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2014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环保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9285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威市2014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环保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武威市2014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环保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武威市2014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环保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武威市2014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环保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武威市2014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环保工作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威市2014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环保工作总结.doc

《武威市2014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环保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威市2014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环保工作总结.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威市2014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环保工作总结.doc

武威市2014年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

及农业环保工作总结

201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以紧紧围绕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总体目标,从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入手,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行动,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狠抓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落实,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切实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全程监管,解决突出问题,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环保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现将半年来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大风险监测力度。

保质保量完成农牧厅委托的临夏、甘南、白银3市州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检测样品288批次。

按照农业部部、省、市、县四级质检机构业务分工和工作范围的划分,严格规范市、县质检机构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和速测工作。

市农产品质检站蔬菜产品例行监测在往年基础上增加检测参数和频次,启动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测,检测项目与农业部例行监测项目接轨;畜产品例行监测逐步规范和完善,以“瘦肉精”和三聚氰胺为重点,加大检测频次;截止目前,市本级已开展蔬菜质量安全例行检测2次,检测样品98个,开展畜产品例行监测2次,检测样品83个,总体合格率99.4%。

对县区速测超标43批次样品进行定量检测,对9种农药在蔬菜上动态检测491个样品。

各县区也进一步加大了对生产基地的抽检力度,上半年已检测蔬菜样品2111批次,其中凉州区1514批次、民勤县188批次、古浪县180批次、天祝县229批次。

检测畜产品167批次,全部为天祝县畜产品检测站检测。

通过监督检测,及时发现问题隐患,找准薄弱环节和工作切入点,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二)不断扩大“三品一标”总量和规模。

通过市、县区农产品质量监管站的努力,目前,已有2个无公害畜产品获得认证,3个绿色食品获得认证,“武威酿酒葡萄”农产品地理标志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为国内第一个酿酒葡萄农产品地理标志。

有4家协会(企业)的12个农产品已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家协会(企业)10个农产品已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有3家企业(协会)的11个农产品进行无公害农产品开展复查换证工作,有2家企业的5个绿色食品开展了续展。

全市共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5个(种植业14个,养殖业11个),有效使用标志的无公害农产品28个、绿色食品83个,有机食品1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三品一标”种植面积占食用农产品播种面积的50.6%,养殖认证规模占养殖总规模的46.7%。

(三)稳步推动出口创汇农业发展。

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备案管理是农业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进一步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做大做强农产品出口创汇事业,树立出口农产品生产区良好形象而采取的重要举措。

根据农牧局的安排,我们及时组织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对全市主要从事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相关情况展开了摸底调查,初步查清了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基本情况、生产基地建设等情况,夯实了管理基础。

市、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及时督促获得备案资格的9个企业进行了备案换证审查,指导1个企业完成了申报备案资格的资料上报,对4个企业的生产基地进行了现场检查,调查了病虫发生情况和防治情况,核实了《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监督和完善了生产档案或生产记录,进一步强化了对出口基地的日常监督管理,出口农产品无一例退回。

(四)推动“三品一标”农产品向优质高效发展。

发展“三品一标”是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引领农产品消费安全的重要举措。

今年以来,按照农业部“稳步推进认证,全面强化监管”的工作重点,加大证后监管力度。

一是做实企业年检工作。

今年的年检工作由市上牵头,各县区配合对认证企业进行实地检查,检查组深入农产品生产基地调查了解病虫害发生情况,询问农户病虫防治及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查看散落在田间地头的投入品包装物;查阅生产记录档案及投入品发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督促“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工作程序,梳理文件档案,切实做到认证管理“事前有制度、事中有记录,事后有文档,证后有监管”;对发现的2家企业原料无生产档案、8家企业投入品不规范问题下达了整改通知书,整改企业暂时不予年检。

二是规范标志使用。

市、县区于5月份对辖区内7家超市、2个批发市场的43个“三品”进行了检查,对发现的一个过期用标产品,3个未使用企业信息码产品的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

三开展产品质量抽查。

市上已对10家“三品”认证企业的16个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检,抽检产品正在检测中。

(五)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

在继续做好凉州区绿色食品国家级示范区、天祝县荷兰豆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国家级示范区、天祝县高原夏菜绿色食品省级示范区、凉州区和古浪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省级示范区(县)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农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点)52个,其中种植业32个、养殖业20个。

市、县(区)、乡农业部门强化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不断提高标准化水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六)积极开展质量追溯试点。

积极贯彻省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引导蔬菜和屠宰企业开展质量追溯。

凉州区诚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二维码和自编6位码对公司生产销售的番茄实施追溯,目前已实施追溯100万kg,其中二维码追溯40万kg,自编6位码追溯60万kg。

沼然有机种植合作社采用产品包装箱内放置产品信息的方法对小乳瓜实施追溯,已实施追溯10万kg。

凉州区金凤凰禽业公司在鸡蛋上喷涂产品信息的方法对生产的鸡蛋实施追溯,已追溯鸡蛋32万kg。

武威天祥肉类加工有限公司严格执行屠宰质量检验规程和屠宰操作规程,坚持源头有保障、过程有控制、出厂有把关、市场有监管的质量管理体系。

生猪、牛进厂时,驻厂动检员和公司卫检员在卸车前进行严格检验检疫合格后,开具准卸证方可卸车;卸车后进行静养并观察,同时进行瘦肉精、磺胺检测,检疫检验合格的生猪,开具准宰单;产品出厂时,经动检人员、屠宰管理办公室检验人员的检验检疫,同时经过公司实验室理化、微生物检验合格,将生猪、牛耳标信息录入电脑,出具合格证明、产品加贴检疫合格标识后方可出厂。

