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比治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5776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性别比治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性别比治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性别比治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性别比治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性别比治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性别比治理Word格式.docx

《性别比治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性别比治理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性别比治理Word格式.docx

目前国际公认的婴儿性别比标准为105,(或把107作为婴儿性别比的容忍线)即男婴比女婴的比例是105,男婴稍多于女性。

但是,计算和判断一个群体一个时期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必须在人口统计学所认定的有足够量的出生婴儿的条件下进行。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发展态势与特征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除个别年份出现过随机波动外,基本上属于正常。

1980年以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升高,出现了明显偏离正常值且逐年上升的趋势。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2.90年代以来,这种情况就更加严重: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得到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0.2;

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得到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到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6.86;

根据2005年人口小普查结果,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8.58。

2006年,进一步升高到119.25。

虽然自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现象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各级应对措施也相继出台,不过目前从全国的人口变动调查结果看,出生人口性别比依然持续偏高,还没有回落迹象。

概括起来,目前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主要表现出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总体升高态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呈逐年升高的态势。

二十多年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了10多个百分点。

第二,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在高位攀升。

2000年以来,B超在农村的普及范围日益扩大,鉴定胎儿性别对许多农村地区不再是难事,农村选择性别生育呈显著扩大之势,成为今后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领域。

第三,城市出生人口性别比继续升高。

目前,北京、天津、上海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都比五普时有了明显升高。

第四,一孩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升高。

第五,民族地区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普遍升高。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社会经济原因

2000年,国家计生委组织开展了关于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与对策的课题研究,利用近几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计划生育报表数据,尤其是清理清查后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报表数据,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在不同地区、不同生育人群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细致地分析,并通过对浙江、陕西两省部分地区典型案例的剖析,证实我国近些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为地性别选择。

人为选择性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观念层面,有现实层面,有直接的,有间接的。

第一,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根本原因。

在我国农村仍然以体力劳动为主、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情况下,是否有男劳动力,直接关系到农民家庭的经济收益状况和养老保障水平。

农民实行计划生育存在着生产、生活和养老的现实困难,一时难以从政策和制度上妥善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生育男孩成为广大农民的现实需要和利益选择。

第二,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仍然影响很深。

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在我国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

实际上在所有东亚国家和东亚以外的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的国家都普遍存在着男性偏好。

而在家庭观念和婚嫁习俗尚没有改变的大部分农村地区,以男性为中心的家族本位观念根深蒂固,传宗接代、男尊女卑等传统思想影响深远。

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城镇居民也有很强的男孩偏好。

改革开放以来,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在教育、就业、社会参与、资源共享等许多领域仍很突出,妇女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女性受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少这也助长和强化了人们的男孩偏好。

在生育孩子的数量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部分群众千方百计寻求一切可能的手段生育男孩。

第三,孕妇在产前使用B超、化验、民间中医等手段鉴定胎儿性别,进行保男流女的流引产是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直接原因。

目前,我国鉴定胎儿性别的主要技术手段有超声诊断和染色体检测等。

由于超声诊断设备用途广泛,价格便宜、操作简单,已在广大农村地区普及,为胎儿性别鉴定提供了可能。

虽然,我国法律已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但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施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直接导致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升高。

三、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持续偏高的社会影响

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持续时间过长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不仅影响妇女权益的保护,而且影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中华民族的繁荣复兴。

此外,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与经

济、政治、文化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其最终后果目前还难以预料。

第一,剥夺女婴生存权,影响女孩的健康发展。

利用现代科技进行胎儿性别选择,使女婴生存权遭到剥夺,女性成为直接受害者。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使女孩生存环境和条件较为不利,我国的女婴死亡水平明显高于男婴,不少农村女孩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生活得不到必要照顾,义务教育得不到充分保证等。

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必然加大女孩与男孩之间的社会差距。

第二,影响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权益。

在选择胎儿性别的行为普遍发生时,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更加强化,没有生育男孩的妇女在家庭或社会的地位和处境都将难以提高和改善。

而且对育龄妇女来说,多次实施终止妊娠手术,将影响她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第三,造成婚姻挤压,加剧婚姻市场竞争。

如果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持续偏高,一个时期以后处于婚龄期的男性将明显地超过女性,造成婚姻挤压,而且会越来越严重。

前苏联、朝鲜等国,在战争时期男性人口缺失,曾给人口结构带来严重影响,尤其是婚配问题更是难以协调。

而中国女性人口持续性、结构性、积累性的缺失,,如不采取措施加以遏制将给未来婚姻市场带来很大的危害及影响。

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20—45岁男性将比女性多3000万左右,单靠拉大男女婚龄差将难以解决婚龄人口性别失调的矛盾,相当一部分男性可能终身丧失婚配机会,且这些男性很可能集中在边远、相对贫困的农村。

第四,增加性犯罪的可能性,直接影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众多“过剩”男性不能成婚,可能会对妇女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甚至导致拐卖妇女、骗婚、性犯罪、性暴力以及由性罪错引发的暴力犯罪、精神变态等案件的增加,甚至可能会出现“地下性产业”。

