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初三语文卷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初三语文卷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初三语文卷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氛围zhì
手可热
(2)正确填写文段□处的标点符号。
□(2分)
(3)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2、古诗文默写。
(13分)
(1),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2)商女不知亡国恨,。
(《泊秦淮》)
(3)晓镜但愁云鬓改,。
(《无题》)
(4),,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
(5)其恕乎!
,。
(《<
论语>
十则》)
(6),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春潮带雨晚来急,。
(《滁州西涧》)
(8)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
(9),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10)鸢飞戾天者,;
经纶世务者,。
(《与失元思书》)
3.按课文内容填空题。
《孔乙已》一文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与封建文化教育对人思想的毒害,主人公出场时,“孔乙已是的唯一的人”一句就揭示了他的特殊身份,也暗示了他性格充满矛盾。
《清兵卫与葫芦》一课,针对
这一现象,批评了老师与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4、综合性学习。
(8分)(摘自2015年龙岩中考试卷)
今年“五一”期间,央视播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引起热议。
某校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各题。
【提信息】
(1)以下是学生收集到的三则相关材料,请从中提取至少两条信息。
材料一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立刻想到:
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日本手艺人……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来说,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如手机、冰箱甚至是前段时间引发抢购风潮的马桶盖等。
材料二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曾说:
“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
材料三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
《大国工匠》讲述的8个工匠,正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才缔造了工匠的神话:
錾刻师孟剑锋为北京APEC会议创作国礼“和美”纯银丝巾,焊工高凤林为火箭焊“心脏”,钳工顾秋亮为“蛟龙号”装配载人深潜器……
答:
【品对联】
(2)某校邀请大国工匠孟剑锋来校做演讲,书法社结合孟剑锋的事迹拟写了一副“宝剑锋从磨砺出,和美精自细琢来”的对联。
请结合材料三分析这副对联的妙处。
(答出两点即可)(3分)
【言心声】
(3)听了孟剑锋的演讲后,李文同学产生了学一门技艺的想法,但他的父母极力反对。
假如你支持李文,你会如何劝说他的父母?
请写出你要说的话。
(3分)
二、阅读与理解(61分)
(一)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8题。
(16分)
(摘自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曰: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
“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
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乙】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
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
令服五石汤可免。
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
居三日,见仲宣,谓曰:
服汤否?
曰:
已服。
仲景曰:
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
仲宣犹不言。
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
【注释】仲景;
指“医圣”张仲景;
王仲宣:
指王粲,东汉建安七子之一。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
(1)不治将益深()
(2)司命之所属()
(3)色候固非服汤之诊()(4)后二十年果眉落()
6、下面加点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立有间桓侯故使人问之眉落半年而死色候固非服汤之诊
A.间B.故C.而D.之
又何间焉故人知君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7、翻译下面句子。
(6分)
(1)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2)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
8、根据甲、乙两文的中心,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对待缺点和错误。
(二)阅读下文,回答9-11
题。
(12分)(2015年永春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
谈家风
①家风又称门风,这个词语在西晋出现并在其后流行,它指的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
如同一个人有气质、一个国家有特色一样,一个家庭在长期延传的过程中,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习性和风貌,体现在家庭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这就是家风的表现。
家风是一种特定的传统,凝聚着这个家庭一辈又一辈先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信念,又因子孙后代的认同传承而持久存在。
②家风代代相沿,陶染后辈,深刻影响家族成员的个性。
这是一种不必刻意教诫或传授,仅仅通过耳濡目染就能获得的精神气质,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
所以,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无形的财富。
一个家庭如果家风好,那么每一个成员都会受到好的影响。
因家风清廉质朴而进取有为、赢得赞誉的古今名人不胜枚举。
他们的家庭,必然是长辈父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正直坦荡,为官俭廉,在他的教育下,司马康潜心读书,修身自律,后来历任校书郎、著作郎等职,在为人、治学方面酷似其父。
京剧大师梅兰芳一生律己甚严,他“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一样”,不但把自己的表演艺术传给诸多弟子和儿子梅葆玖,同时把梅家严谨谦和、乐善助人的纯朴家风传给了子孙后代。
③同时,良好的家风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提供了最普遍最深厚的社会基础。
我们祖先父辈的生活经验、实践智慧或价值理念,往往体现在家训、家规、族谱等文献之中。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傅雷的家书家信,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
在家风的代代传承中,忠孝节义、善良诚信、谦逊有礼、克己节俭等传统美德在中华大地深深扎根,成为每个家庭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内在追求和信仰。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风也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会使当下优良家风的内容得到极大的扩展。
④良好的家风能够汇聚正能量,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
家风连着民风,影响到社会风尚,好的家风家教不仅在代际延传中确保了家族成员的健康成长,而且在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着辐射作用。
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其家风的“流动载体”,到一方就影响一方、熏染一方。
因此,好的家风能持续促成好的社会风气,使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获得无尽的能量。
⑤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建设不是一家一户的小事。
小小家风传承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小小家风汇集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因此,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责任与义务建设好的家风,维持好的家风,延续好的家风,让良好的风尚得以弘扬,让中华文明世代传承。
9、从第①段可以看出,家风体现在哪里?
