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时钟系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01125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轨道交通时钟系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城市轨道交通时钟系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城市轨道交通时钟系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城市轨道交通时钟系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城市轨道交通时钟系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轨道交通时钟系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城市轨道交通时钟系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轨道交通时钟系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轨道交通时钟系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常用的时间系统有三大类:

世界时、原子时与力学时。

力学时系统通常在天文学中使用,在这里不作介绍。

1.世界时系统

世界时系统是以地球自转运动为基准的时问系统。

由于观察地球自转时所选择空间参考点的不同,世界时系统又有几种形式:

恒星时、平太阳时和世界时。

以平子夜为零时起算的格林威治平太阳时称为世界时。

平太阳时是地方时,地球上各地点的平太阳时不同。

为了使用方便,将地球按子午线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以中央子午线的平太阳时为该区的区时。

零时区的平太阳时即为世界时。

由于地球自转轴在地球内部的位置是不固定的(极移),而且地球自转速度是不均匀的,它不仅包含有长期减缓的趋势,还包含一些短周期的变化和季节性的变化。

因此世界时不是一个严格均匀的时间系统。

2.原子时系统

(1)原子时

原子秒定义为:

铯原子133原子基态两个超精细结构能态间跃迁辐射的电磁振荡9192631770周所经历的时间,为1原子秒。

原点定义为1958年1月1日的世界时。

经过国际上100多台原子钟的相互对比,并经数据处理推算出统一的原子时,称为国际原子时。

(2)协调世界时(UTC)

原子时虽然是秒长均匀、稳定度很高的时间系统,但与地球自转无关。

世界时虽然不均匀,但与地球自转精密相关。

原子时的秒长与世界时的秒长不等,大约每年差1秒。

为了协调原子时与世界时的关系,建立了一种折中的时间系统,即为协调世界时(UTC)。

根据国际规定,协调世界时的秒长采用原子时的秒长,其累计时刻与世界时刻之差保持在0.9秒之内,当超过时,采用跳秒(闰秒)的方法来调整。

闰秒一般规定在6月30日或12月31日最后1秒时加入。

具体日期由国际时间局在两个月之前通知各国。

目前,世界各国发布的时间(包括中国的北京时间),均以UTC为基准。

(3)GPS时间系统(GPST)

为了定位的需要,全球定位系统(GPS)建立了专用的时间系统(GPST)。

GPST属原子时系统,秒长与原子时的秒长相同,但原点不同。

GPST原点定在1980年1月6日0时,与UTC时刻一致。

因此GPST与UTC.之间的差值为秒的整数倍,1999年差值为19秒。

由上可见,使用UTC作为基准时钟,具有最大的公信力。

而采用GPS接收机输出的ToD时间信息,获得精确的UTC及北京时间,又是最为经济、便捷的方法。

二、时钟同步技术

在时钟同步系统中,时钟源的精度、时钟信号的传输方式和同步方式是同步技术中的关键部分,它们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精度。

1.时钟源的精度

目前常见的时钟源有石英晶振、铯原子钟、铷原子钟等,它们可达到的精度为:

(1)标准石英晶振:

±

10-2s/4h;

(2)铯原子钟:

10-6~s/1d;

(3)铷原子钟:

10-3s/30d。

2.时钟信号的传输方式

目前时钟信号传输的常用物理连接方式为:

(1)RS-232/422串口是最常用的设备外接时钟接口;

(2)VME总线用于工作站的时钟连接;

(3)网络时间协议(NTP)用于计算机网络的时钟连接;

(4)PCM用于时钟信号的远距离传输。

3.时钟信号的同步方式

通常采用主从同步方式,由高精度的上级时钟去同步低精度的下级时钟,使下级时钟的精度与上级时钟接近。

同步电路一般采用数字锁相环电路。

三、时钟信号的格式

目前常用的时钟信号的格式主要有IRIG、DCLS、ACTS、NTP等,它们的主要差别为传输介质与信号精度的不同。

(1)IRIG

IRIG是由IRIG(美国靶场仪器组)组织开发,目前分为A、B、C、D、E、F、G和H版本,较常用的是IRIG-B,其传输介质分为双绞线与同轴电缆,准确度为10-100μs。

(2)DCLS

DCLS是IRIG-B的一种特殊形式,无传输距离的限制,准确度为10~1000μs。

(3)ACTS

ACTS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提出,无传输距离的限制,准确度为10~1000μs。

(4)NTP

网络时间协议(NTP)属于标准的Internet协议,基于UDP报文。

用来在IP网中提供高精度与高可靠性的时钟信号传输。

目前网络中通用的时钟传递格式标准为1992年公布的:

NTP版本3。

另外还有秒脉冲(PPS),虽然不属于标准的时钟信号格式,但它的应用十分广泛,通常使用同轴电缆传输。

四、全球定位系统(GPS)

导航卫星定时测距全球定位系统简称全球定位系统(GPS)。

它是一种可以定时和测距的导航系统,可向舰船、飞机和车辆提供全球、全天候、连续、实时服务的高精度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

1994年7月美国完成目前在轨的24颗GPS导航卫星的发射。

GPS由空间系统(导航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和GPS接收终端三大部分组成。

1.空间系统(导航卫星星座)

GPS空间系统在相对赤道倾斜角55°

的6个轨道上部署了24颗卫星。

其中的21颗为主用的基本星,3颗为备用星,3颗在轨的备用星可以随时替代发生故障的其他卫星。

导航卫星设计寿命为7.5年,轨道距地面高度为20128km,运行周期为12恒星小时。

GPS的卫星布局可确保覆盖全球,使用户在地平线10°

以上的任何地点、任何时刻可以同时收到至少4(4~10)颗卫星的信号。

足以提供全球任一地点的移动或固定用户作连续实时的三维定位、导航。

GPS导航卫星上装备了无线收发信机、天线、铯原子钟(稳定度为10-13~10-14)、计算机、导航电文存储器。

每颗卫星以两个L波段频率发射无线电载波信号:

