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小学五年级数学题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04844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小学五年级数学题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版小学五年级数学题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版小学五年级数学题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版小学五年级数学题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版小学五年级数学题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版小学五年级数学题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Word格式.docx

《最新版小学五年级数学题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小学五年级数学题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版小学五年级数学题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Word格式.docx

容量)

4.出示两个水壶:

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

(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

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

(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

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

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

你是怎么想的?

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

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

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

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

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

二、认识升:

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

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

用的是什么单位?

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

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

(板书完整课题)

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

小组交流一下。

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6.现在,老师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

7.板书: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1.实物投影出示想想做做第一幅图

2.图上的3个容器,哪个容量最小,最个容量最大?

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吗?

3.指名生上台操作。

想想做做2

1.请每个小组将准备的杯子拿出来,先估计一下,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

2.接下来,请每个小组像刚才一样实验一下,你估计对吗?

3.指各两小组回答:

你们是怎样做的?

想想做做3

1.指名读题。

2.指名口答。

想想做做4

你能估计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吗?

说说你的理由。

认识毫升(1课时)

学生已能正确的认识容量的含义和升这个容量单位,同时,通过生活实际,一部分学生已知道毫升这个单位,但对毫升具体含义以及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不是很了解。

1、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讲授法,实践法

2人小组

一、认识毫升:

1.前面二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单位升,根据同学们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单位之外,还用什么做单位?

2.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升”

(板书课题:

毫升)

3.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

4.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5.可见,毫升是在讲师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

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来表示。

mL,ml)

6.师拿出装有1毫升水的量杯。

这个量杯里的水大约是1毫升,谁来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

7.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水大约是1毫升。

8.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二、升与毫升的进率:

1.请每个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量杯。

请小组里的同学仔细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

(提醒学生注意倒入量杯时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

3.通过实验,请小组里的同学讨论,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后板书:

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

想想做做1

1.指名读题后指名口答。

全班集体订正。

2.再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单位,在小组里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各是多少。

1.指名分别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

2.说一说,每一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为什么?

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指名:

为什么2000毫升是2升?

想想做做2、5课前完成,课上汇报结果。

四、你知道吗?

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

教学反思

除法教学设计

除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应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能力目标

学习用类比、迁移的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学生在探究、讨论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自评、互评、师评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试商方法的探索过程,在理解算理的前提下熟练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

一、温故而知新。

1.

(1)697是由()个百()个十()个一组成,697是由()个十()个一组成。

(2)524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612呢?

小结:

同一个数,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来表示,就有不同的看法。

2.问题情境一。

同学们,最近市二小正在开展“经言、名言”诵读活动,何老师也参加了这项活动,还去书店买了一本《名言集》有612页,老师想9天看完,请大家帮忙算一算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出示)

(1)读题。

请同学们自己读题。

(2)独立完成。

会计算吗?

谁想在黑板上做?

(指名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3)订正。

采访板演生。

为什么要用除法做?

板演生讲计算过程。

请同桌互相检查。

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谁来说一说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怎样计算呢?

生回答。

师小结: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我们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就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上,商就写在那一位上。

这节课就用同学们掌握的这些知识来研究新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情境二。

(出示)要往灾区运送250袋大米。

(2)指名读题,并让同学们观察图上的信息,了解到每辆车能装50袋。

(3)提数学问题,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答后(出示):

需要几辆车才能一次运完?

(4)读题。

请大家一起读题。

怎样列式?

250÷

50为什么用除法做?

(5)比较算式250÷

5和250÷

50有什么不同?

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

2、独立探究

(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怎样计算呢?

请大家结合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想一想,计算250÷

50,你怎样试商。

老师相信凭着大家的聪明,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

好,自己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

遇到困难时,可以问同桌,也可以问好朋友,更别忘了老师也在你身边。

(2)巡视,指名板演。

(3)板演生讲解计算过程。

(多媒体演示)

(4)订正,自评。

请大家对照屏幕自己检查。

做对的同学表扬一下自己。

三、看书质疑。

刚才同学们通过独立思考,动手尝试,解决了250÷

50,非常了不起。

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不过在看书时,老师有个要求。

阅读要求:

(1)你的算法和书上的小朋友的算法是否完全一样?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

(2)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准备提问。

1.指名读阅读要求。

2.独立看书。

3.交流。

(1)你的算法和书上的小朋友的算法一样吗?

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算的?

(2)同桌互说算法。

(3)质疑:

1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四、归纳总结、课堂检测。

练一练

588÷

21798÷

42551÷

19

(1)独立完成、互帮互查。

做完的同学可以主动去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同桌之间也可以互相检查。

(2)订正,自评。

我们在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把商写在十位上,然后再用除数去除余下的数。

如果遇到像588÷

72时,前两位不够除,这时要用前三位来除,这是我们下一节要研究的内容。

课堂检测:

1.这样商对吗?

﹙95页课堂活动第1题﹚

2.考一考。

下面各题商的首位是几?

728÷

32618÷

54845÷

32

3.做一做,笔算下列各题

578÷

24632÷

54

386÷

19848÷

13

乘除混合教学设计

乘除混合。

学会读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进一步熟练乘、除法。

在创设的一系列活动中,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育学生做事要符合实际不要生搬硬套。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感受美源于生活。

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一、复习。

1.激趣。

谈话:

同学们,南方有一座美丽的小岛叫快乐岛,那儿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你们想登上这个小岛一起参加吗?

让我们起航吧!

2.复习。

752÷

47=()192÷

24=()946÷

43=()196÷

28=()

二、新课

1.教学例题1。

你们听,猴老板正在喊:

“今天是数学游园会,只要做出我的题目,就能免费品尝又甜又大的鲜桃呀!

快来试试吧!

出示:

例1。

王爷爷家养的4头奶牛每个星期产奶896千克。

平均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呢?

(1)指导读题。

提问:

谁会列出算式?

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说出自己的做法。

(2)尝试计算。

这个算式该怎样计算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如果有错误,及时纠正。

2.教学例2。

猴老板说:

“你们算得真好,可我还有个题目,你们会吗?

例2。

某公司买了3箱公文包,每箱有20个。

一共780元,每个公文包多少元呢?

同学们,你们谁来读一读呢?

你们想到怎样列式了吗?

同桌可以讨论一下。

让学生仔细想一想,然后说出不同的列法,最后引导学生列成一个算式,并且讨论如何算。

3.教学例3。

同学们,你们真爱动脑筋。

看看又有谁来了。

小熊缓缓走来,说:

“小朋友,我来考考你们吧!

例3。

三名学生读一本同样的书。

如果每天看40页,6天就能看完。

如果每天看30页,几天能看完呢?

指名读题,放手让学生做在书上。

全班交流运算顺序,最后教师板书得数。

4.教学例4。

下面小熊还有一道题,大家看看还能不能做出来呢?

出示例4。

电视机厂3天生产电视机108台。

(1)照这样计算,半个月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2)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