此外,一旦社会上形成成千上万的单身婚龄男性人口,可能会成为一个具有较大潜在危险地社会群体,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

四、本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综合治理

(一)、治理政策

针对性别比失调的各种原因,各级政府都各自出台了治理的政策和措施。

针对性别比异常主要发生在生育二胎的特点,陕西省实行了“照顾二胎只给一次生育机会”的政策。

宝鸡市委、市政府于98年下发了《关于综合治理人口结构的实施意见》,要求:

“加强二胎生育指标管理,凡符合条件照顾生育二胎者,只给一次生育的机会。

私自引产,生后送人或溺弃女婴者,仍视为已经生育,不再安排生育指标。

”1999年,宝鸡县计生局按照市计生委的统一安排,向各镇下发了《关于在全县范围内清理二胎生育指标的通知》,各乡镇根据市县通知要求,采取措施抓了工作落实。

2002年,中宣部、根据计生委、卫生部等11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意见》,2004年11月,宝鸡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工作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实施意见》。

区上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议事协调领导机构,明确工作目标和措施要求,制定出台实施方案。

坚持围绕一个中心(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突出两个安全(女婴出生、女孩成长安全),强化三个禁止(B超性别鉴定、非医学需要终止妊娠、溺婴弃婴),注重四个提高(女孩出生率、入学率、就业率、妇女在社会方面的参与率),优化五个环境(舆论、政策、法制、女孩成长和发展),在关爱女孩行动方面开展了各项活动。

区上从2004年开始把这项工作纳入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管理,进行量化考核。

(二)、宣传教育

我们以宣传教育为先导,把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建设新型生育文化作为计生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广泛宣传计划生育、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等文明婚育观念,普及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知识。

积极动员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大力开展演讲、座谈文化娱乐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活动,倡导尊重妇女、男女平等的社会风尚,营造关爱女孩、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舆论氛围。

同时增强针对性和说服力,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深入细致。

我们组织开展了“改陋习、树新风,关爱女孩见行动”及独生子女演讲、文艺汇演等活动,在中小学开展了“关爱女孩成才”主体活动,使关爱女孩进入校园。

(三)、建立利益导向机制,落实各项优待政策

全面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完善和落实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的社会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独生子女领证户、双女户保健费发放,义务教育杂费的减免,放弃二胎生育奖励,宅基地划批,土地承包、劳动就业以及集体收益分配等方面给予优待,优先帮助贫困的女孩家庭实施扶贫项目,发展经济,依法维护女孩和生育女孩家庭的合法权益,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四)、加强生育管理,建立完善二胎生育管理与服务的相关制度。

为了制止和防止孕妇鉴定胎儿性别,进行选择性引产。

县政府采取了加强对孕妇引产和分娩管理的一系列措施:

一是实行定点单位引产和分娩,除定点单位外其余任何单位不得施行引产手术和接生。

二是孕妇凭证引产和分娩。

三是严格实行婴儿出生登记、死亡报告制度。

认真记录产妇分娩和婴儿出生情况,如实填写《出生医学证明书》以备核查。

宝鸡县对计划内二胎怀孕育龄妇女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将管理与生殖健康服务结合起来。

县委、县政府要求“实行计划内二胎怀孕终止妊娠审批制度。

凡安排生育二胎已经怀孕的,不得擅自终止妊娠。

确有特殊原因需要终止妊娠的必须持区以上医院病历、证明,并经县计生局批准”。

“各级医疗保健单位和计划生育服务站必须查验县以上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批准证明,并做好记录,以备核查”。

对安排生育二胎的妇女,必须由县、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定期进行孕情检查和生殖健康跟踪服务,直至婴儿出生。

阳平镇在1999年进行了“计划内二胎生育全程跟踪服务”试点,效果很好。

简化为16个字法:

重点跟踪,责任到人,政策直达,服务上门。

唐明陆同志曾多年从事计划生育工作,1998年11月至2004年月任阳平镇副镇长并分管计生工作,他对出生性别比异常问题体会深刻,治理有方。

他将“16字法”成功地具体化,因地制宜,变为可操作性的具体管理办法。

他曾在陕西省人口情报中心刊物《人口与陕情》上就此专门发表了论文,介绍了阳平镇如何操作好二胎生育跟踪管理的经验。

具体做法是:

首先要找准二胎生育规律,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这是因为,第一,生育指标申请表已经提示了第一手资料,生育对象明确。

第二,每季度“三查”会使我们对怀孕情况了如指掌,并依次推算出预产期。

第三,二胎生育的概率占总出生的30%左右,工作量相对减少。

第四,分娩时间在一年内将陆续出现,工作频度比较稳定。

根据上述规律,阳平镇掌握了该年度平均每月有10个左右的二胎出生量的情况。

从工作量上看,完全具备了可操作性。

首先,由镇计生办确定2名计生专干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

第二,详实地掌握二胎育龄妇女怀孕情况,按每人预产期确定对其开展工作的时间;

第三,根据分娩日程表隔三差五上门服务,直至在指定医院安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