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稿.docx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159519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1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稿.docx

《2021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1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稿.docx

2021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稿

【仅供参考】

近期,根据县局统一安排,本人深入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的重点篇目。

下面,我就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心得做交流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是我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奋斗史,是一段开天辟地、影响深远、苦难辉煌的历史。

我们认真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血脉,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警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

这一胜利,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作主,真正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这是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

中国由此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这一胜利,彻底结束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封建割据局面已一去不复返。

中国各族人民从此生活在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共同进步的大家庭之中。

这一胜利,实现了近代以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使中华民族一洗百年来所蒙受的奇耻大辱而光荣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中国人民结束奴隶般的悲惨生活而走向光明幸福的未来。

这一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政治事件。

这一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它在一个人口占全人类四分之一的大国里,扫荡了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势力,从而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既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反帝斗争的胜利信心;也有力地推动了维护国际和平事业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中国革命的历史表明,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教条,别国革命经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

不同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把自己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引向胜利发展的道路,就不能拘泥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中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讲的某些个别论断或制定的行动纲领,而必须从本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状况出发,与时俱进,因地因事而变,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革命具体实际正确地结合起来。

这个结合是一个历史过程,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

2021年学习《新民主主义时期》历史研讨发言文稿

  按照旗委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会前我重点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进行了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下面我就学习成果与各位同志谈谈认识与体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是五四运动到建立新中国的历史,是我们党一步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创业史、奋进史,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史。

  一要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一是准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背景。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用坚船利炮叩击中国的大门,腐朽的清王朝与外国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近代中国主权、政权沦丧。

特别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懦弱的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此期间,中国人民同外国侵略者、同本国剥削者进行了艰苦的革命斗争,先后开展了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为代表的农民革命、以戊戌变法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以新文化运动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并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最终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二是准确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专制统治,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重新思索救国图存之路,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也为中国革命创造了转变的客观条件。

从国际环境看,1917年俄国通过十月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划时代事件,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由此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具备了转变的时代条件;从经济社会发展看,1911年辛亥革命后,政治体制革故鼎新、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更是推动社会习俗除旧布新。

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欧洲战场,无暇顾及中国,同时欧战各国也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从阶级力量看,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

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到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以独立的姿态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社会力量;从思想文化看,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尤其是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军,中国共产党从此应运而生。

  三是准确认识道路自信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实践。

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产阶级领导下如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根本没有现成的答案,是需要去探索、需要去实践的。

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经验,发动了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彻底纠正了党内先后三次出现的左倾错误,确定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集体,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爆发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呼吁国民党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依托国民党正面战场迅速开辟敌后战场,在抗战期间积蓄了强大的力量,自身实力得到了很大增强,为以后全国革命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还是以农村为中心,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随着革命形势和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变化,194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开始与国民党进行以夺取中心城市为主的三大战役,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表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各级党员干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首先就要弄清楚我们党是怎样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大潮中应运而生的,党的领导地位是怎样在腥风血雨的顽强斗争中形成、巩固和发展的。

各级干部要通过学习党史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认识,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政权,真正做到以史鉴今、资政育人。

  二要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一是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无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基础理论。

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驾驭能力和斗争本领,促进了中国革命理论的提升。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进一步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和抗日战争的新鲜经验,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概念,对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性质进行了科学定位,精辟地论述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领导权、动力、前途、发展阶段、总路线,以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和政策等诸多重大问题。

  二是“农村包围城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探索实践。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要走相反的道路。

随后在《共产党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中,毛泽东进一步阐释了中国革命走这条道路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问题,并且深刻地论述了这条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之路的基本经验,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三大法宝”思想。

  三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指导思想。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决贯彻中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党中央决定开展延安整风运动。

延安整风,既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一个新境界的理论提升运动。

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

二十四年来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了,并且还将继续证明,毛泽东所代表的我们党和全国广大人民的奋斗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因此在党的七大,决定以毛泽东名字命名的“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七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各级党员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认识,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自觉地用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要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

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根源在于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的领导核心。

从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总结经验,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管武装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永恒课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也经历过重重的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基于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二是广泛统一战线。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我们党取胜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政权的反动、卖国、独裁,引起了全国人民激烈反对。

以宋庆龄、张澜、李济深为代表的民主人士和在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中先后产生的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及抗战前建立的中国致公党、中国农工民主党等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最终夺取新政权的诞生。

  三是厚植人民情怀。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

这个初心和使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接续奋斗。

方志敏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写下“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

红军战士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群众,使老百姓认识到“共产党是只有一床被子也要分一半给你的好人”。

  各级党员干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性,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自觉地沿着这条唯一正确道路前进。

  四要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充分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丰富内涵,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一是坚定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价值。

鸦片战争以来,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