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教案2套Word文件下载.docx
《《登岳阳楼》教案2套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岳阳楼》教案2套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
法
指
导
学习古诗的方法:
1.激情吟读,整体感知。
2.细心品读,深化感知。
3.背诵积累,巩固感知。
知
识
构
建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
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
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相
关
链
接
1.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2.写洞庭湖的佳句
(1)刘长卿:
“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2)僧可明:
“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许文化:
“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4)孟浩然: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岳阳楼的名联:
(1)一楼何奇?
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
儒耶?
吏耶?
仙耶?
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
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
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3)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4)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5)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说出诗句大意: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堂
探
究
(一)导入课文
由前面的背景介绍过渡,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
(二)初知意象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日月——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三)置身诗境
过渡:
有的诗歌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这样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相对容易把握,可是杜甫的《登岳阳楼》,用到的是比较少见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之间,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尤其是从开阔博大的“吴楚、乾坤日月”一下子跳到狭小的“孤舟”。
怎么理解呢?
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
这就是置身诗境的方法。
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参考:
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
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
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
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
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四)缘景明情
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
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
虚实交错,今昔对照。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
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比较:
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
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
)(意境:
博大壮阔)
比较一下: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比较,各有怎样的妙处?
比较:
孟浩然的诗句写出了洞庭湖丰厚蓄积,澎湃动荡,极为有力,不仅写出其广大浩渺,还充满了活力。
杜甫这一句诗的气象则更为阔大,其气度胸襟可说是“雄跨古今”。
)
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是哪个?
(坼、浮)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
(可与“列”“映”比较)
“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这两句写景,有没有表现作者的情感?
(对洞庭湖的礼赞,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叹、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
“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
(不是)从哪句可以看出?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
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
儒家说: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此时的杜甫呢?
他是“穷也胸怀天下,胸怀百姓”啊,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你们还从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
)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xià
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
……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声背诵《登岳阳楼》吧。
从意象、意境、情感上总结全诗
1、意象:
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日月、孤舟
2、意境:
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3、情感:
身世之悲、家国之忧
自主赏析:
通过《登岳阳楼》的赏析,我们又一次学习运用了诗歌鉴赏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下面请运用这种方法自主赏析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完成后面的几个题目。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点击】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李白登岳阳楼楼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1.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3.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幺?
抒发了诗人的什幺情感?
4.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
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
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
4.“诗眼”分别“引”“衔”。
“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
“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结束语:
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通过对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诗歌特有的意境美,从而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这一堂课,我们进一步熟悉了赏析诗歌的重要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只要同学们在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时,重视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体会诗歌所再现的意境,并抓住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进行赏析,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陶醉在中国古典诗歌所带给我们的审美享受之中。
巩
固
训
练
当
背诵本诗,默写全诗。
后
作
业
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自学并背诵默写杜甫的《阁夜》《旅夜书怀》。
纠错
释疑
小结
反
馈
已经掌握
尚有疑问
格言警句
登岳阳楼
备课时间:
2月15日上课时间:
2月17日
课型:
诗歌赏析总课时:
10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
。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二、诗歌赏析
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
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
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三、总结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
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
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四、〖译文〗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