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4511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版文档格式.docx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版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版文档格式.docx

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

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

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学与教相互作用:

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

⑴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

桑代克事件: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⑵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⑶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⑷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

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廖世承(1924年)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

1、定义:

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

 特点:

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2、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

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一)、学习准备

1、定义;

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

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3、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

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二)、关键期

1、提出者:

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动物身上存在“印刻”)

2、定义:

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时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时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3、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

1、代表人物:

皮亚杰

2、内容:

①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②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

③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

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①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②教学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

③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⒈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特点:

感觉和动作分化;

后期思维开始萌芽

⒉前运算阶段(2—7岁)

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

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

思维特征:

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以自我为中心;

认知活动具有相对性;

不可逆。

⒊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思维可逆,能进行逻辑推理;

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⒋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

思维灵活。

最近发展区

提出者:

维果斯基(前苏联)

定义:

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

意义:

1、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2、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三、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一)、人格的发展

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含义:

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组成: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2、社会自我(至少年期成熟)3、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

四、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认知过程:

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体现为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个别差异

认知方式差异:

1、认知方式定义:

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2、认知差异表现:

场独立与场依存;

威特金  场独立性的人对事物的知觉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常根据自己的内部参照,独立进行分析判断;

场依存性的人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沉思型与冲动型;

学生对问题解答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

所谓沉思型是指对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

所谓冲动型是指对问题解答速度较快但错误较多的一种类型  辐合型与发散型:

吉尔福德

智力差异

1、智力反映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定的分数(智商IQ)来衡量;

2、智商呈常态分布。

即:

全人口中,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者均为少数,多数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

3、智力量表:

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 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

4、差异表现:

个体差异群体差异——男女水平基本相等,男性分布更离散;

结构差异各有优势领域

•教育含义(如何因材施教)1创设适应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教学方式个别化、教学手段循序个别学习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性格:

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差异表现

   性格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

   性格类型差异(外倾性和内倾型;

独立型和顺从型)

教育含义:

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学习的心理实质 

 1、学习:

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3、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4、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 

1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2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 

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 

,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习内容:

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

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学习的一般分类(P32-33) 

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把学习分为八类:

信号学习;

刺激-反应学习

  ;

连锁学习;

言语联结学习;

辨别学习;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智力技能;

认知策略;

言语信息;

动作技能 

态度 

3、我国: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二、联结学习理论(P34-43) 

理论要点:

1.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2.强化起

重要作用;

3.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

4.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

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代表学说: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2、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3、提出三个学习规律,即:

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效果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因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练习律是指任何联结,练习运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而不练习则会使联结力量减弱 

   准备律是指当学习者有准备时,联结实现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联结不实现则感到烦恼,学习者

无准备而强制联结实现也会感到烦恼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P37) 

基本规律:

(理解) 

1、获得与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分化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P39) 

操作性条件反射规律:

1、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定义理解) 

2、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强化;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消退(有机体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之后不再有强化伴随,反应发生率降低,是减少不良行为和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惩罚(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惩罚不良行为和强化良好行为相结合) 

•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P40)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P41) 

1、理论要点 

2、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信息流 

控制结构:

期望事项(学习动机)执行控制(认知策略) 

3、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三、认知学习理论 

1.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

2.学习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

3.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