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数据解读完全手册很久没看到如此正统全面的宏观分析框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94434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济数据解读完全手册很久没看到如此正统全面的宏观分析框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经济数据解读完全手册很久没看到如此正统全面的宏观分析框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经济数据解读完全手册很久没看到如此正统全面的宏观分析框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经济数据解读完全手册很久没看到如此正统全面的宏观分析框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经济数据解读完全手册很久没看到如此正统全面的宏观分析框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数据解读完全手册很久没看到如此正统全面的宏观分析框架Word下载.docx

《中国经济数据解读完全手册很久没看到如此正统全面的宏观分析框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数据解读完全手册很久没看到如此正统全面的宏观分析框架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经济数据解读完全手册很久没看到如此正统全面的宏观分析框架Word下载.docx

本文首先介绍宏观经济指标的阅读以及处理方法。

宏观指标以时间序列型居多,而宏观数据的变化往往反映经济走势,因而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在转型期的中国,统计技术与资料的限制使得累计值和当月值在月度与季度数据中成为普遍使用的两个概念。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生产活动的季节性变化意味着经济指标随季节出现涨落。

同比变化率是最为简单的消除季节性的方法,然而存在滞后性。

及时有效的分析短期经济走势,需要借助一定技术手段排除季节性因素,得到环比增速数据。

本文第二部分通过构建中国经济数据体系来系统介绍各经济指标。

我们以市场经济循环作为分析的起点。

从产出面、需求面和收入面构建实体经济指标体系。

循环表现为需求决定产出、产出创造收入、收入产生需求。

产出面以生产法GDP为总量指标,工业增加值、采购经理人指数等均是从生产面的不同侧面对经济情况进行描述。

而需求面GDP以支出法GDP为代表,与其三大子项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应的有社会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货物贸易等更为高频的指标。

收入法GDP是从收入面描述经济的总量指标,包括劳动者报酬、企业盈余、生产税净额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四项,企业利润、就业、财政数据等从收入面对经济走势进行了描述。

本文第三部分介绍宏观名义量与实际量区别产生出一般物价指标——通胀指标。

而通胀水平变化在价格粘性背景下可能影响实际经济变量。

其中CPI是最为常用的通胀指标,通胀变化一方面显示实体经济走势,另一方面对货币政策具有指示意义。

因而预测通胀变化对市场分析至关重要。

本文第四部分介绍现代经济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货币循环指标。

现代市场经济下货币与金融是市场循环的润滑剂。

而央行是调控货币政策的职能部门。

央行向商业银行投放或回收货币,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投放信贷并形成货币再生创造。

这样形成央行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与实体经济两个层次的资金市场。

相应的货币总量、资金价格、流动性供应等均存在两个层面的度量指标。

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层面的资金供求变化会影响实体经济变化。

但在金融体系传导不畅情况下,宽松的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

1.宏观经济数据概述1.1累计值和当月值宏观指标以时间序列型居多。

一般来说,月度与季度指标是对所在当月或当季经济活动的度量。

然而在转型期的中国,由于统计资料缺乏和统计技术有限,获得当期数据较为困难,除当月值之外,累计值成为普遍使用的另一指标。

我国统计中使用的累计值一般是“年初至今累计值”的简称(yeartodate,ytd),指的是宏观数据从每年年初至当年各月的累计数值。

分行业GDP与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是两类常见的以累计值形式呈现的指标。

宏观经济数据采用累计值形式发布的原因一般是该数据所涉及的经济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具体进程难以分割,导致精确的确认当月值有较大困难,例如对春播秋收的农产品难以将产出及时的分割至各个季度,再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表现的是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涉及的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往往较长,难以及时细分至每个月份,故均采用累计值形式发布(图1)。

累计值与当月值是两个不同的统计体系,难以直接通过累计值准确计算出当月值。

直观感觉,统计部门只要将累计值进行一阶差分,即使用本期累计值减去上期累计值,就可以得到当月或当季值。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累计值与当月值对应的是两个不同的统计体系,牵涉到如何将现有完成工作合理分配至各月或各季度的问题,是由统计资料缺失与统计方法落后造成的。