L1=1575.42MHz(波长约为19cm)

L2=1227.60MHz(波长约为24cm)

在L1载波上测距用P码(Precise精搜索码,码长约30m)和C/A码(Coarse/Acquisition粗搜索码,码长约300m)。

P码只供美国军方与授权用户使用,C/A码供民用定位服务。

此外,在载波上还调制了50bit/s的数据导航电文,其内容包据:

卫星星历、电离层模型系数、状态信息、时问信息和星钟偏差/漂移等信息。

2.地面监控系统

地面监控系统负责监控GPS的工作,是GPS系统的神经中枢,是保证GPS协调运行的核心部分。

地面监控系统由一个主控站、五个监控站和三个注入站(向卫星发射更新的导航数据)组成,内部各设有一组标准原子钟。

(1)主控站

主控站负责接收、处理来自各监控站跟踪数据。

完成卫星星历和原子钟计算,卫星轨道和钟差参数计算,用以产生向空间卫星发送的更新导航数据。

这些更新数据送到注入站,利用S频段(1750~1850MHz)向卫星发射。

由于卫星上的原子钟有足够精度,故导航更新数据约每天才更新一次。

(2)监控站

监控站为无人值守站,共有5个。

除主控站上的监控站外,监控站对卫星进行跟踪与测轨,以2200-2300MHz频率接收卫星的遥测数据,进行轨道预报,并收集当地气象及大气和对流层对信号的时延数据,连同时钟修正、轨道预报参数一起传送给主控站。

(3)注入站

3个注入站将主控站送来的卫星星历、钟差信息和轨道修正参数,每天一次注入卫星上的导航电文存储器中。

3.GPS接收终端

GPS基本定位原理为:

位于地面的GPS接收机检测GPS卫星发送的扩频信号,通过相关运算获取到达时间(ToA)信息并由此计算出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再结合卫星广播的星历信息计算卫星的空间位置,完成定位计算。

有3颗卫星时,若卫星与接收机钟差很小即可实视二维定位,4颗可见卫星可实现三维定位,更多的可见卫星可提高定位精度。

GPS接收机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刻均能接收到至少4颗卫星信号,终端可根据接收到多颗卫星的导航信息,计算出自己的三维位置(经纬度与海拔高度)、运动速度与方向以及精确的时间信息。

五、时钟的稳定度与精度

以下讨论时钟稳定度与精确度(精度)的定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时钟稳定度为一段时间内的时钟走时误差;

时钟精度为该时钟与标准时间(我国为北京时间)之间的误差。

例如,有一块表若每天快慢在1s之内,则该表日稳定度为±

1s/d,若每月快慢在5s之内,则月稳定度为±

5s/月。

假设这块表的使用者每天对一次表(校时),则该表的精确度为±

1s/d或±

1s/月;

若每月对一次表,则该表的精确度为±

5s/d或±

可见,时钟的精度取决于其稳定度和校正时间的频度。

时钟稳定度常用相对值来表示,例如:

时钟日稳定度为±

1s/d,可表为:

1s/(24h×

60min×

60s)=1.157×

10-5;

时钟月稳定度为±

5/月可表为:

5s/(30d×

24h×

60s)=1.929×

10-6。

时钟稳定度用相对值来表示时,通常前面省去±

符号。

时钟稳定度值与测量的持续时间有关,可以有短期、日、月、年(长期)等稳定度,在不注明时间的情况下,一般为年稳定度。

当前,人们日常使用的电子钟、表,其驱动源均为晶体振荡器。

时钟走时的稳定度完全决定于驱动时钟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即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与时钟稳定度两者具有相同的值。

例如:

某时钟驱动源的日频率稳定度稳定度为:

1.157×

10-5,则该时钟的走时日稳定度亦为1.157×

10-5(±

1s/d)。

若驱动源采用标称频率为1MHz晶体振荡器,则可以推算出驱动该时钟的晶振,每日频率变化小于±

10-5×

106Hz=±

11.57Hz。

即该标称频率为1MHz晶体振荡器的日频率稳定度为1.157×

10-5,精度为±

11.57Hz/d(假设在开始测试时振荡器的实际频率等于标称频率)。

由上述讨论可见,时钟同步网与时间同步网的输出信号具有稳定度与精度两个要求。

时间同步网输出时间的精度是相对于基准时间(通常为UTC)的偏差;

而时钟同步网输出时钟的精度是相对于标称频率的偏差。

六、锁相环路

在时钟系统中通常采用多级主从同步法,即用较高稳度的上级时标(标准时间)振荡逐级同步较低稳定度的下级时标振荡,从而使全网时钟同步运行。

下级时钟对上级时钟的同步,目前通常采用锁相环路来完成。

1.锁相环路的基本原理

锁相环路的功能是用一个基准振荡,去同步(锁定)一个频率稳定度低于基准振荡的受控振荡器,使受控振荡的频率稳定度等于基准振荡的频率稳定度。

该锁相环路由鉴相器、低通滤波器与压控振荡器(VCO)组成。

其输入基准振荡频率为Fi,初相为θi(t);

输出压控振荡频率为Fo,初相为θo(t),基本锁相环路框图如图8-1所示。

图8-1基本锁相环路框图

为容易理解锁相环路的基本原理,这里只介绍同频锁相。

环路中的压控振荡器(VCO)可以是LC振荡器,也可以是晶体振荡器。

与独立振荡器不同的是,在压控振荡器的振荡槽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