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9660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2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

(二)

单元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

(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立体图形。

2.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

(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

你是怎么做的?

  

(2) 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

体与面的区别。

  2.师: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

(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

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

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

(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

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分类:

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

(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

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

前后(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

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歌中唱的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

)其实,风车是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折成的。

不仅这样,还有很多平面图形组成的千变万化的图案呢。

你们想当那个把图形变得很神奇的魔术师吗?

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

下课之后,大家就都会成为魔术师了。

(板书课题)

二、折一折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

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折完后,你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

(对了,对边相等),那么,邻边是否也相等呢?

(对角折一折,试一下)我们一起来屏幕(演示)。

再来看看正方形的边怎么样呢大家把正方形沿着虚线向对角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

(都相等)好,我们再来看屏幕。

归纳:

同学们有的用观察法、有的用比较的方法,得到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邻边不相等,正方形邻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问:

你能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吗?

这样折一折、剪一刀就变成正方形了,能说明理由吗?

2、小组合作制作纸风车

那么,我们在课前说过,纸风车是由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完成的。

你们会做风车吗?

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

请注意看(播放视频)。

(1)通过视频,我们可以做如下步骤:

先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根据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我们将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再裁下,然后我们将正方形的对角各折一下,沿折痕剪向中心,留有余地,之后我们将出现的八个角每隔一个向中心折一次,再用铁丝串好,纸风车就可以在风中转动了。

(2)问:

风车的制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

是怎样让一张纸变成风车的?

动手做一做,再玩一玩自己的风车。

(3)小组互评,展示学生作品。

好了,我们先把纸风车放一边,看看还有哪些平面造型可以拼摆出来。

请看这辆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三、拼一拼

说得非常好,那你们想玩拼图吗?

1、下面,我们就用你手中的2个长方形拼一拼,看看你们能拼出什么图形?

(动手吧)(幻灯展示答案)

2、再来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拼一下,又能拼出什么呢?

展示。

问:

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3、大家都这么聪明,那你们能摆出这样的六边形吗?

4、好,接下来就请大家用你手中的9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比一比,谁拼得又快又好,开始!

(幻灯展示答案)

5、现在,老师也难不倒大家了,那么,我就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请注意看

(一)最少用几根小棒能拼成两个三角形?

(二)用12根小棒能拼出什么图形?

(三)你能用老师给的四个三角形拼出正方形吗?

(太棒了,鼓励一下我们自己)

四、剪一剪

为了奖励大家的发现,我还想和大家再做一个魔术(你们会用圆剪出一个正方形吗?

好,接下来神奇的魔术就要开始了。

我们根据提示,就这样(对折→对折→剪下→成功)

五、补一补

朋友们都听说了我们的神奇魔力,米老鼠也来请我们帮忙了,你们愿意帮他把墙修补好吗?

(同时请一名同学到台前来亲自动手粘一下)在我们的帮助下,米老鼠家缺了10块砖的墙就被修补好了

六、拼图大比赛。

1、师:

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自己手中的所有材料,发挥你的想象,可以自己拼,也可以和组员合作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那些同学拼得又好又快,又有创意。

 2、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自己评价或者互相评价。

七、欣赏品评,知识延伸

师:

同学们刚才拼的图形非常漂亮,老师很喜欢。

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需要优美的图形的装饰,同学们也可以是一位小小设计师,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装点生活,美化环境。

(欣赏生活中的优秀装饰作品)

师:

通过刚才的欣赏,你有什么想法?

师:

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爱动手,勤思考,不断地学习,一定能设计出更加美妙的图案,用数学来美化生活。

课后,也可以上网查一查,看一看,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八、总结

好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图形宝宝们也要和我们说再见了。

那从今天开始,就请同学们利用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来拼组出神奇的造型,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够发挥你神奇的七巧板魔力,拼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

最后,就让我们伴随着神奇的七巧板乐曲与各位老师说再见吧。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学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

约12课时

例1…………………………………………………………3课时左右

例2…………………………………………………………4课时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内容:

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2、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理解数学的价值,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

挂图小鸟卡片房子卡片题纸一张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

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

(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

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

师:

这是什么活动?

让学生介绍。

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师:

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

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

如何列式?

为什么要用14-9呢?

14-9怎样算?

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

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