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9399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doc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doc

24时计时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67~6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体会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产生

的必要性,能正确区分两种计时法;

2.探索、学习两种计时法的转化方法,能熟练进行两种计时法的转化;

3.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感受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两种计时法的转化原理,熟练进行两种计时法的转化。

[教具准备]课件,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

同学们,古往今来,浩瀚的宇宙引发了人们无限的遐想,人们探索宇宙、研究太空的脚步从未停止。

关于太空,大家都了解哪些知识?

大家的这些知识又是怎样知道的?

预设1:

我是看书知道的。

预设2:

我是看天文电影知道的。

师:

天文电影会让我们学会很多天文知识,是学习天文知识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星期天,小华、小林、小刚就一块去天文馆看电影了,我们一起去看看:

他们在天文馆门前看到了什么?

师:

仔细观察信息窗,你看到了哪些信息?

预设:

9:

00《宇宙旅行》

10:

30《恐龙灭绝与天体碰撞》

15:

00《奇妙的星空》

15:

45《小丽访问哈勃》

开馆时间:

8:

30——16:

30。

师:

看到这些信息,你马上想到了什么问题?

预设1:

15:

00是几时?

预设2:

16:

30是几时?

师: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有价值。

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的这些疑问都能找到答案。

下面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

“15:

00是几时”?

(师板书问题。

【设计意图】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学习了钟表的初步认识,会读、认钟表上的时刻。

通过课前调查可以得知:

学生生活中的计时法实际是以普通计时法为主的,所以他们对普通计时法比较熟悉,但存在使用并不规范的问题,即:

虽然使用了普通计时法,但又结合现实情境省略了时间词;而对于24时计时法则知之甚少,仅存在一些模糊的感知。

所以在这节课一开始我先通过学生观察信息窗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唤起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明确计时法产生的原理,揭示课题

(一)一天24小时,时针需要走两圈

图2

师:

哪位同学知道:

15:

00是几时?

谁能在钟表模型上拨出这个时刻?

(见图2)

指名学生在钟表模型拨出“3时”。

师:

钟面上一天会出现几次3时?

预设:

两次。

师:

哪两次?

这两次3时我们一般分别在干什么?

预设:

钟面上第一次出现3时是凌晨,我们在睡觉;第二次3时在下午,我们

一般在上课。

师:

我们现在钟面上的“3时”是那个“3时”?

我们一般在干什么?

预设:

这个3时是第二次3时,我们一般在上课。

师:

一天中,钟面上除了会出现两次3时,还有哪些时刻会出现两次?

预设1:

还会出现两次1时,两次2时,两次4时……

预设2:

钟面上的每个时刻都会出现两次。

师:

为什么一天中钟面上的每个时刻都会出现两次?

2.小结讲解、板书

一天有24小时

时针一天需要走两圈

钟面上只有12个时刻

师:

既然钟表上的每个时刻一天中都会出现两次,那么,我们怎样区分钟面上这两个相同的时刻呢?

这就是计时法要研究的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计时法”。

板书、揭示课题。

(二)一天时间,时针需要走哪两圈

师:

今天是星期几?

哪位同学知道今天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

今天时针要走几圈?

师:

现在请大家看着钟表模型想一想:

今天时针的第一圈会从哪个时刻走到哪个时刻?

今天时针的第二圈又要从哪个时刻走到哪个时刻呢?

学生边观察钟表模型边思考、想象。

指名学生拨钟表模型:

第一圈:

从夜里12时到中午12时

第二圈:

从中午12时再到夜里12时

在学生思考、拨钟表模型的基础上课件演示一天的24时,让学生进一步感知:

1天有24小时,时针需要走两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计时法产生的原因:

一天有24个小时,钟面上却只有12个时刻,所以时针要走两圈,从而每个时刻都会在钟面上显示两次。

而之所以需要不同的计时法就是为了区分每圈中钟面上显示的这两个相同时刻。

这是计时法产生的原因。

三、学习计时法

(一)学习普通计时法

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因为一天有24个小时,时针要走两圈,所

以钟面上的每个时刻时针都会走过两次。

比如:

第一圈,钟面上会显示1时,第二圈,

钟面上还会显示1时……那么,我们可以怎样区分第一圈的1时和第二圈的1时呢?

图3

预设:

在时刻前加上凌晨和下午这两个词。

师:

也就是说我们给钟面上一天中的两个1

时加上不同的时间词,就把他们区分开了,

对吗?

那我们怎样加时间词呢?

引导生加时间词:

预设:

“凌晨”1时“下午”1时;

“凌晨”2时“下午”2时;

……

师板书:

成对加(见图3)

师:

观察一下:

第一圈:

我们加了哪些时间词?

第二圈:

我们又加了哪些时间词?

