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Word格式.docx
《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因此,注意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十分重要。
2.对异性的关注。
希望异性关注自己并受到异性喜爱,喜欢和异性在一起。
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一些现象:
有女孩子在场,男孩变得格外兴奋,以"
男子汉"
的姿态博取女孩子的喜爱;
与男孩子交往,女孩子更爱打扮,眉目传情,故作姿态,以引起男孩子的注目。
在异性方面表现自己,互相取悦、吸引,是健康的性心理。
3、个体心理的发展。
青春期中,人的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敏锐,特别是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大大加强了,不但兴趣、爱好变得更加广泛、稳定,而且渐渐形成了看待事物的标准,使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以及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
但由于意志力还不够坚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尚在发展之中,所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容易灰心、颓丧,或者会出现理智不能驾驭感情的现象。
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搞好教学之外,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使他们在学好知识的同时。
有个健康的心理发展。
要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有一个平和而又激情的生活,使他们享受成长的快乐。
我从事六年级教学已有几个年头,在每接一个班时,我都作好学生的心理档案,把他们的点滴变化记录在案,以便更好的展开教育。
利用周会和队会时间开展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水平,也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水平。
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思辨,研究如何解决问题。
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转变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行为训练,从而提高心理素质。
如,我发现男女学生之间有书信往来,而且有同学风言风雨,于是我问孩子们什么是爱,你对爱有什么解释?
我告诉孩子们喜欢一个人是很正常的事,不必为之大惊小怪。
关键中怎么理解。
怎么认识。
我说:
“孩子们,我爱你们,你们也爱我,是不是?
这是不是很正常的事?
是!
那么男女孩子之间有一种交往,在异性方面表现自己,互相取悦、吸引,是健康的性心理。
青春期异***往,这种情况是生理发育的正常现象。
记住,春天的事情春天做,秋天的事情等到秋天再做!
我们要为美丽而努力!
好好学习!
”
情感世界充满风暴常常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定状态,孤独、优伤、激动、喜悦、愤怒微妙地交织在一起,组成一个强烈、动摇和不协调的情感世界。
在今年开学几周内,我发现一个平时很爱说话的学生有一种反常,他有几次遇到心里不高兴或者与同学发生冲突时,就以头撞墙,或者瘫到在地上不起来。
我知道这孩子是心理上有问题,不知如何去发泄情绪。
于是,一方面单独给孩子作工作,让他知道人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不如意,遇到很多坎坷,要学会接受,要学会发泄,要学会正确的调节和制自己的情绪。
而后我又给其家长谈话,让家长有所重视,来共同引导孩子,正常发展。
对于学生日益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富有理想,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对于竞争性、冒险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乐不知疲的特点,我就随机安排组织活动:
如读书赛,唱歌小赛场,小能手等活动来给他们一展风采的机会。
或者安排活动来对学生心理进行训练。
只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家不妨在教给学生的同时,来对学生上的关注,相信大家的说法会有所改变的。
我想六年级的学生会好管的!
1.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情感特点
(1)情感日益丰富,道德感有很大的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力也增强。
(2)情感的实践性和坚持性较差,依赖成人监督。
(3)对教师极为信任和依赖。
六年级学生的情感内容日益丰富,社会性道德感有很大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有所增强。
行动的冲动性和受暗示性大为减少,行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他们果断性和坚持性还比较差,还依赖于父母或教师的监督。
2.小学六年级学生个性的特点
学生的个性在正规的学校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得到全面系统的发展。
学生的自我意识,在独立性、批判性以及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水平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
组织性、纪律性、勤奋、坚毅等优良性格特征,逐渐获得健康发展。
其个性特点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发现和探索新自我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
(3)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
(4)依赖中求独立,出现对成人的反抗
当学生升到小学六年级时,变得比较独立,但他们仍希望获得教师的注意和喜爱。
这个阶段的学生不再盲目地接受教师的权威,他们可能会在背后批评教师。
他们非常在意规则及处罚是否明确,如果规则和处罚稍有不一致或不公平时,他们就会抱怨、不满。
小学生喜欢成群玩耍,这个“群”的人数多少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在低年级,一般是2----3人的小集体,他们常在一起游戏或做作业。
这个“群”的形成,往往是由于住地接近或某种偶然机会的结合,这样的结合自然是不牢固的,容易分化。
这个阶段,如果某个小学生被小集体排斥,显然也会感到痛苦,但对其心理影响程度不太大。
因为由于另外的偶然原因,这个孩子又会参加其他的小集体。
到了中年级,小集体人数增至7人左右;
当升入六年级时,小集体人数又减少到3----4人。
这时候小集体的形成基础是彼此同情、共鸣、爱和相互尊重,所以结合的稳定性增强,个人受朋友的影响也随之增大。
这时,如果某个学生被集体排斥,他会感到非常痛苦,甚至不想继续上学。
总的说来。
小学六年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期,这一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此时打下的教育基础,将影响每个学生的一生。
