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9670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

金庭学校教师个性化备课表

年级:

班次

时间

2015年月日

第三单元第1节

总第13节

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及第21~22页练习五的1、2、3、6、7题)。

教学

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3、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

重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

关键

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像力。

教具

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它们都是什么图形?

(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

提问:

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

(不是)教师:

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提问:

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

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

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

你有什么发现?

(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板书: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

讲述:

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

(一个点)讲述:

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

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

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

(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

(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

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④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

(2)棱的认识。

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①长方体有几条棱?

②这些棱可分为几组?

③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分组讨论,实际测量。

根据学生汇报后并板书: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

请大家把长方体棱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顶点的认识。

课件演示:

先闪动三条棱再分别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

师:

请你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板书:

8个顶点。

指名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放在桌面上观察,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

(三个面)

(2)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讨论:

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

(2)归纳:

我们把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

(3)拓展:

老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五的第1、2、3、6、7题。

(1)第1题:

此题是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纸巾盒,说出各个面的形状,哪些面形状是相同的?

各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同桌合作。

(2)第2题:

求长方体的棱长和。

(3)第4题: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棱之间的关系,如:

各组棱互相平行;与其中一条棱垂直的几条棱相互平行等。

(4)第6题、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知道了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谁愿意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

正方体

 

个数

特征

个数

长方体

特征

6

相对的面相等

6

都相等,是正方形

12

平行的棱相等

12

都相等

顶点

8

 

8

 

金庭学校教师个性化备课表

年级:

班次

时间

2015年月日

第三单元第2节

总第14节

课题

正方体的认识(教材第2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21~22页练习五的第4、5、8、9题)。

教学

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教学

重点

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

关键

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具

正方体教具、课件。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操作:

同桌交流,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在哪儿?

几条棱可以分别分成几组?

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

教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

正方体)

二、新课讲授

1、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想一想。

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

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

(也应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

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

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

正方体有8个顶点。

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教师问:

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

请学生讨论:

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

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

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

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用集合圈表示为:

教师:

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正方体

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相等。

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

金庭学校教师个性化备课表

年级

班次

时间

2015年月日

第三单元第3节

总第15节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24页例1、2,25~26页第1、2、3、4、6、7题

教学

目的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

重点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

关键

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

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

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

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

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

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

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

(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

方法一:

长方体的表面积=6个面的面积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

长方体的表面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

(上面的面积+前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找什么?

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6)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24页例2,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五、课后作业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金庭学校教师个性化备课表

年级:

班次

时间

2015年月日

第三单元第4节

总第16节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25页第5题、教材第26页第9、10题

教学

目的

1.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结合实际生活,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2.通过练习、操作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

教学

重点

能根据生活实际,对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正确的判断。

难点

关键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具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且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请大家试着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

(出示课件)

1.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的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

2.一个棱长和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