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评课稿.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9339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轴对称评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轴对称评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轴对称评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轴对称评课稿.doc

《轴对称评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对称评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轴对称评课稿.doc

《轴对称》评课稿

一:

整体评议

周玲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从中也反映出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能够充分理解教材,大胆挖掘和创造使用教材。

教学过程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采取自学、观察、讨论、对比、交流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的能力。

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升华,是值得我学习的一节课。

整节课紧紧围绕三个教学目标(1.识记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概念,并能说出它们的异同;2.通过对比、探究归纳,判断图形是否对称,找到对称轴,并判断有几条对称轴;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展开教学,通过四个专题活动和拓展提升,通过自学、观察、讨论、交流、对比,结合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圆满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

案例点评

1.新课之前,齐读并介绍解析评分方法,并承诺下课给表现突出的同学和进步最大的同学颁发奖状,有效的组织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积极发言的积极性。

2.鼓掌活动。

先让学生猜想一分钟能鼓几次掌,学生回答。

然后交代实践方法,计算10秒的次数乘以6,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猜想。

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叫学生体验了一个数学活动的过程。

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之处。

3.自学教材,完成专题一、二。

教师巡视,组长带领组员研究,教师适时给予恰当的评价。

4.多媒体出示教材58页图案的动画演示,说一说它们的共同特征。

直观地看到图形的折叠过程,易于观察和理解它们的共同之处,留下深刻的印象。

5.运用学具演示,并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操作:

教师按组分发几何图形的纸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定义中的两点:

一是它是一个图形能沿某一直线折叠。

二是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并把这两个特征作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标准。

6.引导发现法:

出示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不同图片的动态演示,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探索思考,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轴对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7.去黑板画图形。

学生在画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时,动在其中,乐在其中。

8.值得商榷的问题。

首先,评分标准解析太细致,耽搁时间较多。

其次,学生在描述对称轴时应及时更正学生口误之处,这样才会加深学生的印象,才不至于在今后的答题中出现失误。

最后,习题安排过多,我个人觉得,在时间不够的时候,宁可少做,也不要速度过快。

周老师的习题安排都是重复出现轴对称图形,过于单一。

三:

反观教学

1.对比自己的课堂,我觉得在一个细节上处理不好,那就是对称轴应画成虚线,我在上节课的教学中没有交代,这是今后教学应该注意的地方。

2.周老师虽然年纪小,但沉着老练,教态自然,普通话说的标准,面带微笑,有亲和力,这也是我今后值得学习的地方。

总之, 这是一堂集动手操作、创造美、欣赏美为一体的数学课,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

周玲老师以知识为载体,以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为中心展开教学,合理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一堂值得学习的好课!

《轴对称》评课稿

ZB----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