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083641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

《小学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下载.docx

六、教学过程

(一)建立体积概念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

同学们,看到这组图片,你想到了哪个故事?

(播放乌鸦喝水的图片)水面为什么上升了呢?

如果乌鸦想尽快喝到水呢?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上来了。

水面上升得快就要放入大石子。

(设计意图:

通过家喻户晓的故事,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明确石子的大小和水面上升的快慢有关系。

2、动手实验,引出概念

教师演示实验

石头真的占据了水的空间吗?

我们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第一个杯子里倒满水。

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里,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再换大一些的鹅卵石重复以上实验。

学生发现了剩余的水不同,明确了大鹅卵石比小鹅卵石占有的空间大。

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确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不同的,对物体的体积有一个初步的表象认识。

(2)引出体积概念

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占有一定空间,而且什么比什么所占空间大一些。

在此基础上引出体积概念。

学生回答后,师说明:

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

将抽象概念和实际生活充分相联系,在生活中提炼出数学概念。

课件出示。

谁能说说什么是电冰箱的体积?

什么是空调的体积?

什么是手机的体积?

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呢?

(学生回答)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看出来的)

(二)引出体积单位

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

(不容易比较)

学生讨论。

思考后说出可以用统一的单位。

师继续追问:

这样的单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比较的是立体图形的体积大小,适合用什么样的图形作单位?

回想一下,长度单位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面积单位是用什么来表示的?

那体积单位呢?

引导学生说出:

长度单位是用线段来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正方形来表示的。

继续引导学生说出这样的体积单位单位应该是正方体样子的,因为我们比较的是长方体的体积大小。

教师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如下图),问:

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为什么?

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

引导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有哪些,接着引导说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用字母表示是cm3、dm3、m3。

由两个体积接近的长方体的比较,引出统一体积单位必要性。

又由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类推出常见的体积单位,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迁移。

(三)认识体积单位

(1)认识1立方厘米。

课件出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让生测量手中的小正方体的棱长。

像这样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

板书:

1立方厘米棱长1厘米

同桌互相说一说。

怎么记住它的大小呢?

它和我们生活中见到的什么物体差不多大呢?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适合用立方厘米做单位呢?

引导学生讨论并一亿列举。

引导生看师收集到的资料。

(2)认识1立方分米。

课件出示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接着时出示实物正方体。

谁能帮我测量一下这个正方体的棱长?

学生测量。

像这样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分米

生活中什么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呢?

哪些物体的体积适合用立方分米做单位呢?

学生介绍并举例。

看教师收集的图片。

(3)认识1立方米。

你认为1立方米应该有多大呢?

它的棱长应该是多少?

生比划。

老师这儿有三根一米长的尺子,谁能帮我搭建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学生在墙角处搭建。

并实验能容纳多少学生。

学生陆续跑到这个空间里,能容纳10个左右的学生。

谁能再来说一下棱长是多少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师板书。

生活中什么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米?

哪些物体的体积适合用立方米做单位呢?

生一一介绍并举例。

刚才学习了常用的体积单位,要想知道一个物体体积的大小,也就看它含有多少个相同的体积单位。

在认识每一个体积单位大小的时候,让学生去感知,去体验,去想象,充分联系生活中的实物,以此在学生脑海中建立一个体积单位大小的表象,并会根据物体体积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

(四)实践应用

刚才大家通过自己动脑思考和讨论交流,研究出了许多关于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那么你们想不想检验一下自己学得是否扎实呀?

下面我们就来解答一些有趣的问题。

1、完成课本28页做一做。

2、课本练习七4、6题。

3、请同学们选择正确答案序号填入括号内。

1、一个墨水瓶的体积约是60()

①立方米②立方分米③立方厘米

2、五一班教室占有空间180()

3、5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体积是5()

①分米②立方分米③平方分米

4、判断:

(1)一台家用冰箱的体积是500立方米()

(2)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3)一条线段长12平方主()

(4)墨水瓶的体积为是140平方厘米()

5、体积12立方分米的长方体能切成多少个棱长1分米的小正方体?

20立立方分米的呢?

45立方分米的呢?

6、一个长方体正好切成2个棱长1分米的小正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7、你完成下面的数学小日记吗?

明明的数学日记

我们的教室占地面积约是60()。

我的身高只有1.4(),所以被安排在第一桌,离老师的讲台最近,老师的讲台上放着一个体积为1()的粉笔盒,里面放了不少粉笔,一支粉笔的体积约为7(),粉笔盒的旁边是一瓶体积为50()的红墨水盒。

在教室的前面有一块面积是6()的黑板,黑板旁边还有我的最爱:

一台体积是200()的电视机!

通过不同层次的应用训练,加深学生对体积和体积概念的理解。

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五)知识整理,我的收获

大家这节课学生了不少东西,谁能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六、课堂小结。

《体积和体积单位》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已经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且对于生活中的空间图形问题也有浓厚的兴趣,但对于体积和体积单位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由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跨越。

这部分内容,又是以后学习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重要基础。

对于体积单位的认识,应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不同的物体建立深刻印象,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体积和体积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理解体积的含义和体会体积单位的实际含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所以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体积和体积单位》效果分析

从整节课来看,教学效果还是良好的。

课堂伊始从常见故事引入,抓住学生的心理,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进而从实验操作中发现了问题所在,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通过创设具有现实性的情景,为学生提供生活性的教材,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

在新一轮课改中,《标准》所提倡的数学课堂教学应“由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场所;

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那么教师就应在教学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为学生创造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由于体积单位比较抽象,因此,我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

拿出课前准备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摸一摸、量一量、围一围、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学生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下认识体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

再让学生说说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约是1立方厘米,哪些物体的体积约是1立方分米。

在教学1立方米正方体有多大时,我让学生依次进入准备好的1立方米的正方体框架,大约能容纳十几个学生,学习气氛更是达到了高潮,教学效果良好,同时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自学、小组合作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了学生参与探究尝试的兴趣。

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调动学生回忆的积极性,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进行比较和类推,有效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加深了知识间的联系。

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给学生充足的探究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一种平等、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通过让学生摸一摸、量一量、围一围、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充分感知和体验体积单位概念的形成过程,它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

在合作交流中,使各自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形成了独立见解,展示了个性思维。

这一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高潮阶段,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因为时间有点仓促没让学生带过多的学具,更多的是看一看,说一说。

课堂的掌控能力欠缺,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方法不够多样,有些地方对学生的回答未能作出及时评价。

这和准备不足及个人心理素质有直接关系,往后应积极参加这类的讲课活动,以此来训练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这节课,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好概念性的课有一定挑战性,教学中,必需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才能很好地为学生积累知识,形成观念。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后反思

考虑到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通过故事实验等操作活动,以及引导学生回忆、观察、讨论、说一说、围一围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些概念的形成过程。

发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课题伊始从《乌鸦喝水》这一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很自然地引入新课,初步感知物体空间的存在。

引入阶段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

本课的导入设计,不但可以激发求知的动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在活动开始就处在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中。

二、实验观察,发现问题。

通过两次倒水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发现到石头确实是占据空间的,而且占据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如果说“乌鸦喝水”的故事只是让学生比较抽象的发现“空间”,那这个实验则是让学生进一步直观形象的感知了“空间”的存在,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一切猜想都要由实践来验证。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逐渐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