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材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1423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材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材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材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材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材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材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

《江苏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材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材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材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

  语言是人们相互沟通的工具,不论我们学习什么专业,不管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使用语言这一工具。

如果我们对语法规律有很好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那么,我们不仅可以自如地运用本民族语言,而且可以借此工具,理好地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概括性是语法的性质之一。

它要求人们从无穷无尽的语言事实中总结出有限的语言规律。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较好地掌握语言的规律,对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

  (三)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习语法是为了从理性上认识语言的结构规律,利用它来指导、调解我们的语言实践;

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用词造句,分析语言结构,纠正语言错误,把话说得比较通顺流畅,提高我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对于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理论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

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也必然是盲目的自发的,即使学习了一些语言分析技巧,也是事倍功半的。

但是仅仅掌握理论还不行。

脱离实践的理论必然是空洞的,无用的。

考生自学时,应该把分析汉语的理论、方法和汉语的语言实际联系起来,在理论的指导下分析语言结构,从具体的语言现象中分析、归纳语言规律。

  

(二)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提高自己综合、判断、分析和理解能力。

自考专科段开设的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课程中的语法部分和本课程的许多内容都是相通的。

不同的是,本课程专门讲述现代汉语语法,在分析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方面讲得更深、更细,对语法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涉及较多问题也没有明确的说法,这些都体现了专家语法体系的特点,也是教材特点的具体体现,自学时应该深刻领会,认真把握。

  另外,本科段开设的语言学概论是一门专门讲授人类语言分析、语言规律的课程,学好语言学概论,对于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学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这门课都有极大的帮助。

  (三)在自学过程中,要求考生切实掌握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去分析语法现象,归纳出语法规律。

  

(二)课程内容与考试要求

  第一章 

语法单位

  一、考核知识点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语素;

(2)自由语素;

(3)粘着语素;

(4)定位语素;

(5)不定位语素。

  2、领会:

(1)现代汉语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1)词;

(2)单纯词;

(3)合成词;

(4)成语语素;

(5)不成词语素。

(1)词与语素的关系;

(2)确定词的主要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1)词组。

(1)词组的结构类型;

(2)偏正结构中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

(3)述宾结构中宾语的意义类型;

(4)连谓结构中动词之间的关系;

(5)词组构成的层级性。

  3、运用:

(1)能把词组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2)能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词组的结构层次。

(1)句子;

(2)主谓句;

(3)非主谓句;

(4)复句

(1)句子的特点;

(2)句子和词、词组的区别;

(3)句子的结构分类;

(4)句子的功能分类。

  第二章 

词的构造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1)句法研究;

(2)词法研究;

(3)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1)研究重叠式合成词应该注意的问题;

(2)附加;

(3)词缀;

(4)词根;

(5)前缀;

(6)后缀;

(7)复合;

(8)复合词;

(1)重叠式合成词和叠音词的区别;

(2)词缀和非词缀的区分;

(3)常用前缀和后缀的意义和作用;

(4)区分复合词和句法结构的方法。

(1)能具体分析重叠式合成词的结构类型和语音特征、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2)能够辨别复合词的结构关系;

  1、领会:

(1)复杂合成词的层次;

(2)并立式复合词和联合结构的区别。

  第三章 

词类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三)词的兼类问题

  (四)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五)体词和谓词

(1)语法功能;

(2)词类;

(1)划分词类的依据。

(1)词类共性和个性的相对性。

(1)兼类问题和词义分析的关系。

(1)实词;

(2)虚词。

(1)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1)体词;

(2)谓词。

  2、运用:

(1)能够正确区分词类。

  第四章 

体词

  

(一)名词的语法特点和名词的分类

  

(二)处所词的类别

  (三)时间词的语法特点

  (四)方位词的类别和用法

  (五)数词的类别和构造

  (六)量词的类别

  (七)数量词的语法性质

  (八)区别词的语法特点和意义特点

(1)体词包含的词类;

(1)名词的语法特点;

(2)名词按照它与量词的关系分出来的类别。

(1)处所词。

(1)处所词所包含的类别及其特点。

(1)时间词的语法特点。

(1)能够区分时间词和其他表示时间的词。

(1)方位词的类别;

(2)合成方位词的构成方式;

(3)方位词的用法。

(1)系位构造;

(2)系位组合;

(3)复杂的系位构造;

(1)数词的类别;

(2)“二”和“两”用法上的区别;

(3)概数词“多”和“来”在系位组合中的位置。

(1)能够分析数词的构成方式;

(2)能够正确使用“二”和“两”。

(1)量词

(1)量词的分类及其各自特点。

(1)数量词。

(1)数量词的语法特点。

(1)区别词。

(1)区别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2)区别词的语法特点和意义特点。

  第五章 

谓词

  

(一)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

  

(二)动词的分类

  (三)动词的重叠和动词后缀

  (四)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五)名形词

  (六)谓词的体词化

(1)状态形容词;

(2)性质形容词。

(1)划分动词和形容词的标准;

(2)动词的类别;

(3)动词宾语的类别;

(4)形容词的重叠式和动词的区分。

(1)能够运用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标准具体分析、区别动词和形容词。

(1)体宾动词;

(2)谓宾动词;

(3)真谓宾动词;

(4)准谓宾动词;

(5)名动词。

(1)动词分类所依据的标准;

(2)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别;

(3)名动词的语法特征;

(4)助动词的语法特点;

(5)常用助动词的用法。

(1)能根据语料具体分析名动词的语法特点;

(2)能够区分同形的一般动词和助动词、形容词和助动词。

(1)时量;

(2)动量。

(1)动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和意义;

(2)常用动词后缀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

(1)区分动词后缀“了”和语气词“了”;

(2)区分动词后缀“过”和动词“过”。

(1)状态形容词所包含的类别。

(1)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在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上的区别。

(1)名形词的特点;

(2)“多”和“少”的语法功能的特点。

  1、运用:

(1)能具体分析谓词体词化的方法。

  第六章 

代词

  

(一)代词的性质和分类

  

(二)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

  (三)常用指示代词的用法

  (四)学用疑问代词的用法

(1)代词的类别;

(2)根据代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类。

(1)代词的性质。

(1)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

(2)常用人称代词意义和用法。

(1)能正确运用人称代词。

(1)常用指示代词的意义和用法。

(1)能够区分zhe-zhei、na-nei用法上的异同。

(1)常用疑问代词的意义和用法;

(2)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

  第七章 

主谓结构

  

(一)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二)主语的类型

  (三)谓语的类型

(1)汉语主语和话题的关系。

(1)能从结构、语义和表达三个不同的方面来考察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1)主语的类型。

(1)时间词、处所词做主语和做状语的区别;

(2)主语指受事、与事或工具的主谓结构的特点;

(3)主语和宾语位置上的谓词不看成是名词的理由。

(4)谓词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