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中图版必修3.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中图版必修3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结合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3.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主预习
(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区域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①基础。
2.人类生产和生活对区域地理环境具有反作用。
3.在人地关系中,人类活动起②主导作用。
(二)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矿产资源的开采(以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利用为例)
(1)有利影响
(2)不利影响
(3)采取措施: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与⑩环境治理同步。
2.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案例:
中国的⑪南水北调、⑫引滦入津工程;美国的北水南调工程。
(2)意义
a.人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解决水资源分布的⑬不均衡。
b.对调入区
(3)注意问题:
处理好水源⑯调出区与水源⑰调入区的关系,解决好水源输送的保护以及水资源的⑱节约利用等。
3.对生物资源的利用
(1)不利影响:
植被的过度砍伐,导致⑲物种急剧减少。
(2)有利影响:
人类培育和改良农产品,提高了作物产量和饲养的⑳劳动效率;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使土地的生物产量大幅度增加。
思考 1.矿产资源的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答案 地面沉降、破坏地表生态平衡、污染地下水、污染空气、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2.跨流域调水对受水区有何不利的影响?
答案 调水也会对受水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如可能导致受水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等问题。
合作交流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甲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 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材料三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单位调水量耗能
大小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原因
⑤________
⑥________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答案
(1)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
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
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
单位调水量耗能
大小
小
大
原因
地势起伏较小(或地势南高北低)
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水需逐级提水
(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正确的区域分析步骤,首先从经纬度入手分析气候差异的原因,然后从等高线入手分析调水的难易。
(1)我国南水北调中线的起点是丹江口水库,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终点是北京市,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
美国西海岸,北部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南北降水差异明显,南部降水少,北部降水多。
单位调水量耗能的多少主要与地势有关,自流则耗能少,若需要逐级提水则耗能多,从图中的海拔可以做出相应的分析。
(2)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就是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做出分析。
(3)审题时注意是“节水”措施,不能回答“开源”的措施。
关于节水的措施要从生产到生活、从意识到行动等方面考虑。
反思归纳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量大,周期长,对调出、调入区的地理环境都有明显的影响。
其中有利的影响是主要的,不利的影响可以通过技术和工程等手段加以克服。
1.有利影响
(1)对经济的影响:
调入可以使缺水地区增加水源,扩大水域,满足生产和生活之需。
(2)对生态的影响
自然要素
水文
扩大陆地表面水域,补充地下水
气候
补偿调节河湖水量,增加大气湿度,调节气候
生物
缓解生态缺水,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
地质
减少地下水开采,有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
2.不利影响(以南水北调为例)
(1)长江径流量减少,特别是枯水季节,长江径流量减少后,海水将会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2)径流量减少有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3)调水对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4)由于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
(5)由于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练习巩固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完全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
回答
(1)~
(2)题。
(1)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作用是( )
A.使青岛市民用到了洁净的生活用水
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誉
C.减缓了青岛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的倒灌
D.改善了青岛市的小气候,增强了城市的“雾岛效应”
(2)引黄济青工程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鱼苗,其主要作用是( )
A.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
B.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C.为吸引鸟类停留而投放的饵料
D.发展生态旅游,供游客垂钓
答案
(1)C
(2)A
解析 第
(1)题,题干的要求是最直接的环境功能。
青岛市民用到了洁净的生活用水,不属环境作用;引黄济青对于济南的意义不是很大;引黄济青对于改善青岛市的小气候功能很小;只有选项C“减缓了青岛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的倒灌”属于环境作用。
第
(2)题,白鲢和花鲢属于草鱼,投放草鱼,可以控制水库内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如果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会导致水中的游离氧缺乏,致使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质变差。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主预习
1.产业结构
(1)劳动力及形态变化
产业
劳动力变化
产业结构形态
经济发展水平
第一产业
逐渐减少
低级
↓
高级
低
↓
高
第二产业
先增后降
第三产业
稳步增加
(2)地区差异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大,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
2.产业转移
(1)原因:
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存在差异。
(2)过程
→↓
←←
(3)影响
比较项目
产业移出地
产业移入地
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
环境改善,资源消耗减少
产生环境污染、资源大量消耗
对人文地理环境影响
调整产业结构,使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
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促进就业和地区经济发展
思考 我国中东部地区一方面接受国外产业转移,同时又将一些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这对于中东部和西部地区各有什么意义?
答案 对中东部地区来说,一些传统工业、初级加工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能源消耗大的产业已进入衰退阶段,如果把这类产业转移到西部,能够使东部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利于产业升级。
对于西部地区来说,接纳中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可以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同中东部地区的差距。
合作交流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北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强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扶持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引人注目的新进展和新突破。
材料二 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三 目前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正经历着从“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的新跨越。
(1)图示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促使北京、天津两市产业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3)在实现由“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新跨越的过程中,不断伴随着产业转移。
这些产业转移对实现“效益东部”有何影响?
答案
(1)从大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转入地区靠近交通便利的沿海、铁路沿线;移出的主要是占地面积广、污染严重的产业。
(2)人口稠密、交通拥挤、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升高,地租提高、土地资源紧张等众多因素使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政府对一些污染重、耗能多的企业的管理加强等;而周边地区的劳动力更廉价、自然资源丰富、地租低,生产成本低。
(3)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缓解土地、资源压力;改善环境质量。
解析 第
(1)题,图中产业转移的方向都是从大城市迁出,迁向沿海地区、铁路沿线及资源丰富地区。
第
(2)题,随着大城市的发展,一般会出现地租提高、交通拥挤、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会促使北京、天津地区产业转移。
第(3)题,产业转移有助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缓解土地、资源、环境压力。
反思归纳
1.产业转移的规律
转移主体:
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转移方向:
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
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把握影响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因素。
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
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练习巩固
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双选)( )
A.①为资金B.②为技术
C.③为劳动力D.④为原料
(2)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答案
(1)AC
(2)CD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中信息不难看出,发达地区技术水平高,资金充足,就业机会多,而欠发达地区技术水平低,资金不足,就业机会少。
因此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输出的应该为资金、技术等;而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输出的应该为劳动力、原料等。
即可判断符合区际关系的应是:
①为资金,②为原料,③为劳动力,④为技术。
第
(2)题,欠发达地区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故A项错误;欠发达地区技术水平低,劳动力丰富,发达地区不可能向其转移高新技术产业,故B项错误;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等第二产业,有利于其产业结构优化并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D两项。
课堂小结
知识提纲
强化记忆
1.图示法记忆区域内部劳动力转移
区域经济发展
2.图示法记忆煤炭开采对山西省的影响
课堂检测
山西“十二五”期间大力整合煤炭行业。
完成1~2题。
1.煤炭资源的开采给山西省造成的影响有( )
①促进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②供给充裕可靠的能源,改善城市人民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