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道歉语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docx
《英汉道歉语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汉道歉语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英汉道歉语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
英汉道歉语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
篇一:
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对比分析开题报告
XXXXXXXX学院专科毕业报告(设计)
开题报告
4
4
篇二:
中英习语翻译与比较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中英习语翻译与比较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班级:
系部: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2
3
篇三: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与翻译的开题报告
XX01010420师范英语十班李荣萍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选题论证
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部分,习语是一种广为流传的具有特定含义的固定的短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由于习语的文字通俗简练,风趣幽默,中西方人们都习惯于使用习语。
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不同民族在历史,地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习语同文学作品一样是语言的精华:
它们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世界上凡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都包含大量的成语,汉、英两种语言即是如此。
由于汉、英两族在历史文化背景、传统习惯及思想方法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反映在成语的形象、含义及用法上也大不相同。
习语中的文化因素给翻译带来了困难。
只有通过适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才能使译文既能保持原文的特色,又能清楚地表达。
习语是语言中重要的修辞手段,经常用音的和谐来达到易懂易记,生动有趣的目的。
它没有规则的句子结构,却有着相对固定的自身表达形式。
习语的这些特点为它的翻译增加了难度。
为了使读者更好的理解并运用习语,在翻译中译者必须考虑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同样的习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将会有完全不同的翻译,它反映了中西方人们在生活习俗,思维习惯,性格以及对待色彩等方面的不同看法。
本论题将通过习语的翻译向读者介绍一些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便人们能更好的交流。
TheculturaldifferenceofEnglish-Chineseidiomsand
idiomtranslationInordertoenablereadersunderstandanduseidiomsbetter,translatorsmustconsidertheunderlyingculturalfactorsintheprocessoftranslation.Throughthetranslationofidioms,thisstudywilllayoutsomeoftheChineseandwesternculturestoreaders,sothatpeoplecanhaveabetterunderstandingwitheachother.
Ⅰ.Introduction
Ⅱ.EnglishandChineseidioms
A.Definitionofidioms
ofidioms
1.IdiomsfromtheBible
2.IdiomsfromGreekmythology
C.Featuresofidioms
1.Semanticunity
2.Structuralstability
3.Thestylisticfeatureofidiom
II.CulturaldifferencesbetweenEnglishandChineseidioms
A.Differencesinlivingenvironment
B.Differentconventions
inreligionandbeliefs
D.Differencesofhistoricalallusion
Ⅲ.Translationmethodsofidioms
A.Literaltranslationandliberaltranslation
B.Theapproachofadditionandomission
translationandImage-shifttranslationⅣ.Conclusion
Workscited
[1]RichardA.Spears.PhrasesandIdioms.Hefei:
UniversityofScienceand
TechnologyofChinaPress,XX
[2]HarryCollis.101AmericanEnglishProverbs.Beijing:
ForeignLanguage
TeachingandResearchPress,XX
[3]林莉兰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XX年06期
[4]刘伟强;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安阳大学学报;XX年01期
[5]王金凤;卢聚伦;英语习语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
信息;XX年14期
[6]平洪.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XX
[7]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XX
[8]庄和诚.英语习语探源[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XX
篇四:
英汉谚语文化涵义对比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金融学
英汉谚语文化涵义对比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谚语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精华。
它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的普遍语言现象。
每个民族的语言中都包含着大量的谚语。
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毫不夸张地说,对一个民族语言中谚语的研究可以深入地了解该民族的风俗和心理。
正如文学作品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一样,谚语——由一个民族自己创造、代代相传、并蕴涵着大众智慧的句子——也是如此,也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
而对一个民族文化的了解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英文化的不同使谚语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而谚语本身也承载着该民族的文化。
不同的谚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文化涵义,即使是相同的谚语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文化涵义也会大相径庭,甚至有的谚语只在特定的背景下体现其本意。
所以由于不同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及习俗、宗教信仰、修辞手法的使用、思维方式,或源于不同的经典名作或名人之口,就会造成两种语言中的谚语文化涵义的不同。
因此,比较研究英汉谚语的文化涵义,对进一步了解中西民族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相关文献,国外学者对谚语的研究起步较早,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修辞学角度,语义学角度和综合学科角度。
从修辞学角度到语义学角度的飞跃,使学者对谚语的研究从表层语言特征渐渐转向表层文化关系,并把谚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研究。
但是,这样的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很容易将对谚语的研究套入固定的程式化。
一旦程式化,那么从谚语体现出来的文化背景就显得苍白,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也就无从谈起了。
究其原因,是因为研究并没有从表层文化关系挖掘到深层文化关系。
反过来说,对于深层文化关系的挖掘也必须以语义研究为基础,因此,在对相关文献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总结之后,本研究从语义学角度出发,挖掘比较英汉谚语的深层文化涵义,以探索两个民族文化的同异。
研究主要以语言文化观为主要理论依据,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的角度对英汉谚语的相同和不同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挖掘造成其文化差异的深层原因。
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通过谚语文化涵义对比研究,深掘中西文化差异,更好的帮助两种语言的谚语使用者理解中西文化,使其更理性看待谚语在生活中的启示作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可见以下提纲:
1.谚语起源与定义
2.了解英汉谚语文化差异的重要意义
有助于正确理解语言,避免产生歧义
有助于发挥谚语对日常生活的启示作用
有助于跨文化交际
3.英汉谚语差异的主要类型
英谚和中谚完全相同
英谚和中谚基本相同
英谚和中谚基本不同
4.英汉谚语文化从同到异对比研究
表现出的道德规范相同
表现出的最基本道德品行一致
对于名誉的重要性,基本相同
对于友谊,差异开始出现
对于帮助和救济,差异开始明显
对于金钱问题,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
5.英汉谚语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
价值观念
风俗习惯
历史文化
宗教信仰
7.总结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英汉谚语文化涵义的同异
2.英汉谚语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
3.如何正确合理应用谚语的启示作用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XX年10月24日——11月24日:
查阅文献资料,写出文献综述部分。
XX年11月24日——11月26日:
上传文献资料至高校毕业论文络平台。
XX年11月28日——12月6日:
翻译两篇英文文献,每篇原文字数在2-3千之间。
XX年12月7日——12月30日:
撰写开题报告,并上传。
XX年1月——3月11日:
撰写论文提纲以及初稿,上传论文初稿。
XX年3月12日——3月22日:
论文修改第一稿。
XX年3月23日——4月16日:
论文修改第二稿、第三稿。
XX年4月17日——4月18日:
毕业论文定稿,并上传。
XX年5月21日——参加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2.Permyakov,(1979):
ProverbsandsayingsintheEast.Science,Moscow.1979.Baevskij,(1970):
“Porozdayuscayamodelpoeticeskojsistemyposlovits.”In:
Strukturno-matematiceskiemetodymodelirovaniyayazyka.Kiev,1970.(14-15)
3.WolfgangMieder,AlanDundes,(1994):
Thewisdomofmany:
essaysontheproverb.The
UniversityofWisconsinPress.London.1994.
4.
5.
6.Jakobson,Tynyanov,(1929):
Problemyizucenijaliteraturyijazyka,NovyjLef.12(1928).JollesAndré,(1930):
EinfachenFormen.FokloreSocietyPublications,London,1930.MaxBlack,(1962):
Dewey’sPhilosophyofLanguage.JournalofPhilosophy59(19):
505-523.
7.
8.L.A.Richards,(1965):
ThePhilosophyofRhetoric.OxfordUniversityPress,1965MichaelLoson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