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部分项工程验收标准Word下载.docx
《分部分项工程验收标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部分项工程验收标准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HPB235、HPB300断后伸长率≥21%,直径6mm—12mm重量负偏差≤10%.HRB335、HBRF335断后伸长率≥16%,直径6mm—12mm重量负偏差≤8%。
直径14mm—20mm重量负偏差≤6,直径22m—50mm重量负偏差≤5;
HRB400、HBRF400断后伸长率≥15%,重量负偏差直径6mm—12mm≤%8,直径14mm—20mm≤6%,直径22m—50mm≤5%;
RRB400断后伸长率≥13%,重量负偏差直径6mm—12mm≤8%,直径14mm—20mm≤6%,直径22m—50mm≤5%.
2.3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箍筋内净尺寸
5
2.4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2.4.1HPB235级钢筋末端应做180º
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4.2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º
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4.3钢筋作不大于90º
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2.5箍筋弯钩形式
2.5.1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以上2.3条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2.5.2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
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
:
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应为135°
;
2.5.3箍筋弯折后平直部分长度:
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下雨箍筋直径的10倍。
2.5.4一般项目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允许偏差(mm)±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允许偏差(mm)±
20;
箍筋净尺寸允许偏差(mm)±
5。
2.6钢筋连接
2.6.1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62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查方法:
观察和钢尺检查。
2.6.3钢筋接头的设置规定:
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接头时,设这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比值。
2.6.4钢筋绑扎接头: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
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长度为1.3L1(L1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链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
(2)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2.6.5梁、柱类构件的箍筋配置
(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
(2)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小于100mm;
(3)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离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
三、钢筋安装检验:
3.1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及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3.2绑扎钢筋网长宽的允许偏差±
10mm;
网眼尺寸允许偏差±
20mm,绑扎钢筋骨架长允许偏差±
宽、高允许偏差±
5mm;
受力钢筋间距允许偏差±
排距允许偏差±
5;
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
基础±
柱、梁±
5mm,板、墙、壳±
3mm;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允许偏差±
20mm;
钢筋弯起点位置允许偏差20mm;
预埋件中心位置允许偏差5mm、水平高差﹢3mm。
四、混凝土
4.1混凝土试件的取样与留置规定:
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³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一次连续脚趾超过1000m³
时,同一批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
m³
,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4.2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
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一般砼初凝时间为6小时左右)。
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4.3施工缝的位置及处理:
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一)混凝土施工缝应在浇筑之前确定,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框架结构的竖向施工缝宜留在次梁中间的1/3范围内。
楼板竖向施工缝宜留在板中间1/3范围内。
剪力墙结构的墙体竖向施工缝宜留在过梁中间1/3范围内。
墙(柱)水平施工缝宜留置在楼板底向上25~30mm(含20-25mm的软弱层),即待剔除软弱层后,施工缝处于楼板底向上5mm处。
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楼梯两侧有剪力墙)的楼梯施工缝设置:
楼梯休息平台板施工缝留置在板1/3处,楼梯梁两端预留梁窝,预留位置在墙中1/2处,休息平台板同样留在墙中1/2处。
框架结构楼梯两侧无剪力墙的楼梯施工缝留置在楼梯上跑自休息台往上1/3的地方,约3~4步。
(二)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
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刷一层水泥浆(可掺适量界面剂)或铺一层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4.4后浇带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
应全数检查。
4.5混凝土养护措施规定:
应在浇筑完毕后10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
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后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剂和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浇水养护次数不低于4次/天且验收时应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外露的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在施工放线时揭开的部分要采取措施予以养护。
⑤混凝土顶板浇筑完毕后禁止在32小时之内对其施加施工集中荷载。
4.6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
轴线位置允许偏差,基础15mm;
独立基础15mm,墙柱梁8mm,剪力墙5mm。
垂直度允许偏差,层高≤5m:
8mm,层高≥5m:
10mm。
标高允许偏差,层高:
±
10mm,全高±
30mm。
截面尺寸允许偏差:
+8mm,-5mm.
电梯井允许偏差,+25mm,-0.
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8mm。
预埋设施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
预埋件10mm,预埋螺栓5mm,预埋管5mm。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15mm。
(3)允许偏差项目:
见表4—3。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分格缝平直
3
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和尺量检查
五、现浇模板安装
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模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能力,或加设支架:
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5.1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1)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模板与墙体之间必须采用密封胶条密封),梁模板与顶板模板相交处必须对齐、顺直,严禁出现咬模、漏模现象。
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且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且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3)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4)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
(5)用作模板的地坪、胎膜灯应平整光洁,不得产生影响构件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
(6)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照设计要求起拱;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7)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3mm。
(8)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3mm。
(9)插筋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5mm,外露长度+10mm,0。
(10)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2mm,外露长度+10mm,0。
(11)预留洞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10mm,外露长度+10mm,0。
(12)模板轴线位置允许偏差5mm。
(13)底模上表面标高允许偏差±
5mm。
(14)截面内部尺寸基础允许偏差±
10mm,柱墙梁允许偏差+4mm,-5mm。
(15)层高垂直度允许偏差,层高≤5m:
6mm,层高>5m:
8mm。
(16)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允许偏差2mm。
(17)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5mm。
5.2模板支撑体系中对各部件的要求
5.2.1脚手架钢管应采用48×
3.5mm钢管,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大于25kg.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钢管上严禁打孔。
5.2.2扣件严禁使用有锈蚀和裂纹的扣件,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整形,保证与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
5.2.3可调丝杠外径不得小于36mm,螺杆外径与立杆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超过200mm。
5.2.4可调式丝杠的杆与螺母捏合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