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
《征文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征文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技发展关键在人才。
我国要有一支规模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要有一批在关键领域和重点岗位上的科技领军人物,要有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科学家。
为此,要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各个领域所需的人才,高度重视培养青年科技人才,面向世界广揽人才,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近年来,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到来将使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法制完备,作为人类的共同追求,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思考之一:
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同志这一论断精辟地阐明了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突出作用。
科学技术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将直接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科技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和最活泼的因素。
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科技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科技能带来高附加值,能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能解决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技术进步可以替代资源不足。
只有增加对科技的投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才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最优途径。
科技是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动力,科学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先导、基础和源泉。
科学的本质是认识客观世界,是不断地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发展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它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也是新技术、高新技术发展的先导、基础和源泉。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并且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体现在新世纪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充分表明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特殊意义。
科技工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不竭源泉,科技发展切实走在经济发展的前面,真正使科技生产力更加解放。
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如美国、日本等一经济发达的国家,它们在科学技术上的投入是相当的大,将科技发展目标与经济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强调科学技术为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服务,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直接资助或间接引导相关科技项目的开展。
科学研究活动也从早期是一种科学家及相关学术团体的兴趣性活动,变成为由政府直接领导和支持的一项社会事业,并肩负着国家发展的战略使命。
思考之二:
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运用状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七次院士大会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
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体制问题、结构问题、增长方式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发挥不够,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得还不够紧密,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
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有些行业增长过快,超过了资源、环境和市场的承载能力。
经济发展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科技储备和创新能力不足;
相当部分工业企业技术水平低,产品竞争能力不强。
经济发展中粗放经营还比较普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也很严重。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深化改革,依靠科技进步。
在生活中,人们习惯于认为科学技术和经济生产隶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它们存在着各自的发展规律,科技工作与经济工作被人为地分割为两个主体。
科技活动主体与经济活动主体相互分离。
我国科技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
但由于认识和体制上的原因,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大量游离于企业之外,而企业又缺乏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和科技开发人员,没有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长期以来,我国的科研开发工作与企业实际工作脱节。
这些科研单位的研发立项和研发过程自成一体,封闭运行,从而导致大量“科研成果”没能得到及时的推广和运用。
而企业则因缺乏研发能力致使产品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十分困难。
由于两个主体长期分离,人们就把科技对经济的推动看作外力。
要彻底改变科技与经济相互分离的状况,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将科技工作与经济工作割裂开来的思维方式,形成科技工作本身就是重要的经济工作的社会共识,并在政策制定、机构设置及工作实践中努力实现科技与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
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市场推动和科技拉动对于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尽管市场并非科技发展的唯一指向,但发展科学技术已离不开市场。
要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就要提高我国科技的国际竞争力。
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相当于中国的全部国民生产总值。
美国人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对高科技医疗手段的依赖性:
一有轻微的外伤,也要用核磁共振、CT断层分析等手段来检查。
美国的医疗费用很高,就是因为大量运用高科技手段。
通过上述例子,说明我们的高科技产品在一定意义上是能和国外竞争的,这不是因为国外的技术特别高超,关键是要把先进科技有效运用起来,高技术产品除了一定的技术含量外,市场推动和科技拉动对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从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需要看,脱离了社会经济生活,科技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科学技术的每一个重大发现,都受社会生产的一定发展水平的制约,并由社会生产为其提供实验手段和观察对象。
