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辅导 行测 第四篇第二章字的辨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93885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辅导 行测 第四篇第二章字的辨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公务员考试辅导 行测 第四篇第二章字的辨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公务员考试辅导 行测 第四篇第二章字的辨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公务员考试辅导 行测 第四篇第二章字的辨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公务员考试辅导 行测 第四篇第二章字的辨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辅导 行测 第四篇第二章字的辨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公务员考试辅导 行测 第四篇第二章字的辨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辅导 行测 第四篇第二章字的辨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辅导 行测 第四篇第二章字的辨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的”字的辨析

  “的”字,在句子中一般为助词,用在形容词和名词之间,或者名词与名词之间,表示前后两个词语为修饰关系。

  

(二)“则”字的辨析

  1、连词。

既可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也可连接句与句,表示顺承或转折关系。

  

(1)表示顺承关系:

①前后两事在时间上的承接,“则”表示“就”、“边”、“那么……就……”等意思。

②在条件句、假设句中,“则”所连接的后一部分是前一部分的结果,“则”表示“就”或加上相应的词语,这是“则”最常见的用法;

③在承接句中,表示忽然发现一种既成的事实,这时“则”可表示“原来已经”等意思。

  

(2)表示转折关系:

用于转接,表示“却”、“可是”等意思。

  (3)表示假设关系:

用于假设句的表假设的分句中,“则”所连接的后一部分是一种假设的情况,表示“如果”、“假若”等意思。

  2、副词。

一般用于判断、说明句中,起限制强调作用。

  (三)“若”字的辨析

常用在假设复句前一偏分句中,相当于“如果”,在表示结果的后一个正分句中往往有“则”字与“若”字呼应,但更多的时候,正分句中不用关联词语。

  2、代词。

既可代人,也可代物。

(1)代人,表示“你”等意思。

  

(2)表示领属,表示“你的”等意思。

  (3)指示代词,表示“如此”、“这样”等意思。

  3、副词。

常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之前,表示所述事实大体如此。

表示“好象……(似的)”、“如同……(似的)”等意思。

  4、动词。

“若”作动词,表示比况,表示“象”、“比得上”等意思。

  5、结构助词。

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作其词尾,以表示事物或动作的状态,使整个结构起副词作用,在句中作状语。

  6.熟语。

  

(1)不若、莫若、未若:

这几个熟语常用在对比的句子中,相当于“不如”。

  

(2)相若:

表示“相似”、“相象”、“差不多”等意思。

  (3)自若:

表示“如故”、“依旧”等意思。

  (4)若是、若此、若然:

“是”、“此”、“然”,都是代词,前面加上“若”都可以表示“象这么样”或“如此”等意思。

  (5)若夫:

语首助词。

表示要发议论,表示“如果说”等意思。

  (6)至若:

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另提一事,表示“至于”等意思。

  (四)“也”字的辨析

  1、句中语气助词。

  

(1)表示语气的郑重或强调;

也表示提示,以待下文对所提示的对象进行解释或叙述。

  

(2)用于表时间或原因的词语或分句之后,表示句读上的停顿,同时也表示与下文是互相连接的。

  (3)用于并列的句子成分之后,表示并列关系在句读上的停顿和相互的关联。

  2、句末语气助词

  句末语气助词“也”,基本用法是表示肯定的语气。

  (五)“而”字的辨析

  

(1)连接并列的两种成分

  ①表示并列。

连接的两部分是完全等列的,无轻重之分,表示“并且”、“而且”、“又……又……”等意思。

  ②表示顺承。

表示第二件事是紧承第一件事发生的,表示“就”、“便”等意思。

  ③表示转接。

表示语意不是一脉相承,而是含有转折,表示“却”、“可是”、“但是”、“然而”等意思。

  

(2)连接状语和谓语

  表示“而”前面的行为是“而”后面的行为的方式、手段、原因、目的、情态、时间等,现代汉语在这种地方不用连词,所以很难对译。

  (3)连接分句的主语和谓语,这个分句含有“如果”的意思。

  (4)连接中心语和补语。

所连接的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补充说明。

  (5)连接“来”、“往”、“上”、“下”、“东”、“南”等词,表示时间、方位、范围等。

表示“向”、“以”等意思。

  

(1)人称代词,表示“你”、“你们”等意思。

  

(2)指示代词,表示“这样”等意思。

  3、熟语。

  

(1)而后、而且:

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

  

(2)而已:

语气词,常用于句末,与“耳”相近。

  (3)既而、已而:

副词,表示“不久”、“事后”等意思。

三、实战应用

  例1: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忧其君。

  下列句子中的“则”与上文中划线处的“则”意义、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2008年上海市真题)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C.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D.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解析】D。

题干中“则”是连词,表示“就”意思。

A“则”:

就是。

B“则”:

却。

C“则”:

已经。

就。

故选C。

  例2:

下面缺少一个必不可少的“的”的一句是()。

(2008年安徽省真题)

  A.各公园门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收费标准

  B.如果超过规定收费标准,则属乱收费

  C.消费者有权向当地物价部门领导举报

  D.市物价局正在对群众反映较大问题进行检查

因为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群众反映的较大问题”,也可理解为“群众反映较大的问题”,因此必须添加一个“的”字,才能没有歧义。

