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0076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

 

9古诗三首

教课方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三首古诗分别描绘了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重阳节。

《元日》描绘的是新年元日喧闹、欢喜和万象更新的感人情形,充满高兴、踊跃向上的奋斗精神。

《清明》一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平淡,心境凄冷,向来被人们广为传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不单写到了重阳节的民俗,更在诗中抒发了诗

人的思乡怀亲之情。

这三首诗文风朴实自然,是千古传诵的佳作。

《语文课程标

准》第二学段目标指出要指导学生朗读优异诗文,注意在朗读过程中体验感情,

睁开想象,意会诗文粗心。

学习古诗,重在朗诵、背诵,在频频朗读中,感悟诗

歌的神韵和境界的美好。

所以,本课的教课方案中,创建特定的情境,在频频诵

读中,指引学生感悟诗的境界,领会作者的感情,认识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深沉内

涵及独到的过节民俗。

读了以后,我们会从中认识古代过节的民俗民情,感觉中

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课前准备

1.制作本课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师)

2.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其余古诗。

(教师)

3.预习课文,试试朗诵。

收集一两首跟传统节日有关的其余古诗。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课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话导入,揭题激趣

1.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

这些节日中,你最喜爱哪个

节日?

为何?

(学生沟通)好多同学都最喜爱过春节,你知道春节是哪一天吗?

(阴历正月初一)

2.板书诗题,释题。

元,是开始的意思。

元日是什么意思?

(每年的第一天,这里指的是阴历正

 

1

 

月初一。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诗《元日》,看一看当时的人们是如何过节的。

3.简单介绍诗人。

设计企图:

经过与熟习的生活联系,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拉近了文本和生活的距离,为下边的学习打下优异的感情基础。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1)同桌相互沟通读,相互纠正读得不正确的读音。

(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读准“屠苏”“旧符”。

(3)师范读古诗,读出节奏。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学生模拟老师的样子,读古诗,读出节奏。

2.识记生字:

屠、苏、魂、酒、牧、兄、倍。

(1)谈谈自己有什么好方法记着这几个生字。

如,加一加:

屠,“者”字加上尸字头;形近字辨析:

酒—洒。

(2)沟通书写注意点。

旧:

左右构造,书写时要注意右侧的“日”字中间一横要写在横中线上,右

侧不可以挨到笔划横折上。

符:

上下构造,竹字头。

下边的“付”笔划少,要写得略大,稳稳地托住上

半部分。

竹字头,是由于古代符节都是用竹子做的,以后才慢慢演变为用铜、玉

做的。

(3)书写生字“旧、符”。

教师范写,学生仔细察看,而后临写生字各2个。

设计企图:

中年级识字依旧是比较重要的环节,要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

所以指引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是重点。

经过频频朗诵复现生字,让学生记着

 

2

 

字形,而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经过意义识字、差别形近字等方法,指引学生仔

细察看,切记生字特色,掌握书写重点,把字写规范,写正确。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要修业生仔细听老师读的语音语调,一边听一边想,古

诗中描述了如何的情形?

你知道当时的人们过春节时都有哪些活动吗?

2.沟通填空。

宋代的人民过春节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爆竹、

喝屠苏酒、换桃符)

教师相机出示三幅图片。

3.理解诗句意思。

借助书中的说明,试着弄懂诗句的意思。

学习前两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你知道什么是爆竹吗?

(就是爆竹)为何春节要放爆竹呢?

(寓意竹报

安全)

(2)过年了,我们的年纪有什么变化呢?

(长大一岁)“一岁”就是一年的意思,在欢闹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第一句中哪个字有“过去”的意思?

(除)

(3)在古代,春节时人们除了放爆竹,还会喝一种酒,一种用屠苏草泡的酒,叫屠苏酒,听说能够驱邪和闪避瘟疫。

(4)用自己的话谈谈这两句诗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诵。

春节这天,全家人坐在一同吃团聚饭,喝屠苏酒,外面放起了爆竹,人们

会是如何的心情?

指名朗诵,读出这类高兴。

后两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千门万户:

千家万户,家家户户。

“千”“万”在这里是“多”的意思。

(2)等到次日一大早,翻开千家万户的大门,看见的是什么?

(初升的太阳照进家门,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光明和暖和。

(3)出示图片:

桃符。

师解说:

在古代,人们在过春节时喜爱挂桃符,能够

 

3

 

除旧迎新,驱邪避难。

以后慢慢演变为此刻的贴对联。

以后也用“桃符”借指春

联。

(4)用自己的话谈谈这两句诗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注意语速、节奏。

5.背诵全诗。

设计企图:

经过图片赏识,能够使古诗中的画面重现。

俗语说: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多读,能让学生感悟古诗的意思,领会作者的感情,认识古代过春

节的风俗。

四、总结全诗,部署作业

1.总结:

这首诗写了从前的人们过春节时的喧闹情形,诗中写到了三种过

节风俗:

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整首诗读来让人感

遇到一种踊跃、奋斗的感情。

2.部署作业:

(1)过春节,除了诗中描绘的这三种风俗,流传到此刻还有什么风俗呢?

