)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交叠和文化认同与族群认同之间的交叠存在部分重合,这往往表现为多民族国家。

这又会出现两种情形,或重合部分很小,这是国家认同比较弱的表现,或重合部分较大,这是国家认同比较强的表现;

3)前两种情形都存在是否与超国家共同体认同(如欧盟、东南亚联盟,等等)和全球认同的关系问题。

一般说来,超国家认同成分多的,卷入全球化的程度深些,超国家认同成分少的,则卷入全球化的程度就浅些。

在现代社会,单一民族国家很少。

按照厄内斯美】约瑟夫奈:

硬权力与软权力,第86页。

傅华:

全球认同与民族国家认同,光明日报,2006年4月18日第12版。

万方数据108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总第217期)特盖尔纳(ErnestGellner)的说法,“地球上存在大量潜在的民族”,而潜在民族的数字“可能比能够独立生存的国家的数字要大得多。

”这就是说,每个国家一般都包含着许多民族或族群,而且世界秩序要求主权国家的基本稳定,至少不能按照潜在民族的数量无限分裂下去,如果那样将是无休止的混乱,世界将碎片化。

另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移民现象越来越多,单一民族国家已经成为不可能。

因此,绝大多数国家不同程度地表现为情形2)加3),即绝大多数国家由多民族构成,且国家认同受到全球化进程的浸染。

我们先探讨情形2)。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认同就有了差异。

譬如,有些苏格兰人的地域认同往往影响到其作为大不列颠联合王国的身份认同,魁北克人的地域认同过大时也会时常影响到他们作为加拿大人的归属感,比利时的佛勒芒地区也有类似的问题。

是文化认同强化了国家认同,还是文化认同强化了族群认同,在不同的国家和这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存在着程度的差别。

如果文化认同与族群认同之间的交叠部分大于与国家认同,那么国家认同就处于弱认同的地位。

如果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交叠部分大于族群认同,那么国家认同就处于强认同的情形。

如果族群认同过于强势,在多民族国家就可能“有离散之心。

不能相和合”,危机就可能被某些预料不到的事件触发;

如果国家认同大过族群认同,“唯以其能一同其国之义,是以国治”(墨子尚同),多民族国家就容易经历各种风雨变幻而保持统一。

情形2)还有一种表现,那就是文化往往与一定的地域相关。

即使同一个族群,不同的地域会形成不同的文化风格;

对地域文化的认同就是地域认同,这种认同不是族群的,而完全是文化性的和社会性的归属感。

大多数情况下,地域认同与国家认同并不矛盾,二者可能全部重叠,只是地域认同作为部分重叠于国家认同。

但是,二者之间也不是没有脱节的可能,如果因内战或分治,也会影响国家的认同。

也就是说,如果地域认同与国家认同不重叠或重叠很小,对国家的统一也会提出挑战。

南北朝鲜的分治,造成民族的分裂;

中国的台湾地区也是属于这种现象。

在我国,香港和澳门由于长期被西方国家殖民的缘故,人们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也出现了比较特殊的情况。

也就是说,即使在回归之后,有些人的地域认同与国家认同也并不完全重叠,而是可以分离的。

当然,随着中国内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自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以来,香港和澳门人的地域认同逐渐向与国家认同重叠的方向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既是为香港人或澳门人,也为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这就是说,香港和澳门人的地域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重叠部分越来越多。

现在仍然存在认同危机的是台湾,这里的问题是由于内战所造成的分治产生的。

台湾与大陆之间民族文化认同是基本重叠的(尽管也存在地域的差异),但是国家认同就出现复杂的现象。

很多人仍然认同中国,但对中国的表述出现多种形式;

也有部分人采取台独的立场。

这个问题只要一天不得到最终解决,仍然会不时地困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我们再探讨情形3)。

全球化加深,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到国家认同:

第一、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活动,资本、商品和服务的流通,人们即使不出国门,也可能是在为其他国家的公司工作,这种情形已经影响到某些人的国家认同,至少使人们的认同出现某些模糊化的地方,有些人为了跨国公司的利益而与国家周旋。

第二,人员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也使“身土不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