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073966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一月考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次氯酸的结构式:

H—Cl—OB.CO2的比例模型

C.NH4Cl的电子式:

D.H2F+的电子式:

【答案】D

【解析】A.次氯酸的结构式:

H—O—Cl,故A错误;

B.CO2的比例模型

,故B错误;

,故C错误;

,故D正确,故选D。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B.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间也可形成共价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D.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解析】A.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NH4Cl,故A错误;

B.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间也可形成共价键,如MnO4―中氧与锰之间形成共价键,故B正确;

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中氧与氢之间,故C正确;

D.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A。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化氢溶于水能电离出H+、Cl-,所以氯化氢是离子化合物

B.碘晶体受热转变成碘蒸气,破坏了共价键

C.CH3CH2OH和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D.加热氧化镁使之熔化克服的是共价键

【答案】C

【解析】A.氯化氢通过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不是看氯化氢溶于水能电离出H+、Cl-,故A错误;

B.碘晶体受热转变成碘蒸气,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故B错误;

C.CH3CH2OH和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它们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故C正确;

D.加热氧化镁使之熔化克服的是离子键,故D错误;

故选C。

5.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X

Y

Z

W

A.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X<Y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W>Z>X

C.X、Y、Z元素均存在同素异形体

D.W的单质具有漂白性,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解析】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次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Y为O元素;

由图中的位置可知,X为C元素,Z为S元素,W为Cl元素,

A、非金属性C<O,稳定性CH4<H2O,故A正确;

B、非金属性Cl>S>C,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为HClO4>H2SO4>H2CO3,故B正确;

C、X、Y、Z元素均存在同素异形体,C有金刚石、石墨;

氧有O2、O3,S有S2、S6等,故C正确;

D、潮湿的Cl2才有漂白性,故D错误;

故选D。

6.试推测第82号元素X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  )

A.X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有两种

B..单质是能导电的固体

C.单质不能与氢气直接化合

D.X是非金属元素

【解析】试题分析:

82-2-8-8-18-18=28,则该元素X位于第6周期,第ⅣA族,为Pb元素。

因为Pb有+2和+4两种价态,则Pb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有两种,A项正确;

Pb的同族上一周期的元素锡是活泼金属,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则Pb是活泼金属元素,单质是能导电的固体,B项正确;

D项错误;

Pb是金属,不能与氢气直接化合,C项正确;

答案选D。

考点:

考查元素的推断。

7.X、Y、W、Q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Y的氢化物沸点高于Q的氢化物沸点

B.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为0的元素只有W

C.原子半径顺序为:

r(W)>r(Q)>r(Y)>r(X)

D.X、Y、Q三元素形成的分子中,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最大为32

【答案】B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X、Y、W、Q分别为H、O、Si、Cl。

Y和Q的氢化物分别是H2O、HCl,它们均为分子晶体,但水分子间有氢键,沸点高于HCl的沸点,A项正确;

B.X元素为H,最高正价为+1价,最低负价为-1价,代数和为0,B项错误;

C.一般来说,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顺序为:

r(Si)>r(Cl)>r(O)>r(H),C项正确;

D.X、Y、Q三元素形成的分子是HClO4、HClO3、HClO等,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最大为32,D项正确;

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等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等知识。

涉及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X、Y、W、Q分别为H、O、Si、Cl。

熟悉元素周期表结构及原子结构是解本题关键,结合元素周期律来分析解答即可。

8.氢气和氮气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已知H﹣H键、N≡N、H﹣N键能分别为为Q1、Q2、Q3kJ•mol﹣1.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3Q1+3Q2<2Q3B.Q1+Q2<Q3C.3Q1+Q2<6Q3D.3Q1+Q2<2Q3

已知:

H-H键能为Q1kJ/mol,N≡N键的键能为Q2kJ/mol,H-N键能为Q3kJ/mol,根据化学反应N2(g)+3H2(g)

2NH3(g),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即△H=3Q1+Q2-6Q3,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

