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各章知识要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598933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各章知识要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西方经济学各章知识要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西方经济学各章知识要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西方经济学各章知识要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西方经济学各章知识要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各章知识要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西方经济学各章知识要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各章知识要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各章知识要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这也就是说,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涨了,而其他商品的价格没变,那么,其他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消费者就要用其他商品来代替这种商品,从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就减少了。

替代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减少。

b)收入效应是指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这也就是说,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涨了,而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并没有变,那么,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就减少了,从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也就减少了。

收入效应使价格上升的商品需求量减少。

c)需求定理所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正是这两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d)需求定理的例外:

吉芬商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自身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则称这种商品为吉芬商品。

2、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

(1)需求量的变动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某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沿需求曲线的变动。

(2)需求的变动是除某商品的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如收入变化、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关系的整体变动。

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

3、供给、供给曲线和供给定理

(1)供给是指生产者(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

(2)供给曲线:

表示在其他因素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自身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其他因素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自身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

(3)供给定理是说明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自身价格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自身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

其原因在于,某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获得的利润就越高,从而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者提供了供给更多产品的激励。

4、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某商品自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沿供给曲线上的变动。

(2)供给的变动是除某商品的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如生产技术的变化或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对该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关系的整体变动。

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

5、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1)均衡价格含义。

均衡价格是指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2)均衡价格的形成机制。

a)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供求与价格的相互作用下自发形成的。

b)某种商品的供求双方的行为是相对对立的:

买方希望价格越低越好,价格越低,买得越多;

卖方则希望价格越高越好,价格越高,计划出售的数量就越多。

c)如果在某一价格水平下,某种商品的市场供给量大于需求量,这意味着生产者不能在该价格下售出其想要出售的全部数量,因而有压低价格的动力。

d)如果在某一价格水平下,某种商品的市场供给量小于需求量,这意味着消费者不能在该价格下买到其想要购买的全部数量,因而有抬高价格的动力。

e)只有当市场价格调整到使某种商品的市场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买卖双方才能都实现其想要的数量,从而不再有压低或抬高价格的动力,这样,市场价格就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均衡状态。

(3)供求定理:

a)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需求增加(即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增加;

需求减少,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下降。

b)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增加(即供给曲线向右平行移动),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

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6、价格管制政策

(1)价格上限又称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高价格。

价格上限一定低于均衡价格的,导致商品短缺。

政府分配供不应求的商品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票证配给和排队配给。

在实行价格上限时还必然出现黑市交易。

(2)价格下限又称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植某种商品的生产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低价格。

价格下限一定是高于均衡价格的。

许多国家实行的农产品支持价格和最低工资都属于价格下限。

就农产品支持价格而言,目的是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收入,有其积极意义,但这也增加了农产品过剩,不利于市场调节下的农业结构调整。

第三章

1.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

(1)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需求量变动比率与价格变动比率之比,反映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一般来说,需求价格弹性为负值,但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方便起见,通常取其绝对值。

2、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1)需求无弹性,即Ed=0。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

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

(2)需求无限弹性,即Ed→∞。

在这种情况下,当价格为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

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

(3)单位需求弹性,即Ed=1。

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相等。

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正双曲线。

(4)需求缺乏弹性,即1>Ed>0。

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比较陡峭的线。

如粮食

(5)需求富有弹性,即Ed>1。

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比较平坦的线。

如保健品

3、其他需求弹性

(1)需求收入弹性:

指需求量变动比率与收入变动比率之比,反映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

一般来说,需求收入弹性为正值。

需求收入弹性分为五类:

第一,收入无弹性,即Em=0;

第二,收入富有弹性,即Em>

1。

第三,收入缺乏弹性,即Em<

1;

第四,收入单位弹性,即Em=1;

第五,收入负弹性,即Em<

我们根据需求收入弹性的大小来划分商品的类型。

需求收入弹性为正值(需求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商品是正常商品;

需求收入弹性为负值(需求量随收入增加而减少)的商品为劣等商品;

需求收入弹性大于一的商品为奢侈品,需求收入弹性小于一的商品为必需品。

(2)需求交叉弹性又称交叉弹性,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比率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比率之比,反映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对于不同的商品关系而言,交叉弹性的值是不同的。

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表示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其弹性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互补关系越密切;

如果交叉弹性为正值,则表示两种商品为替代关系,其弹性的绝对值接近于1,替代关系就越强;

如果交叉弹性为零,则表示两种商品之间没有关系。

4、供给价格弹性

(1)定义:

供给价格弹性又称供给弹性,指供给量变动比率与价格变动比率之比,反映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一般来说,供给价格弹性为正值。

(2)分类:

第一,供给无弹性,即ES=0;

第二,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

第三,单位供给弹性,即ES=1;

第四,供给富有弹性,即ES>

1,如鸡蛋;

第五,供给缺乏弹性,ES<1,如石油。

5、恩格尔系数与恩格尔定理

(1)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与总支出的比率,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或家庭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

(2)恩格尔定理: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与总支出的比率递减。

这意味着食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很小,食品需求量的增加速度远低于收入的增加速度,因此,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

6、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1)企业出售一定数量某种商品的总收益TR=P*Q,P为该商品的市场价格,Q为该商品的销售量。

(2)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增加。

“薄利多销”,“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所以,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3)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减少。

中国有句古语叫“谷贱伤农”,意思是指丰收了,粮价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了,其原因就在于粮食是生活的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

由于丰收而造成粮价下跌,并不会使需求量同比例增加,从而总收益减少,农民受损失。

7、蛛网理论

蛛网理论应用弹性理论分析商品供求和价格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可用于说明市场趋向供求均衡的动态过程和条件。

蛛网理论的基本假设:

价格对供给量变化的反应是即时的,即本期供求量决定本期价格;

第二,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是滞后的,即本期供给量由上期价格决定。

当某商品(如电子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小于需求价格弹性时,一旦供求失衡,供求和价格的相互作用会使价格和供给量向供求相等的均衡点趋近。

当某商品(如农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大于需求价格弹性时,一旦供求失衡,供求和价格的相互作用不会价格和供给量向供求相等的均衡点趋近,反而会使其越来越远离均衡点。

当某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等于需求价格弹性时,一旦供求失衡,供求和价格的相互作用既不会使价格和供给量向供求相等的均衡点趋近,也不会使其越来越远离均衡点,而是始终保持与均衡点的原有距离不变。

第四章

1、效用、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1)效用是指人们从消费某种产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2)总效用是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某种产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3)边际效用是指人们从额外增加的一单位某种产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的是,在其他产品的消费量固定不变的条件下,额外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消费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满足程度,随着消费者对该产品或服务消费量的增加而减少。

3、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度量和进行加减运算的,且效用的具体数值对分析消费者选择是重要的。

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无法测量的,但可以根据消费者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为其指派效用数字,且对于分析消费者选择来说,只有偏好次序才是重要的。

4、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1)无差异曲线是将效用相同的消费组合点联结起来的曲线。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这是由偏好的严格正单调性决定的。

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任何一个消费组合点都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

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高;

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低。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第四,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且没有直线部分,这是由偏好的严格凸性决定的。

5、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1)边际替代率指的是消费者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

边际替代率为负值,但在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