故选D。

        第二节错别字辨析

  一、概述

错别字,顾名思义是指错字和别字,在古代也称作“白字”。

所谓“白字先生”,就是经常读错字或写错字的人。

  错字,是指在字的笔画、笔形或结构上写错了,看上去像个字,其实不是个字的“字”。

如有人将“染”字右上角的“九”写成了“丸”,将“猴”字的右半部分写成了“候”,或者将“曳”字的右上角多写了一点……这些都是无中生有的错字。

  别字,是指本该用某个字,却写成了另外一个字的“字”。

如“戊戌变法”写成了“戊戍变法”、“按部就班”写成了“按部就搬”,或者将“建议”写成了“建意”……其中的“戍”、“搬”、“意”等都是张冠李戴的别字。

  二、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明确汉字这一构成的特点,也就很容易分析出错别字的原因来,从而更好地牢记住每一个汉字,具体地说,常用字中错别字形成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词义不明造成错别字

汉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音随意转,形因义异”,弄清字义是正确掌握汉字的关键所在,所以往往将字音与字义结合起来考查。

例如把“矫健”写成“娇健”,“矫”的义项有①矫正,②强壮,勇武,③假托,取义为②;

“娇”只有相貌美一个义项,组词为“娇好”,与“健”组词显然为错别字,又如把“罄竹难书”写成“磬竹难书”也是不明词义造成,“罄”本义是“尽”,此处作“用完,用尽”讲,而“磬”义为古代打击乐器。

再如,把“仗义执言”写成“仗义直言”,把“甜言蜜语”写成“甜言密语”,把“秘而不宣”而成“密而不宣”,把“相互寒暄”写成“相互寒喧”,把“一筹莫展”写成“一愁莫展”,把“神采奕奕”写成“神采弈弈”,纯粹属于对词义理解不准确。

另一种是同音误用,也应当注意。

有人常常把声旁字与同旁形声字弄混,也与字义相近有关,比如:

把“座无虚席”记成“坐无虚席”把“神采飞扬”记成“神彩飞扬”,把“欢度春节”记成“欢渡春节”,把“才疏学浅”记成“材疏学浅”把“万事俱备”记成“万事具备”,等等,上述情况举不胜举,平时或参加考试时碰到这类字,应多加注意。

(二)音同造成的错别字

同音致误是《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一个重要考查点,同音字如何分辨用字的正确与否主要应该掌握以下三种类型:

1、音同形似,即读音相同,形状也相似。

例如“烦躁”的“躁”与“干燥”的“燥”,读音完全相同,形状相近而意义不同,极易用错。

还如“品尝”的“尝”与“赔偿”的“偿”,“松驰”“驰”与“奔驰”的“驰”,都属于这类情况。

2、音同形异,即读音相同,形状不同。

例如“修养”与“休养”,“法制”与“法治”,这几组词由于语音相同,在实际运用中极易张冠李戴,导致失误。

另一种误用情况也必须引起注意,即由于读音相同造成事实上的“生造词语”,这种情况在历年《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考试中已多次出现。

比如把“部署”写成“布署”,把“迫不及待”写成“迫不急待”,把“殴打”写成“欧打”等。

3、音同义近,这类读音相同,意思相近的字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判断时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却极大。

如“鹊”与“雀”就曾出现在《行测.考试卷上。

还有如“水蒸气”极易误写成“水蒸汽”,“销毁”误写成“消毁”等。

(三)形近造成的错别字

现代汉语中有很多字的形状相似,差别细微,但意义不同,这些字极易用错,而《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试题中常常出现这类字。

如“戎”与“戌”,“崇”与“祟”,“矫”与“娇”,“蜚”与“斐”等形似字。

对形似字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我们应掌握:

1、音同而形似的字,这类字与上文谈到的同音误记有交叉现象。

如把“既”(一言既出),写成“即”,把“毖”(惩前毖后)写成“毙”,把“恻”(恻隐之心)写成“侧”等等,出现这类错误的原因,或是阅读粗心大意,忽略了两个字的区别,或是阅读量少造成文字积累不足。

2、单纯形似而造成误用,比如“掣”与“擎”,“肓”与“盲”,“赝”与“膺”,“徒”与“徙”,“茶”与“荼”等等,这类例子不胜枚举,都极易造成错误。

3、由于偏旁相似,而形成误用。

比如,“扌”与“木”不分,“礻”与“衤”不分之类的现象也是常见的。

三、错别字的辨析方法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字音、字形和字义之间常常有一些对应关系。

在音、形、义之间建立联系,利用这些联系可以掌握一些辨析错别字的方法。

同时,辨析现代汉字常用字中的错别字与它形成的原因紧密相关联,如果摸清了错别字形成的原因,也就能够辨析了。

为了便于更好地掌握辨析规律,特归纳出以下辨析几种方法。

(一)根据词义辨析

对字形的考查主要是放在词语中进行的,因此明了词义是明辨字形正误的基础,比如“融汇贯通”中的“汇”应为“会”,因为该词的基本义应该是“参合多方面道理进行体会从而得到全面透彻的领悟”,这里的“会”应是“体会”的含义,而“汇”是河流汇合在一起或聚会,聚集之义,因而必须用“会”不能用“汇”,如果把词语中易错的意义弄明白了,就会有效地避免写错。

另外,汉字中有一部分是象形字、指事字或会意字,其字形一般有一定的特殊含义。

如“惦量”的“惦”是“掂”的误写。

惦,读dià

n,有“记挂”的意思,记挂需用心,因而“惦”字从心;

而“掂”读diān,是用手托着东西估轻重的意思,因而“掂”字从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