查查资料。

(2)收集其余描绘春节的古诗。

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元日》。

2.回首学习《元日》的方法。

(1)借助拼音识记生字。

(2)借助说明理解词语。

(3)想象画面感悟诗意。

(4)感情朗诵领会诗情。

3.师过渡:

今日,我们就试试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本课的此外两首古诗

《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设计企图:

古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需要老师

精心创建阅读情境,给出阅读方法的指引。

所以,帮助学生提炼学习方法,能在

 

4

 

必定程度上给学生供给一个学习的扶手,使学生能在帮助下自主学习,从而习得

自学能力。

二、自主理解

(一)学习古诗《清明》。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说明理解古诗,将不理解的字词圈出来,查查词典,和同学议论。

3.沟通:

(1)指名读古诗。

读准生字“欲、魂、借、酒、牧”。

(2)用生字进行组词,初步理解字义。

(3)师简单介绍作者:

杜牧。

(4)解题:

清明就是指清明节。

谁知道清明节的有关知识?

(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重要节日,是家人聚会、扫墓祭祖或踏青游春的日子。

(5)抓住重点词,理解诗句意思。

前两句:

清明节气雨纷繁,路上行人欲断魂。

雨纷繁:

①春季的雨下起来经常是如何的?

(绵绵不停、淅淅沥沥)

②说一说“清明节气雨纷繁”的意思。

欲断魂:

①欲:

将要。

②断魂:

神态凄迷,愁闷不乐。

③路上的行人为何会“欲断魂”?

他们为何悲伤悲伤?

(好多人这天都要去扫墓,他们想起了已逝的亲人。

师增补:

诗人本该和这些行色急忙的游客同样与亲人一同扫墓、踏青,但此刻他一个人,心里感觉孤寂痛苦。

再加上小雨蒙蒙,心里更为痛苦。

④说一说“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思。

⑤有感情地朗诵前两句诗。

后两句:

借问酒家哪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①这句诗让你知道了什么?

(诗人问牧童哪里有酒馆,牧童指着远处,只见

 

5

 

在那开满红杏的地方,露出了酒旗。

②同桌合作,想象说话:

诗人和牧童会怎么对话?

(6)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7)背诵全诗。

设计企图:

第一,抓重点词,是理解诗句意思一个很好的方法,能够指引学

生在阅读中捕获敏感的词句,培育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其次,经过想象画面,

模拟对话,很好地再现了诗中描绘的情境,使学生获取了对古诗的直观理解。

(二)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读诗题。

根听说明,谈谈对诗题的理解。

(诗人王维在阴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想念自己远在家乡的兄弟。

这里的山东,

指的是华山以东。

2.再读诗题。

读出节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沟通对诗人的认识。

(王维,唐朝有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想念家乡的

亲人而作。

4.谈谈对重阳节的认识及当地过重阳节的民俗。

5.沟通理解的内容,以及不理解的字词。

师相机教课点拨。

(1)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①独:

一个人。

他乡:

他乡。

异客:

成为他乡的客人。

②师介绍当时创作背景:

17岁的王维走开家乡,一个人流浪在洛阳和长安

之间,向来没有回到家乡。

③佳节:

美好的节日。

这里指的是阴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④倍:

更为。

(每次到佳节的时候,总会更为想念自己的亲人。

⑤谈谈自己知道的其余节日,如: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⑥有感情地朗诵前两句诗。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诗人就是这样深深地想念着自己的亲人的,而他的亲人此时在干什么呢?

 

6

 

(登高、插茱萸)

②他们在登高、插茱萸。

登高是古时候重阳节的民俗,这类民俗向来流传到现在,你有没有过重阳节登高的经历?

出示图片,介绍茱萸:

茱萸是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古时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风俗。

③和同桌相互谈谈这两句诗的意思。

④想象画面:

诗人的兄弟们在登高、插茱萸的时候,会想些什么?

假如你是诗人,此时写一封家信给家人,你会在家信中写些什么?

(万语千言都化成了两句诗,那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⑤有感情地朗诵后两句诗。

6.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设计企图:

前两句写诗人自己,联合王维的资料,从“异”字下手,让学生感觉身在他乡的孤单感,由此产生对亲人的想念。

后两句写诗人兄弟,从“登高”和“少一人”下手,联合图片介绍及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经过想象说话进行思想激发,从而理解诗意,感觉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认读。

2.播放生字书写动漫,察看生字,谈谈注意点。

酒:

左右构造,左窄右宽,右侧是个“酉”字。

独:

左右构造,左窄右宽,左侧的反犬旁第三笔是“丿”,不出头。

佳:

左右构造,左窄右宽。

右侧是两个土,要注意横画平均。

牧:

左右构造,左侧的牛字旁末笔是提。

3.教师范写,学生仿写练习。

4.学生书写展现,沟通评论。

设计企图:

认仔细真写字是中年级教课的重点之一,我们在课上要赐予学生

察看、示范、临写的时间,让学生识准字,写好字。

四、总结回首,拓展延长

1.累积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7

 

2.认识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小组合作,经过查找资料、检查接见等方

法,认识过节的民俗。

设计企图: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风趣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集作。

经过指导学生去认识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使学生在主动研究中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富、广博,吸取民族文化智慧,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

板书设计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

欢喜祥和

屠苏

愉悦

换旧符

万象更新

 

清明

唐杜牧

雨纷繁

寓情于景

欲断魂

情形交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孤单想念

教课反省

在本课的教课中,我感觉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多种方式朗读,理解古诗意思。

古诗是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