师:

刚才,我们给每天钟面上两个相同的时刻分别加上了不同的时

间词,就把这两个时刻区分开了。

【设计意图】普通计时法的学习通过让学生想办法区分钟面上每天两个相同的时刻来完成。

因为日常生活中学生已具备了这方面的经验,并且前面的教学已引导学生明确了一天中时针走过的两圈,所以,学生能想到用加时间词的方法区分就水到渠成,从而学生可以很顺利的掌握普通计时法。

(二)学习24时计时法

1.导入

师:

除了加时间词,还有别的办法区分它们吗?

预设:

下午的1时我们说13时。

师:

下午1时为什么是13时呢?

预设:

下午1时是第二圈的1时,第一圈时针已经走过12个小时

了,下午1时就是这一天的第13个小时,所以下午1时可以用13

时来记录。

师:

13是怎么来的?

预设:

12加1得来的。

师:

加的是哪12个小时?

预设:

12是第一圈的12个小时。

师:

那么,下午2时是多少时?

下午3时呢?

大家能自己用这样的方法写出后面的时刻吗?

学生独立写出其余时刻。

师:

夜里12时是这一天的开始,我们可以记作“0时”。

在第一圈结束时时针已经走过了12时,再走1时就是这一天的第13个小时,也就是13时。

这样,第一圈的1时我们称作1时,而把第二圈的1时叫13时,也就是说我们用“1”和“13”这两个不同的数字区分开了第一圈的1时和第二圈的1时;用“2”和“14”区分开了第一圈的2时和第二圈的2时……这样我们就用从0到24这些不同的数字表示出了这一天的24时。

虽然没有用时间词,但也把两圈中钟面上相同的时刻区分开了。

【设计意图】24时计时法的学习再次让学生想办法区分一天中钟面上两个相同的时刻,既能突出“区分”的作用,又可以让学生明确24时计时法的来历。

(三)对比分析,理解两种计时方法

师:

请大家想一想:

刚才我们用几种方法区分开了一天中钟面上两个相同的时刻?

预设:

两种。

一种是在钟面时刻前加时间词;另一种是用24时来区分钟面上两个相同的时刻。

师:

在钟面时刻前加时间词的计时法叫“普通计时法,”又叫12时计时法;用24时来区分钟面上两个相同的时刻的计时法叫“24时计时法”。

师分别板书:

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

师:

也就是说,无论是普通计时法还是24时计时法,目的都是为了区分一天中钟面上会出现的两个相同的时刻。

师:

夜里12时既是前一天的结束,也是新一天的开始。

它既是0时,也是24时。

师:

想一想,生活中一般哪些地方用普通计时法?

哪些地方用24时计时法?

学生思考后分别举例回答。

师:

生活中我们习惯用普通计时法表示时间,大家对普通计时法感到亲切。

但是交通、邮电、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时间观念,为了计算方便,大都采用24时计时法。

【设计意图】两种计时法的产生都是学生动脑思考的结果,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加深对两种计时法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进一步感受两种计时法,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直观感知,为下面探究两种计时法的转换做好铺垫。

四、学习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师:

观察一下,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有什么不同?

普通计时法为什么必须加时间词?

24时计时法为什么可以不加时间词?

师:

请大家观察一下普通计时法,你有什么发现?

师:

请大家再观察一下24时计时法,你又有什么发现?

预设:

第一圈:

钟面上是几时还是几时。

第二圈:

在钟面时刻的基础上加了12。

师:

了解了两种计时法的区别,我们就可以把两种计时法进行转换,大家可以尝试着把下列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来吗?

出示题目:

凌晨1时下午1时

上午8时晚上8时

学生完成后思考:

怎样把普通计时法换成24时计时法?

出示下列题目:

2时15时9时21时

学生完成后思考:

怎样把24时计时法换成普通计时法?

练习1,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练习2:

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两种计时法的来历及表示的时刻已经有了清楚的认识和较充分的直观感知,所以虽然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虽是本课时的难点,但因为前面的铺垫,所以本环节基本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在学生尝试转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转换方法,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飞跃,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思考辨析

1.早上,妈妈叫小明起床说:

“小明,马上6点半了,该起床了。

这里妈妈说的6点半是用了什么计时法?

为什么?

晚上,小明在看书,妈妈过来说:

“小明,别看了,已经9点了,

该洗刷睡觉了。

”这里妈妈说的9点是用的什么计时法?

为什么?

2.《今日说法》在报道一个案例时说:

“晚上21:

10……”对此你怎么看?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最终回归生活。

生活中我们对计

时法的使用有时并不是非常标准和规范,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思考、辨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第1题妈妈所说的“马上6点半了,该起床了”和“已经9点了,该洗刷睡觉了”,虽然没有带时间词,但实际是用了普通计时法,只是因为当时的具体情境,省略了时间词而已;第2题“晚上21:

10……”显然是错误的,需要学生进行辨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五、课堂小结:

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反思,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提升学生梳理知识、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板书设计]

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张铭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