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和毫米》教案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
《《千米和毫米》教案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米和毫米》教案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件、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练习本、一摞纸。
教学过程
―、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自己的橡皮的长、宽、厚。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
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自己的橡皮的长、宽、厚。
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地估计橡皮的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
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向题:
“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
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分组测量橡皮的长、宽和厚。
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橡皮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
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由于橡皮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2厘米,还差两小格。
”“橡皮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
”„„教师用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边演示测量橡皮的长、宽和厚的方法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并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
并板书课题“认识毫米”。
二、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
在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尺并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回答问题。
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让学生多说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如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说明,也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来说明„„随后教师将学生总结的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板书在黑板上。
让学生在尺子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在组内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物品。
”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
教师分别出示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说明:
“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要求学生合作完成:
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
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自动笔的笔芯、降雨量等等)。
厘米=10毫米;
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讲:
认识千米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8〜39页。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知道1千米是1000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
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难点:
千米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小黑板、图片等。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图片出示:
公路上出现一个一个里程牌及指路标志、限速标志。
提问:
这是在哪里?
你看到了什么?
还看到了什么?
上面写着什么?
你知道1千米是多少吗?
揭示课题:
认识千米。
二、在实践体验中认识“千米”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千米”。
(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看一看,走一走。
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
(2)认识100米。
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一想100米的长度。
举例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让学生量出100.米,再量出100米,让学生说说操场有几个100米,那10个100米是多少?
1000米大约要绕操场走几圈?
走1000米用了几分钟?
(4)认识1千米。
让学生说说从学校门口到附近的什么地方大约是1000米。
为了简便计量1000米规定为1千米。
媒体展示:
看一看1千米是10个100米。
用千米作长度单位有什么方便之处?
学生1:
方便说距离的远近。
学生2:
知道一个地方有多远。
生活中在哪些地方常用到千米?
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第二篇: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
甜甜的梦
——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学具准备:
学生:
直尺一把(带刻度的,并且刻度要清晰)
硬币一枚(一分的)
四、教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
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
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
和孙悟空比本领呢!
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
(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
3.提出问题: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
富有童趣的童话素材,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认识1毫米。
(1)猜测
师:
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5毫米长,请猜一猜,5毫米有多长?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猜测的长度。
(2)验证
5毫米到底有多长呢?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3)交流
那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说出一小格是1毫米,5小格就是5毫米)
(4)巩固
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
(硬币,身份证,公交卡,十张纸)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毫米有多长。
(5)练习
60毫米=(
)厘米
120毫米=()厘米
8厘米=()毫米教材自主练习第二题(6)小结
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有什么关系。
板书:
1厘米=10毫米2.认识1分米。
(1)猜测。
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变到10厘米长了,你认为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
把它在练习纸画下来。
(2)验证。
拿出直尺,验证一下,你刚才猜的怎么样?
同桌互相说说。
(3)交流
谁愿意说说10厘米到底有多长?
(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认识10厘米就是1分米。
1分米=10厘米
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分米呢?
(小朋友的手长,粉笔盒的高度)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60厘米=(
)分米
120分米=(
)厘米=(
)毫米
100毫米=(
)分米课本自主练习第十题(6)小结
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思考一下分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米有什么关系。
3.认识1千米。
孙悟空为了显示出他的本领,他还把金箍棒一下子变成1千米长,仔细观察图画,你能通过图中提供的信息,说说1千米有多长吗?
(2)举例说明(也可以引导学生实地感受)。
A:
一个人伸开双臂大约1米,1千米大约需要1000名同学拉起手的总长度。
B:
你知道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
几圈是1千米呢?
引导学生借助计量单位“米”体会1千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千米又叫公里,用Km表示。
板书
1千米=1000米(3)举例体会。
同学们沿200米的跑道走5圈,体会1千米的距离有多远,并记录所用时间。
谁能说一说从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4)练习1200分米=()米
5千米=()米
1千米=()米
1米=()分米=()厘米=()毫米
课本自主练习第2题(5)小结
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思考一下千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有什么关系。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结合故事情境,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感知---应用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建立起长度单位的表象,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深对长度单位概念的认识。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1.自主练习第1题。
(1)同桌交流。
(2)教师说长度,学生用手势表示。
要求:
速度要快而且要准确。
2.第2题。
(先猜单位再量一量)量一量1元钱硬币的厚度是(
)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是(
)量一量课桌的高度是(
)
3.自主练习的第4题。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辨析)先让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通过设计趣味性和操作性的练习,让学生在手势游戏的比划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猜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交流评价
本节课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引入,把学生带进了有趣的数学课堂,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
通过放手让学生猜一猜、估一估、量一量的实践活动,体会1毫米、1分米、1千米有多长,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形成长度观念,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中注重给学生提供自主练习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反思
在一年级的时候,同学已经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
厘米和米,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本堂课是在实际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通过实际丈量使同学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理解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反思自身的教学,有以下可取之处与缺乏之处。
我认为闪光点有:
1.确立难点,重组教材。
利用故事线贯穿其中,调动学生的学习
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
2.借助多媒体的一些演示,使同学建立直观的表象。
如毫米的认识,我让同学利用手中的直尺进行学习。
首先引导同学观察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是一厘米,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