由累计值转换至当月值,需要统计体系进行相应的改进。

在实际数据使用过程中,由于累计值是年初至当月的累加数,用累计值计算的增长率越到年末越接近全年平均增速。

但这一增速难以反映出短期波动,所以需要化成当月值来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近似的使用当期累计值减去上期累计值的方法计算当月值(图2)。

使用此方法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例如固定资产投资中12月当月值一般较大,怀疑可能由于统计误差均累计在年末。

随着统计方法改进与资料完善,12月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年比例逐渐下降,这样随着误差部分减少。

但这种改进的结果是使用12月当月值计算同比会低估当月投资增速。

然而受限于现有数据,这是最为有效易用的通过累计值得到当月值的方法。

1.2季节性——分析宏观数据绕不过去的坎宏观数据通常呈现季节性变化。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经济活动会随季节不同而发生周期性变化,相应的宏观数据时间序列也会随季节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动。

季节性因素导致的宏观数据波动,会掩盖或混淆客观经济活动中我们想研究的真实规律,影响我们的宏观分析。

例如江河来水的丰枯令水电发电量数据呈现季节性波动(图3),此时衡量当月值相对上月值变化的环比变化率将呈现出稳定的周期性震荡(图4),掩盖了我们想要研究的宏观经济趋势,无法进行有意义的经济分析。

季节性的来源一般有自然因素、社会活动因素和统计方法因素三种。

首先是自然因素(图3),如前面提到的,江河上游的降雨、融水的季节变动会导致中下游水电发电量的季节波动。

其次,社会活动也可能带来季节性波动(图5),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中流通中现金(M0)为第一个层次,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企业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春节期间消费活动旺盛,导致现金持有量出现周期性增加。

最后,数据统计方法也有可能是季节性的重要来源(图6),例如由累计值计算的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值在每年的12月都会明显上升,这可能是统计局将一年的补漏和调整放在年末造成的。

这一现象在2010年前较为明显,此后年末波动较为平缓。

1.3同比增长率——最简便的去除季节性方法同比增长率是去除季节性最简便的方法。

由于宏观经济时间序列普遍存在季节性因素,所以在分析和使用宏观经济数据时,必须对时间序列中的季节性因素进行消除,才能得到呈现经济指标变化趋势的有效信息。

而同比增长率(yearonyear,yoy,y/y)是最简便的去除季节性的方法。

由于同比增长率比较的是前后两年的相同月份(季度),两者具有相同的季节性,在计算变化率的过程中被自然除去(图7)。

由于其使用简单,中国的宏观数据大部分都是以同比变化率的形式发布出来。

然而同比变化率不能及时反映出经济走势的最新动态。

由于同比变化率为当期值与去年同期值之比,过去一年经济指标走势均在同比变化率中反应。

例如假定2015年CPI指数绝对水平保持不变,2015年的同比指数依然出现明显波动,反应滞后,直至2015年末才回归至零增长,表现出显著的“翘尾效应”(图8)。

相对而言,衡量经济指标当期值与上期值的环比增长率更为及时有效。

如果2015年CPI指数绝对水平不变,环比增长率在年初就变为零并保持至年末。

然而环比增长率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季节性因素的干扰,这就需要对经济指标进行季节调整,然后基于季调后的数据计算环比增长率,从而及时有效的判断经济指标走势。

1.4季节性调整普遍存在季节性是宏观数据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分析和使用宏观经济数据,特别是观察判断短期经济走势时,使用季节性调整的方法消除季节性因素,就显得非常必要。