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个性尚未定型,还有较大的可塑性,由于教育水平的限制或家庭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小学六年级学生在个性发展上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甚至倒退,因而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内容提要:
小学高年级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步入青春期的同时,也被笼在了叛逆心理造成的阴影之下。
本文力图揭开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实质及其形成的主客观原因,从正确认识叛逆、走出误区、真诚关爱学生、重视沟通、讲究策略等方面寻找矫正良策,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叛逆心理成因矫正策略
一叛逆心理的提出
前不久在办公室亲眼目睹了一高年级学生公然与老师顶牛的情景,学生不计后果的不逊言辞、粗暴态度,使人心生惶然。
其实,在高年级,诸如此类不服教育,动则便与老师对立起来的学生并不鲜见。
许多老师发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不听话。
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部分孩子会滋生出不满情绪,表现为:
满面不屑,如直翻白眼、嗤之以鼻、充耳不闻、冷漠处之;
行为过激,如顶嘴狡辩、讽刺挖苦、暴跳如雷、破罐破摔、背道而驰等等。
言为心声,行为心表,学生的这些言行的出现不是无缘无故的,它们均源于青春期的叛逆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是敏感、脆弱的,而学校家庭教育中往往只重智育,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致使越来越多的孩子陷入青春期叛逆的泥沼而无法自拔。
于是,从小学高年级起,如何矫正孩子的叛逆心理,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这一课题便摆在了我们面前。
二叛逆心理的界定及结构
什么是叛逆心理呢?
《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是:
“叛逆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换言之,叛逆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
叛逆心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主要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大要素构成的。
叛逆心理的认知成分是指对叛逆对象的知觉、理解及评价;
情感成分是指对叛逆对象的抵触情绪,即人们对叛逆对象是反感或厌恶的情感;
行为倾向是指对叛逆对象意欲表现出来的行为,即叛逆行为的准备状态。
三者中,叛逆心理的认知是基础,如果不对客观环境是否符合个体需要进行认识,是不可能有相应的情绪与行为倾向的。
抵触情绪是主要成分,往往起支配作用。
当叛逆心理形成之后,只要叛逆对象一出现,主体往往使认知、行为倾向服从它,从而维持整个态度中知、情、意三者的平衡。
充分认清叛逆心理的构成及其作用,加深对叛逆心理结构的认识,能使我们更为准确地把握叛逆心理的实质,对我们寻找解决对策并有效地预防学生叛逆心理的产生有很大的意义。
三叛逆心理的成因
(一)
主观因素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他们正由儿童迈进少年的行列,这是极为特殊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有着显著的变化。
调查显示,自升入高年级以来,将近38%的学生在生理上有变化,开始出现第二性征。
比生理发育更为显著的是心理,将近有75%的学生有了成人感,独立意识、自主意识明显增强。
(1)从生理方面来说,该时期的学生由于大脑发育已经成熟,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能力迅速增强,思维方式逐步多样、思维视角发展越来越宽广。
尤其是逆向思维的发展,为高年级学生叛逆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
(2)从心理方面来讲,高年级孩子随着生理的成长,其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开始萌芽,并日益增强。
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不可避免地以“大人”自居,渴望自由、独立,占由欲、支配欲显著增强,想拥有自己的天地,想自己掌控方向。
对于阻碍他自我意识发展、自我行为发生的一切外界因素,都表现出强烈的反感甚至反抗情绪。
(3)学生在高年级时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
青春期的孩子思想认识尚未成型,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
再加上阅历和经验的不足,其认知人或事物时,容易出现偏差,造成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评,把家长的指点、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压”,是与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与施教者对立面而产生叛逆心理和行为。
(二)客观因素
1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生长的基本环境,它是人一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
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不同心理品质和个性的孩子。
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叛逆心理的形成。
上学期我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工作,一天早晨,我班一位家长来电告知孩子离家出走,去向不明。
那天孩子彻夜未回,家长心急如焚。
在走访中,我从侧面了解到该生四岁父母便离异了,孩子一直由母亲监护。
母亲一人照料孩子,还得为生计而奔波,再加上家庭生活的不幸,便常常粗暴地迁怒于孩子,平时不注重与孩子的沟通,教育孩子方式简单粗暴,这回孩子离家出走就是因为作业做得马虎了事,她怒其不争而当众掴了孩子一巴掌。
家长适当的教育方法,往往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学生又找不到适当的排解途径时,便在情感上对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指导、规劝产生抵触,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叛逆心理。
2学校教育
学校是学生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学生叛逆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
学校不良因素对学生叛逆心理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
(1)教育理念的偏差。
例如,一些教师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一味强求统一,实行“军事化”管理,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一贯制、一言堂,使学生难以接受。
在教学中,不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