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1年7月12-13日,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包括两院院士周干峙等在内共16位中外著名专家参加的总体规划纲要成果专家论证会。
会后,黄彦蓉副省长多次组织天府新区规划委员会办公室以及规划编制单位深入研究和积极采纳专家意见。
8月2日,蒋巨峰省长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专家意见采纳和规划方案优化情况。
根据会议精神,规划组进一步完善了规划成果并于8月3日和4日分别向省政协、省人大汇报和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了本次规划送审成果。
第1章总则
第1条为进一步落实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要求,贯彻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的战略决策,实现培育新的增长极、带动全省和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11)
4.《成渝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10)
5.《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6.《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
7.《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8.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第3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0—2030年,其中
近期:
2010—2015年;
中期:
2016—2020年;
远期:
2021—2030年。
第4条规划范围
以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流经济开发区、彭山经济开发区、仁寿视高经济开发区及龙泉湖、三岔湖和龙泉山(简称“两湖一山”)为主体,主要包括成都市的高新区南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资阳市的简阳市,眉山市的彭山县、仁寿县,共涉及3市7县(市、区)37个乡镇,规划面积为1578平方公里。
第5条规划指导思想
1.整体协调、统筹发展
将天府新区作为成都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规划,加强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处理好与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关系。
2.产城融合、三位一体
强调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与互动。
3.短板控制、弹性规划
以资源约束为前提,用资源短板来确定新区发展规模,同时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远期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
4.集约发展、绿色低碳
发展循环经济,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体现节能减排的要求;
充分体现公交主导的绿色交通和TOD的发展理念,强化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在空间布局中的组织作用。
5.突出文化、彰显特色
深入发掘四川和成都地区优秀的人居文化传统,延续成都市提出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理念,并将此理念贯彻于整个规划,让成都和西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在天府新区得到延续和体现。
第2章目标定位与发展策略
第6条总体定位
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定位内涵为:
构建西部科学发展的先导区、西部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基地以及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第7条核心功能
核心功能包括“一门户、两基地、两中心”,其中:
“一门户”是指内陆开放门户,“两基地”是指高技术产业基地与高端制造业基地,“两中心”是指西部高端服务业中心和国家自主创新中心。
1.内陆开放门户:
内陆面向欧亚对外开放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地区与全球经济、技术、信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通道和平台;
2.高技术产业基地:
以电子信息为龙头产业,做大做强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万亿高技术产业基地;
3.高端制造业基地:
以汽车研发制造为重点,大力发展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及节能环保设备等高端制造产业,形成万亿高端制造产业基地;
4.西部高端服务业中心:
金融商务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会议博览中心、研发设计中心、文化创意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时尚消费中心;
5.国家自主创新中心: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世界一流创新基地和科技园区,国家级军工民用转化基地,成都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组成部分。
第8条产业发展
按照“产业高端、布局集中”的原则,有选择地发展带动性强、技术密集、能形成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集聚发展高端服务业,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和现代都市农业,实现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第9条专项发展目标与策略
1.经济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经济实力指标:
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规划2015年,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2500亿元左右;
规划2020年,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6500亿元左右;
规划2030年,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12000亿元左右。
2.社会发展目标
推进城市化战略,推动人口集聚与城镇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利益。
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建设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进步、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生态城市。
4.文化发展目标
以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构筑天府新区未来核心竞争力,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构建现代文化,提升人口文化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5.资源利用与保护目标与策略
把资源节约作为发展的基本原则,调整资源利用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10条发展指标体系
为有效落实城市发展目标,制定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具体指标见附表1。
第11条人口规模预测
规划总人口规模近期325万人,中期500-550万人,远期600-650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规模近期280万人,中期470-520万人,远期580-630万人。
预测城镇化率为:
近期86%,中期94%,远期97%。
第12条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350平方公里,中期500平方公里,远期650平方公里。
第3章四区划定与空间管制
第13条四区划定依据
根据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结合发展目标和规模,划定天府新区的禁建区、限建区、已建区和适建区,并分别制定空间管制策略,作为今后天府新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前提和依据。
第14条禁建区
禁建区包括龙泉山和各自然水体及黄龙溪风景名胜区核心区,面积约453平方公里。
禁止建设地区作为区域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和重大基础设施的预留地,应对区内生态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实施严格的生态保育政策,除区域性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外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任何不符合资源环境保护要求的建筑必须限期搬迁。
第15条限建区
限建区主要分布于龙泉山西侧,面积约475平方公里。
限建区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直接服务于城市的生态空间,应通过植树造林和其他专项生态环境整治项目积极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其生态服务水平,同时科学合理的引导开发建设行为,除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以外,原则上禁止大规模城市开发。
第16条已建区
已建区指现状已建成的区域,面积约190平方公里。
应综合协调区内功能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城市更新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
第17条适建区
适建区指禁建区、限建区和已建区以外的所有适宜建设和经改造可建设的地区,总面积约为460平方公里。
应根据资源环境条件,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和时序,以满足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区的建设要求。
第4章空间结构与总体布局
第18条布局理念和原则
1.人与自然和谐:
严格保护和控制区域生态环境,城市布局与两湖一山、锦江等自然山水格局和生态本底有机融合,构建环境友好的城市新区;
2.强化产业支撑:
依托现状城镇和产业发展基础,高端切入,集聚发展现代新型产业功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3.改善城市问题:
针对当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交通拥堵、防洪排涝等一系列问题,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标准,增强城市的支撑能力和应对重大灾害的能力;
4.构建组合城市:
按照组合型城市的理念组织新区的空间结构,各功能区形成差异化、互补性的功能结构,建设组合型城市新区;
5.建设宜居环境:
依托良好的山水资源环境,建设田园型的城市新区的整体格局,塑造符合不同人群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宜居新区环境;
6.创新发展模式:
以成都的民族和地方人居文化传统为基础,建设适合我国和成都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全新的、具有创造性的区域-城市-建筑群发展模式。
第19条空间布局策略
1.功能:
产城融合、多元社区
强调“产城融合”的先进理念,保证产业用地、生活用地的就近和均衡布局,同步推进产业和城市建设。
同时针对不同居住人群的需求,构建各具特色的多元化社区,促进城市功能与产业功能的协调发展。
2.交通:
公交主导、快慢相宜
构建以“快速公交+快速路”双快系统为支撑的交通体系,加强天府新区与成都主城以及新区内部各片区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支撑新区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
沿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走廊集聚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并围绕其组织居住社区。
鼓励慢行交通作为内部交通组织的主要方式。
3.支撑:
集约高效、低碳智能
集约节约用地,合理利用水资源,应用尖端技术和工艺,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系统,执行节能环保的能源策略、水处理策略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策略,提高资源配置和设施运行效率,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理念。
4.环境:
城乡一体、特色鲜明
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的新型城乡形态,强调建设用地布局与自然生态、田园风光的有机相融。
充分保护、合理利用区内的历史文化资源,强调国际化特征与天府传统文化交相辉映,建设城市与自然和谐的特色示范新区。
与中心城区关系
天府新区与成都中心城区共同形成了“一核、两区、双中心”的整体结构。
其中,“一核”指《成渝经济区规划》中确定的成都发展核,范围为整个成都市域。
“两区”中,中心城区作为优化开发区,重点提升传统服务功能,功能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