经济变量的季节性表现为在一年中的部分月份周期性偏高,而部分月份周期性偏低(图9)。

季节性调整目的在于从实际变量中剔除这部分由于季节性周期原因而导致的偏高和偏低。

变量一般被分解为趋势项、季节项和随机扰动项,季节调整即将季节项剔除的过程。

而分解方式主要包括加法与乘法两种,加法分解即将变量分解为趋势项、季节项和随机扰动项之和,而乘法季调则为三者之积。

两类分解方式对应加法季调和乘法季调两种方法。

季调方法选择一般依据指标性质而定,以指数级数增长的指标使用乘法季调,例如GDP,而绝对水平较为平稳的使用加法季调,例如每月的降雨天数。

从实际变量中剔除季节性首先需要找到反应季节性偏差的季节项。

季节项一般由历史数据估算而得,基本思路为用经济指标在某月的均指与全部样本均值的偏差度量季节项。

估计方法同样主要有加法和乘法两种,加法季节性的计算方法为将经济指标在某月的均值减去全部样本的均指得到该月的季节项,而乘法的季节性为经济指标在某月均值除以全部样本均值得到该月季节项(图10)。

例如,2003年至2014年水电发电量月均值为453亿千瓦时,而各年1月均值为285亿千瓦时,则由两者之差计算的1月加法季节项为-168亿千瓦时,使用两者之比计算的1月乘法季节项为0.63。

得到季节项后即可从实际变量中剔除季节项得到季调后数据。

依据加法与乘法两种方法,加法季调为从实际值中减去季节项,乘法季调为用实际值除以季节项。

例如2013年1月水电发电量为454亿千瓦时,加法季调法减去-168亿千瓦时的季节项后为622亿千瓦时,乘法季调除以0.63的季节项后为721亿千瓦时。

得到季调后数据。

经过季节调整后的数据剔除了季节性波动影响,因而更为稳定,可以显示出明显的短期趋势(图11)。

利用季调后的数据计算环比增长率,可以准确有效的分析短期经济走势(图12)。

Eviews、SPSS等大部分计量分析软件均可以方便的进行季节调整操作。

然而绝大部分计量软件季调程序均基于西方节假日计算。

在对中国数据进行季调时,无法处理部分中国节日带来的季节性,特别是春节导致的季节性。

简单的方法是将1月与2月数据合并分析,可以粗略规避春节因素影响。

如果追求更为精确的分析与预测,可以通过春节假期在1月与2月的分布来自己建立季节调整系统,具体方法可以参照央行2009年建立的季调系统[1]。

2.宏观数据体系的逻辑我们以市场经济循环作为分析的起点建立宏观数据体系。

市场经济以交易为基础,个人通过出售自己的产出获得收入,而收入用于满足自身需求,自身需求又成为他人产出的决定因素。

运转良好的市场经济需要形成良性循环,通过价格调节在三者之间形成均衡机制。

宏观经济研究对象为总量指标,对于经济总量,总产出、总需求以及总收入是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由于衡量的是均衡下的同一对象,所以理论上三者存在恒等关系。

宏观经济运行中市场循环体现为需求决定产出,产出创造收入,收入变成需求(图13)。

总供给与总需求是在宏观分析中常用的分析需求与供给关系的指标,而收入分配则决定产出创造收入的结构、方式和效果,收入通过再消费与储蓄之间配置影响需求,开放经济下储蓄进一步在投资和净出口之间进行分配。

实际经济生活的各部分无不是政府与市场的交织。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制度的存在,其本身就需要政府保障才能有效运转。

即使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政府的影子也存在于市场的方方面面,对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我国更为如此。

一般说来,在生产面,政府扮演提供公共品角色,例如进行公共设施建设、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国防服务等;

而在需求面,政府通过财政支出变动调节总需求,这也是财政政策实施的主要方式,例如大萧条时期的罗斯福新政以及较近的我国的“四万亿”;

在收入面,政府主导收入再分配,通过转移支付、补贴、以及调节税收等方式缩小收入差距(图14)。

货币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部分,是经济循环的润滑剂(图14)。

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在市场经济中承担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以及价值储藏的职能。

由于货币的存在,在宏观经济变量上有了名义量和实际量的区别,而名义量与实际量的差别被看做一般价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