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展旅游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94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会展旅游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会展旅游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会展旅游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会展旅游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会展旅游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会展旅游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

《关于会展旅游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会展旅游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会展旅游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

关于会展旅游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会展旅游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重所周知,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会展通常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

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

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

自20XX年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

20XX年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20XX年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20XX年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尤其是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

20XX年,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

20XX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20XX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20XX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场。

20XX年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

截止20XX年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

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

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

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

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20XX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20XX年和20XX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域性会展主要城市之一。

在区域性或地方培育起来的会展旅游方面,成功举办了(或连续举办)“安徽国际工业装备展览会”、“安徽国际汽车博览会”、“中国(合肥)徽菜美食旅游节”、“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和“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等。

  2、旅游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入境游客、国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三项主要指标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XX年分别突破10万人次、1000万人次和100亿元。

20XX年更是逆势飞扬,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同比增长%;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同比增长%;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同比增长%;旅游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

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迈入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

我市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召开旅游发展大会,确立建设“安徽旅游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目标,并把旅游产业纳入“1346”行动计划加以推进。

  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广a级景区、星级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旅游标准,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升级,在国家旅游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绿色饭店和乡村旅游等级评定标准。

目前全市已经挂牌的星级饭店和具备星级接待标准的宾馆饭店104家,五星级标准10家,挂牌3家,古井酒店集团进入中国旅游饭店民族品牌20强行列;旅行社145家,安徽海外旅游总公司、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安徽顺达旅行社跻身全国百强社。

  3、旅游业与会展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伴随着会展经济发展,合肥旅游业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20XX年合肥共举办会展122余场(次),参会客商达360万人,占来肥游客总数的37%多,也就是说每3个来肥游客中就有1个是会展客商。

特别是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博会,大大提升了合肥旅游会展新形象,展示了合肥城市新面貌。

而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也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外地客商产生较大吸引力。

此外,旅游主体规模的扩大也使得会展接待能力不断提升。

  经济拉动效益明显,城市品牌稳步提升。

合肥会展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提升了合肥城市知名度。

从直接经济效益看,20XX年,会展拉动第三产业收入增长约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26%。

从间接效益看,会展旅游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合肥的住宿、餐饮等行业发展,更为我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合肥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

从对城市品牌提升等无形效益上看,会展旅游业提高了合肥的知名度,在推动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中起着促进作用。

  二、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旅游产品的硬件方面,合肥市缺乏高质量的旅游资源。

我市虽然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拥有李鸿章、刘铭传等历史文化名人,但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却缺少自然景观,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条件都不充足。

合肥要想提升在全国旅游城市中的地位,还必须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

会展旅游是国民经济的“助推器”。

据专家估计,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

9,即展览场馆收入1元,相关收入为9元,为其服务配套的服务业、通讯业等行业因此受益。

因此,做大做强会展旅游业对我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优势分析。

  城市综合实力日益增强。

近年来,合肥在过去良好的基础上,建设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20XX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64.84亿元,财政收入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在极其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全市经济社会仍然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合肥市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力越来越强,为我市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市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

目前,合肥到南京、上海、武汉的高速铁路均已开通,京福等高速铁路也将从合肥通过,大大拉近了彼此之间的时空距离。

再加上公路、港口、航空等重大项目建设,合肥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臻完善。

通过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大建设”,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为各类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更好的机遇。

  同时,合肥市拥有较为雄厚的科技教育实力。

省会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拥有全国闻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每千名职工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二位,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为合肥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以合肥这座科技名城作为依托,合肥可以承办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对于加强合肥市与国内外的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乃至整个安徽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旅游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

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景点30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7处(包公园、徽园、野生动物园、三河古镇、安徽省博物馆、丰乐生态园、元一双凤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肥东县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群暨渡江战役纪念园、肥西县刘铭传故居刘老圩),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包河区大圩乡、长丰县丰乐生态园、肥西县中国中部花木城),全省优秀旅游乡镇4处(上派镇、撮镇镇、三河镇、双墩镇)。

近年来,我市坚持宣传部门、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密切配合、联合促销,积极开展“聚焦包公故里”媒体采访推介,组织旅游大篷车促销,举办中国(合肥)中东部旅游交易会、中国徽菜美食节、合肥市乡村旅游节和紫蓬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赛等系列节庆会展,塑造“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城市形象,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旅游市场拓展成效明显,泰国、韩国等旅游包机,上海、太原等地旅游专列源源不断涌入合肥。

同时,旅游合作与开放步伐明显加大。

合、巢、六三市无缝对接,打造泛巢湖国家旅游区;与黄山、池州、铜陵、安庆、巢湖五市共筑合铜黄沿线大旅游;推进合淮旅游一体化,签署了《合淮旅游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与国内30多个城市签署旅游合作协议。

整合资源,联合周边打造了“两山一湖、合肥绿色之旅”、“科教之城鱼米之乡—合巢芜之旅”,成为安徽省十佳旅游线路。

  会展旅游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从政策层面积极扶持会展旅游业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去年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合肥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出台了《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近几年,我市会展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推出并进一步完善。

20XX年成立了“合肥市会展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合肥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0XX年5月出台了《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成为合肥会展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0XX年,市会展办、商务局和财政局共同出台了《合肥市鼓励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府扶持会展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20XX年,市政府又出台了《合肥市大型会展工作保障预案》,进一步加强对会展的服务保障工作。

20XX年,市政府调整了合肥市会展领导小组成员,由常务副市长张晓麟担任会展领导小组组长,并加强和充实了会展办的领导,完善并健全了会展办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能。

20XX年,为加强会展工作,促进会展发展,我市修订了《合肥市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出台了《合肥市促进和鼓励会展业发展政策的实施细则》。

  会展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由于绝大多数展会都是按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的,以往展会“撞车”、同一档期多次重复办展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会展办逐步加大了协调、引导力度,并通过会展行业协会来促进行业加强自律。

现在,各专业会展企业及会展中心、体育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场地单位,依托各自特点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办会办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会展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2、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劣势分析。

  旅游资源相对贫乏。

合肥地处内陆,与旅游先进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相比,不靠边、不靠海,既无名川大山,也缺少像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等著名的旅游景点,知名度不高,加之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产业规模偏小等不利因素,旅游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历史文化遗址虽多但可供参观的成熟景点较少。

目前我市旅游资源普遍体量偏小,多为历史遗产类,其中包公墓系迁葬类,李府属重建类,其它类型数量相对较少,在全国并不占有很大优势。

  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

一直以来,我市缺乏旅游特大项目支撑,存在着品牌效应较低,品牌支撑力不足的问题,缺少有震撼力的旅游产品,现有产品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不足以吸引游客专门到合肥来旅游。

由于前期未能抓住机遇,加之投入不足,我市曾经失去了建设像芜湖方特那样具有震撼力的现代化主题公园的机会,这是合肥旅游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缺憾。

  会展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国际性、全国性会展数量不足,具有特色的品牌展会不多,尚未形成象广州广交会、杭州西博会、厦门投洽会、深圳高交会那样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展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