10、传承、建设良好的家风有哪些重要意义?
11、请用“/”给文章划分层次,并说说划分的理由。
①
②
③
④
⑤
理由:
(3)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
(25分)(2015年南安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
被时间打败的故乡
①从未想过自己会在故乡无路可走,但眼前的事实几乎就是这样。
通往老房子的3条路,有两条已完全被草木封锁,仅剩的暂且可绕行的路,竟也荒草丛生。
②实际上,5年前情况就已经是这样了。
只是今年,有个女人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棍儿站在山坡上,当她远远地有气无力地喊我的小名时,我才认出她是当年村里公认最壮实的女人。
看到刚刚年届60的她已衰老至此,我忍不住一阵心酸,随即无可奈何地意识到,我的故乡彻底被时间打败了。
③时间先是打败了老房子。
④在倚山而居的村落里,我们家位于最靠近山脚的一条居住线上。
1984年始,就有人家搬进城,这条线上前前后后住过的12户人家,如今空无一人。
除了有两三处房子勉强可以住人,剩下的老房子,或摇摇欲坠,或已坍塌,或早已变为菜地、麦田和橘园。
在植物恣意生长的土地上,外人丝毫不会看出这里曾经有人居住的痕迹。
⑤时间随后打败了老房子的主人。
⑥在回乡上坟的车上,父亲一路讲的是村里村外同龄人的死讯。
我对这些人的记忆,还停留在10年甚至20年前。
而能被记住的,大多是方圆几十里呼风唤雨或性格突出的“人物”。
他们或进了城,或依旧留在农村,但结局大致相似──当年的狂放、不羁乃至霸气,先后都被时间抹去,归拢于山坡上一座座小小的坟头里。
⑦时间也打败了老房子主人们的恩怨。
⑧这些曾经在乡间田头为了一棵树、一厘地而寸步不让的男女,先后成了“城里人”。
置身于陌生而广阔的城市里,他们觉得天地豁然开阔。
再回望与自己几无利益瓜葛而草木依旧的乡村时,他们像城里人一样,看到的不再是残酷的丛林法则,而是温情的乡村记忆。
那些当年抄起铁锹在房前或垄间打得头破血流的人们,在城市街头偶遇或回乡祭祖重逢后,已然能微笑致意。
⑨留在村里的为数不多的人家,偶尔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起争执,有时还会找到城里的旧人来求证论理、主持公道。
“城里人”自然知道,农村没有一些城里人想象中那般诗意、淳朴和美好,甚至更多的是丛林法则下的愚昧、狭隘和残暴,但他们仍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劝导执拗不化的乡亲,今天所有的斤斤计较,将来都会云散烟消,被时间一一打败了。
⑩的确,在他们成群结队决定告别农村生活的那一刻起,故乡就注定要被时间打败。
?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搬进城,村里再也组织不起护渠、引水、修路、挖井的队伍。
半山腰处,夏有蛙鸣冬有薄冰的池塘最终干涸,山脚下的溪边再也不见用棒槌捶打衣物的女人,通往田地的道路逐年垮塌荒废,村头洼地的水井渐渐被淤泥和石块填埋。
时间打败了这些农村的公共设施,也从根基上瓦解了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春节前不久,舅舅帮人忙把他们村的一位邻居送上山了。
原本就不大的自然村里,即使从邻村请人,也很难找够8位为逝者抬棺的成年男性,于是60多岁的舅舅就成了“壮劳力”。
30年前,抬棺的是他和他年轻力壮的同龄人;
30年后,他还不得不“搞这事”。
他们不安和恐惧地说:
“村上死个人,眼瞅着就抬不上山了。
时间就这样打败了他们这代人,也打败了故乡吐故纳新的能力。
告别乡村进入城市的我们,其实和他们一样摆脱不了被打败的命运。
不满3岁的女儿,不知祖坟为何物,站在坟前喜笑颜开,徒留我和父亲神情凝重;
望着车窗外连绵不断的丘陵山峰,她随口而出的是“小乌龟爬山坡”;
望着那个喊我乳名的老奶奶,她一脸茫然。
眼前的一切对她来说,全是陌生的。
她不知道,在故乡被时间打败之后,我和她都将成为回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