0,则3Q1+Q2<

6Q3,答案选C。

考查反应热的计算

9.根据反应:

2Ag++Cu═Cu2++2Ag,设计如图所示原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可以是银或石墨

B.电子从铜电极经外电路流向X电极

C.Y是硫酸铜溶液

D.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

【解析】A、X只要活泼性比铜差,能导电,故A正确;

B、铜是负极,电子从铜电极经外电路流向X电极,故B正确;

C、Y是硝酸银溶液,故C错误;

D、X为正极氧化剂得电子,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故D正确;

10.在合成氨反应中,将等物质的量的氮气和氢气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2min内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mol•L﹣1•min﹣1,2min末N2的浓度为7mol•L﹣1,则氢气的起始浓度为(  )

A.9mol•L﹣1B.6mol•L﹣1C.3mol•L﹣1D.2mol•L﹣1

2min时氨气的浓度为2mol·

L-1·

min-1×

2min=4mol/L,设氮气起始物质的量为n根据三段式解题:

N2(g)+3H2(g)

2NH3(g)

起始浓度n/Vn/V0

变化浓度264

2min末浓度747+2=9=n/V,所以氢气的起始浓度为mol·

L-1,答案选A。

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

11.一定温度下,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NH3和O2各1mol,发生反应:

4NH3(g)+5O2(g)⇌4NO(g)+6H2O(g).下列说法中,表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NH3和NO的反应速率相等

C.反应速率不再变化D.NO和H2O浓度比不再变化

A.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发生变化,则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不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项错误;

B.NH3和NO的反应速率相等没有指明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不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错误;

C.反应速率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正确;

D.NO和H2O浓度比始终是2:

3,与反应是否是平衡状态无关,D项错误;

答案选C。

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同系物间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同分异构体间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的两种有机物必定互为同系物

D.相对分子质量相等的两种有机物必定是同分异构体

【解析】同系物的结构相似,所以化学性质是相似的,A正确。

同分异构体的结构不同,化学性质大部分是不同的,B不正确。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同一类有机物的,互称为同系物,所以CD都是错误的。

答案选A。

13.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苯与溴水混合,振荡静置,溴水层褪色

B.乙烯通入酸性髙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

C.乙烯通入溴的四氛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

D.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气体颜色变浅

【解析】A、苯与溴水混合振荡,静置后溴水层褪色,是由于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不是加成反应,故A错误;

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原因是高锰酸钾和乙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而使高锰酸钾褪色,故B错误;

C、乙烯通入溴水使之褪色,乙烯中碳碳双键中的1个碳碳键断裂,每个碳原子上结合一个溴原子生成1,2-二溴乙烷,所以属于加成反应,故C正确;

D、甲烷和氯气混合光照后,甲烷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所代替生成氯代物,属于取代反应,故D错误;

14.分子式为C4H10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3种B.4种

C.5种D.6种

【解析】丁基-C4H9可能的结构有:

-CH2CH2CH2CH3、-CH(CH3)CH2CH3、:

-CH2CH(CH3)2、-C(CH3)3,丁基异构数目等于丁醇的异构体数目,该有机物的可能结构有4种;

故选B。

15.在实验室中,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荡,用CCl4萃取出溴

B.乙烷中混有乙烯,通过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

C.硝基苯中混有浓HNO3和浓H2SO4,将其倒入到NaOH溶液中,静置,分液

D.乙烯中混有SO2,将其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洗气...

A.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生成碘,加入CCl4,碘、苯与四氯化碳互溶,得到的仍为混合物,A项错误;

B.氢气的量不好控制,难以得到纯净物,且反应条件很高,B项错误;

C.NaOH溶液和酸反应,酸碱中和生成盐溶液,硝基苯不溶于水,用分液的方法可分离,C项正确;

D.乙烯和酸性高猛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影响被提纯的物质,不符合提纯的原则,D项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分离与除杂。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与除杂,在解答物质分离、除杂试题时,选择试剂和实验操作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

1.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水除外),即①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