目前已追溯猪肉11.8万头,牛2000头。

(七)切实做好农产品收贮运环节监管。

农产品收贮储藏运输环节质量安全监管是2013年国务院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新的监管职能分工后赋予农业部门的职责。

为实现农产品生产、收购、贮存、运输环节的全程监管,上半年起对各县区从事瓜菜、特色林果产品收购贮藏运输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生产企业、家庭农场开展了摸底调查,掌握了鲜活农产品收储运渠道和经营主体的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89家从事瓜菜、特色林果产品收购贮藏运输保鲜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

凉州区27家,民勤县54家,古浪县3家,天祝县5家。

县乡监管站对收贮运经营主体进行了备案登记,并于经营主体签订了鲜活农产品购销经营质量安全承诺书。

(八)强化宣传培训。

为了宣传解读农产品质量安全热点问题和科普知识,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认识,市县区农监站从6月中旬开始开展了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

积极宣传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投入品企业开展追溯试点,提升广大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推进生产、收购、贮藏和运输等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的落实。

活动期间共设立展台一个,展板59块,展示有关农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生产、真假农资识别方法、食品安全、三品一标认证等方面知识;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资料、购买农资注意事项、正确使用农药的方法、使用农药会造成哪些危害、什么是农药安全间隔期、如何安全消费食用农产品、日光温室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宣传资料10万多份;解答群众有关农作物标准化栽培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内容的现场提问2000多条;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知识进行了培训,共举办培训班56场次,参加培训人员4400余人次。

(九)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力度。

《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条例》发布后,市,县区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在农资经销门店张贴印发《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条例》3000多份。

春耕前联合质检、工商对农膜生产经销企业进行了检查,出动执法人员30多人次,检查生产、经销门店186家,杜绝了超薄膜的生产使用。

我市抓住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资金补助的机遇,与补助企业签订包片回收协议,责任到企;在农作物收获后的10月到次年4月市县区工作人员对各企业承包区域进行巡回检查,回收不到位的不予拨付补助资金。

今年上半年,从回收加工量、加工用电量、包片回收面积等方面筛选我市符合申报条件的10家废旧农膜加工企业获得140万元补助。

古浪县、天祝县争取上报国家清洁示范县。

各项优惠政策及专项资金扶持,极大的调动了我市废旧农膜回收企业的积极性,使我市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已步入良性循环渠道。

我市已建成废旧农膜回收加工龙头企业36家,建立回收网点140个,从业人员730多人,已初步建成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体系,形成了“加工有龙头,回收有网络,销售有渠道”的良性生产模式。

2014年,全市地膜覆盖面积达267万亩,地膜使用量14685吨,棚膜使用量6615吨。

截止六月底全市回收地膜5300吨,棚膜3200吨。

(十)尾菜处理利用工作开局良好。

2014年,全市瓜菜生产面积64万亩,产生尾菜的品种主要是娃娃菜、甘蓝、洋葱、无壳葫芦、大蒜、瓜类等,面积约35万亩,尾菜数量为46万吨;2014年尾菜项目实施乡镇蔬菜种植面积达19.7万亩,尾菜处理面积12.7万亩,预计生产环节处理尾菜16.2万吨,流通环节处理尾菜1.6万吨。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尚不完善。

古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未独立设置,工作缺乏自主性、积极性、责任心。

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虽已全部建立,但基本处于无场地、无设备、无经费的状况,尚不具备监管能力。

(二)检测经费不足。

目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很高,但资金不足,专业检测设备方面配置不全,检测项目不能全覆盖,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在源头上得不到有效控制。

(三)监管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多部门的协调配合。

相关职能部门之间联合执法力度和密切配合还不够,致使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收购贮藏运输环节监管还存在一些盲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配合,明确责任,严格管理。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强化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

县区检测站重点抓好产地监测,加大监测覆盖面和频率,超标样品送市检测中心进行定量检测,查清超标农药品种,为执法监督提供依据。

市检测中心例行监测根据不同时节、不同品种开展有针对性的监测,加大样品数量;针对存在问题开展鸡蛋中抗生素和特色林果产品专项检测和“三品”监督抽检,及时查出质量安全隐患。

(二)全面加强执法监管。

要在全面总结近几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及例行监测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监管重点,增强监督管理的针对性。

当前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最大的是蔬菜中限用农药克百威、氧乐果、涕灭威等高毒农药和叶菜类蔬菜中毒死蜱超标问题,对这些问题,要采取高压严打态势,集中力量一个一个地进行整治,整治一个,巩固一个,不留后患。

(三)加大培训力度。

市、县、乡农产品质检机构要分层次开展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农产品质检机构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能力和农民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

市上拟对县区农产品质检机构和重点乡镇农产品监管人员开展1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知识的培训;县区要对乡镇监管人员开展1次培训;乡镇农产品监管站结合农业技术培训,定期不定期对农民开展安全生产技术培训。

市、县农产品监管站要加强与各级各类农民技术培训机构联系,多渠道加大对农民安全生产技术的培训。

通过培训统一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思想,形成全力。

(四)做好废旧农膜加工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