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师学科课程标准专业素养讲座文档格式.docx
《小学美术教师学科课程标准专业素养讲座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教师学科课程标准专业素养讲座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内容标准不同
(6)评价方法不同
二、美术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
1、美术课程的性质。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
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
因此,人文性质应该是美术的基本性质。
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人文意识。
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人文性质应该注意这么几点:
首先,作为美术教师要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修养。
如果美术教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人文修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其次,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
再次,要高度重视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并将作品放在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人文背景中发掘人文内涵。
2、美术课程的价值:
所谓价值是揭示周围世界且切客体对人和社会所具备和积极或消极意义的一种特殊社会规定。
正确分析和判断美术课程的价值,不仅是确立美术课程在基础教育体系的地位的前提,更是我们美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前提。
(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丰富情感,涵养道德)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提高品位,认识文化)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发展感知,促进思维)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勇于创新,善于实践)
(5)、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发展个性,全面育人)
3、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理念应该指理想和和信念,是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时的主观追求,换言之,理念可以用“我们要如何”这样的句式来加以表述。
在具体表述时,我们实际是省略了“我们要”,但大家庭在理解时不妨加上。
(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基本的美术素养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美术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
二是对美术的创作方法和过程有基本的了解;
三是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的了解。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人的行为在体上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情趣性行为,另一种是意志性行为。
所谓情趣性行为是指行为的目的与行为的过程基本上同一,或者说过程不被子目的过分约束,这种行为给人的是轻松、愉悦和舒适。
就本性而言,人一般都喜欢情趣性行为。
但作为具有社会性的人,在很多情况下又不得不进行一些意志性行为。
因为人毕竟是有意识、有追求、有有意志的生物。
毫无疑问,美术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意志性的行为。
但是,美术在基本教育中的地位决定了,它更多地要依靠情趣性行为才能够得以实现。
(3)、在广泛的文化环境中认识美术。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文化的环境中蕴育和创造出来的。
任何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的影响。
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特征。
我们将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课程,这种规定性实际上也要求学生不仅在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而且应该通过美术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这样,学生就能够获得人文精神的浸染,提高人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灵魂,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公民的创新意识尢为重要。
知识经济的特征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不断产业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就意味着拥有财富。
而知识产权来自于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尤其是知识和技术的原始创新。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学生装发挥个性的自由。
消泯学生装的个性,千人一面、异口同声,是创造活动的大忌。
应该努力学生在学习一般性技能技巧的同时保持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在思维方法上应该采用与创造性相关的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想象思维等。
另外,美术课程中还要努力设计一些具体的程序方法来培养学生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三、美术课程目标
(一)、内容目标
美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要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努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在情感受、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学生要努力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1、【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说明
通过"
造型·
表现"
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第二,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第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2、【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说明
设计·
应用"
第一,了解"
物以致用"
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3、【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说明
欣赏·
评述"
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激发参与"
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第二,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第三,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4、【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说明
综合·
探索"
第一,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
第二,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开阔视野,拓展想像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二)内容说明
1、第一学段(1-2年级)的课程目标
(1)、造型与表现。
(2)、设计与应用。
(3)、欣赏与评述。
(4)、综合与探究。
2、第二学段(3-4年级)
3、第三学段(5-6年级)
4、第四学段(7-9年级)。
四、美术课程内容
新课程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在比例上不作具体规定,各地可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各学习领域分别由标准、教学活动建议和评价建议三个部分组成。
标准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出与总目标的对应关系。
教学活动建议针对标准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和学习方式。
这些具体的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
评价建议则提出检测标准达到程度的要点。
总之,目标、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四个方面构成了美术教学的完整过程。
课程标准中对学习内容的选择性,我们作为美术教师应该有这样的理解:
一是课程标准内容可以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做出灵活的安排,因为课标面对的是全国。
二是这种灵活的选择性,并不是必须体现在每一节课、每一个学习内容、每一个学生的身上,教师要有相对的统一性。
五、新课程下如何备课:
美术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定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逐渐体会和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我们所说的三维目标,即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过程和方法是实施新课标的前提
在传统的教学中,每当我们备课,就意味着分析、吃透教材,一切从教材出发,很少想到学生的学习应当如何进行。
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少,教学效果完全是教师预设的。
(一)、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作用及基本特征。
1、什么是情境教学呢?
2、教学情境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目的和作用。
3、情境教学的基本特征。
1)、基于生活。
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
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
2)、注重形象性。
首先,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其次,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
3)、体现学科特点。
能有效地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学科性是教学情境的本质属性。
4)、内含问题。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
实际上也就是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
5)、溶入情感。
情感性指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效。
(二)、美术学科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存在的主要误区。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一线的教师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主义现象,那么情境教学也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无效与低效的问题,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
最基本的:
一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人为本。
二要符合教材的实际内容。
具体而言,我们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形式化的教学情境
2、虚假化的教学情境。
3、单一化的教学情境
4、避免偏离学科性质的情境
(三)、创设美术课堂教学情境的基本方法
那么如何让情境教学更加有效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而不让其成为课堂教学的附属物呢,也就是怎样设计教学情境。
这里大致分为了七种类型,但不是绝对的。
1、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感知美。
2、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