人类科学技术进步史上的许多重大发明以及当今大量原创性科技发明,推动着科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而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又反过来推动更高水平的技术革新。
科学技术的价值高低,必须通过社会实践的检验,把社会实践变成了科学技术的价值实现过程,有助于运用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和价值规律来规范和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从经济工作运行机制看,离开科学技术这一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国民经济便失去了赖以发展的力量源泉。
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伟大发现及其在生产和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进步产生了根本性影响,并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优化的巨大动力。
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推动根植于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部过程,是经济发展的自觉需求,是一种毋需外部施加压力的内在冲动。
不能把科技工作从经济工作中人为地分离出来,否则就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从当代知识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看,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联系将更为密切,经济发展将主要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有不少人包括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主张应当将“知识经济”更准确地称为“科技经济”。
科技竞争尤其是高技术竞争将是未来国际竞争中最核心的内容。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997年2月发表的《国情咨文》强调“必须驾驶强大的科技力量”,在美国政府发表的文件中还指出:
“科学是无穷的资源,技术是未来经济增长和国家繁荣的基础”。
1998年6月,江泽民在会见部分院士时指出: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
世界各国都在抓紧制定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战略,争取抢占科技、产业和经济的制高点。
面对这个态势,我们必须顺应潮流,乘势而上。
”许多跨国公司花巨资支持基础性研究,聘用了一大批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科学家。
伴随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化大生产的组成要素、发展过程等正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科学技术。
例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依靠科学技术的自身力量支撑起了足以与能源、物质资源相提并论的信息产业,充分体现了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一条以科技发展和创新。
从国民经济的产业构成看,包括科技咨询、技术市场及中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技术在第三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作为第一生产力和内在动力发挥作用,还在一定意义上以自身的拓展构成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增加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将科技工作纳入三个产业的整体规划,既可以更好地发挥科技对各个产业的推动作用,又能更有效地拓展科技产业的发展空间。
思考之三:
如何发挥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如何发挥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呢?
我认为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二是逐步把科技活动主体与经济活动主体统一起来,我国各级科技部门为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改革的深化,各级科技部门要把自己看作重要的经济部门,在产业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动力作用。
三是进一步理顺科技研发的主体,应用型的科研机构应该进行企业化转制,并进一步改革公益型科研机构。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各国科技竞争激烈,作为与科技产业化联系紧密的企业理应成为科技研发的主力军。
当然政府在科技创新方向引导、知识产权保护和组织重大科技攻关方面应发挥主要作用。
另外,逐步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采用项目管理方式,加大公开招标力度,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建立有效的科技监管评审体制,保证项目按质按量按时的完成。
四是把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密切结合起来,科技体制改革是科技经济长远发展的需要,要引导全社会正确理解和看待正在进行的科技体制改革,目前采取的各项改革措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改革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才是最终目的。
改革事业费管理方式,不是单纯地减少经费,而是为了激活机制,盘活有限的科技资源,推动开发型院所转制或进入企业,进入市场,更好地发挥人力、财力资源的作用,优化科技结构。
优化配置各个产业中的科技资源和其他资源。
通过改革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专利工作、质量与技术标准化建设的主体,同时让科技人员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面向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确定研究课题,推动产业科技进步,增强面向市场自我发展的能力。
五是加强科技体制创新。
科技创新应以服务于经济、多出成果为目标,以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才能和科技资源的作用为目标。
在这两个目标下,进行科技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建立部门合理分工、相互协作的研发体制,加强
“官、产、学、研、金”之间的联合。
各个部门相互合作,不应局限于一定模式,两两之间或多方之间也可以加强项目联合,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各种科研设施,发挥科研人员的才能。
六是重视“科学”与“技术”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推动的关系,不要人为地把它们分成两条战线,使前者脱离经济活动,后者坐等前者的结果。
应改变过去那种把科技工作分段切割并由不同部门和单位分工进行的做法。
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是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不能将其视为简单的先后关系。
七是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企业家应具备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不能仅仅重视技术应用,更要重视科技创新,不断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大包括基础研究在内的研究开发投入,把握相关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并抢占制高点,实现技术跨越;
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八是国家保留少数精干科研单位,采取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管理机制,主要承担与国家安全和社会公益事业相关的研发任务;
与产业科技进步有关的研发任务主要由产业界承担;
大学应积极与产业界合作,学生和老师做研究要尽量选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