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0291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2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x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自然界中的事物”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散文式的课文,从对花、鸟等自然界中的事物的描写中体会情感,初步了解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本单元分别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一篇略读课文——《珍珠鸟》、一个口语交际、一次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不同的意思用同一个词语写句子。

3.学习一些描写事物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受。

5.把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深入体会。

6.背诵古诗《蝉》并理解诗意。

重点

1.把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并深入体会。

2.学习一些描写事物的方法。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受。

2.领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从中得到启示。

《白鹭》2课时

《落花生》2课时

《桂花雨》2课时

《珍珠鸟》1课时

口语交际:

制定班级公约1课时

习作:

我的心爱之物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1 白 鹭

这篇散文文质兼美,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悠远的意韵。

本课语言优美,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从而感受白鹭的美。

而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

他们在课堂中更易被激发情感,从而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1.以读为主,以读为本。

读中感受白鹭如诗如画的美,读中品味课文诗一般的语言。

2.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渗透语感训练。

重视学生个体对白鹭外形美、意境美的领悟和感受。

3.拓宽语文资源,创设诗意化的情境。

可以安排贯穿整堂课的舒缓优美的轻音乐和意蕴无穷的白鹭画面,创设一个诗意的教学情境,将如诗如画的白鹭与如诗如画的语言、音乐有机融合,引领学生达到“诗意化”的学习境界。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为文中第6~8自然段所描写的画面分别起一个名字。

4.背诵课文,抄写喜欢的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

为文中第6~8自然段所描写的画面分别起一个名字。

难点

结合课文说说自己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

教师:

课件。

学生:

预习课文。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

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古诗引领,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一开始,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教师范读)

2.激趣:

其实,这首诗还是个谜语,写的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水鸟,知道是什么吗?

3.板书课题:

白鹭。

(带领学生一起读)

4.白鹭入诗,古就有之。

除了杜牧写的,杜甫也写过,记得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其实,何止是古人,我国现代杰出的大诗人、作家郭沫若也写了白鹭。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5.那么,为什么古今诗人都喜欢描写白鹭呢?

到底白鹭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吸引了他们呢?

今天就让我们从品读郭沫若先生的《白鹭》开始探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结合生字表自学生字词,力争把课文读通读顺,同时要思考:

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

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画下来。

2.学生自由读书,按要求自学。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读后汇报:

在郭沫若的眼中,白鹭是什么?

出示句子——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4.朗读感知。

三、自由练读,互相评析

1.你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

2.学生分组,互相评析指导。

四、写字指导,学生临写

1.老师示范生字。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白鹭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一、复习课文,设疑导入

出示句子——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有感情地齐读。

2.设疑:

课文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呢?

二、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1.“精巧”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

读第1~5自然段,把具体写白鹭精巧的语句画出来。

3.自由读第1~5自然段,思考、圈画、批注。

4.指名说自己的理解: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5.品读句子: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1)白鹭的外形特点是怎样的?

(2)白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受呢?

(3)白鹭的美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

(体会第3自然段的对比、烘托手法。

6.由此看来,白鹭实在是美,美得像一首精巧的诗!

你会用什么词语来赞美它呢?

7.有感情地朗读第1~5自然段:

诗就要读出诗的味道来。

三、感悟第6~8自然段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白鹭既是一首诗,那它是否也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画面美感呢?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6~8自然段,看看能不能找出几幅优美的画面,如果请你给看到的画面起名,该用什么名字好呢?

2.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再小组讨论。

3.交流汇报:

在你的脑海中形成画面了吗?

你给画面起了什么名字?

4.你最喜欢哪幅画面?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细细品读,看看哪些描写使得画面如此生动,从而吸引了你。

在你认为值得咀嚼的词句下做上记号。

5.欣赏画面:

根据学生回答调整。

(1)清田钓鱼图——

①引导学生理解“钓鱼”的拟人化;

②引导学生感受画面的完整、和谐美;

③学习步骤:

找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朗读体会。

(2)清晨瞭望图——

①引导理解:

A.你如果站在小树的绝顶,你有什么感受呢?

而白鹭又是怎样的?

(读读第7自然段)

B.你认为它是在瞭望吗?

想象说话:

“它真的是在瞭望吗?

或许它是在……”

C.指导朗读:

该把句后的问号读成什么符号,才能把这种想象的意境读出来?

(省略号)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黄昏低飞图——

引导想象:

你看到了什么?

黄昏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飞来一群白鹭是一种什么感觉?

朗读并体会。

6.这就是白鹭,它钓鱼时的悠闲、瞭望时的悠然、飞行时的翩然,都让人觉得它是那样的韵味无穷!

7.可是,仍有人觉得它美中不足!

请自由读读第9~10自然段,想想自己想说些什么。

(1)自由朗读并体会。

(2)指名汇报:

理解:

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回顾课文,指导内化:

“白鹭________,因此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8.总结升华。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并体会。

四、指导背诵

1.自读课文,根据提示,同桌互背。

2.开火车背课文。

3.背诵展示交流。

五、深化拓展

介绍有关白鹭的古诗:

杜牧的《鹭鸶》、杜甫的《绝句》、张志和的《渔歌子》等。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简单的,学生的学习是快乐的!

我让学生在读中享受白鹭“色彩搭配和谐,身段大小适宜”的形之美;在读中感悟白鹭“诗中有画,韵味无穷”的意之美,并在诗意化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个别入情朗读,集体入境诵读,努力达到诗意化的最高读书境界。

在第二部分“读中品味白鹭诗中有画,韵味无穷”的教学设计中,我引导学生从读中遐想白鹭韵味无穷的生活画面,并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提炼自己独具匠心的“画名”,加上多媒体课件的适时运用,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在极其开放、自由的对话平台中,师生、生生间的交流魅力四射,孕育出学生独特的感悟和想象,孕育出充满浓浓语文色彩的快乐课堂!

2 落花生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从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中所受到的教育。

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本文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以对话性语言为主,揭示做人的道理;花生又是一种常见的事物,因此学生阅读、理解时难度不大。

但在生活中,怎样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能存在分歧。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并联系实际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感悟、理解能力;并初步了解文章借物喻人、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读写结合,抓准契机进行语言实践,提高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用一段话写写身边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地作着贡献的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

2.通过联系实际体会课文重点句的含义,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用的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渗透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做一个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

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2.运用本文写作方法尝试写身边的人。

教师:

准备生字、新词卡片;投影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

课前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知道落花生名字的来历。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的能力。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脉络。

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的能力。

难点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脉络。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打一种植物。

“根和胡须放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谜底:

花生)

2.出示花生图片:

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这种植物的花落了,果实长在土里面,所以叫落花生。

3.板书课文题目,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生字的书写,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3)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句子标出来,大家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2)理解词语。

出示重点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