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获奖教案教学设计资料doc.docx
《祝福获奖教案教学设计资料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祝福获奖教案教学设计资料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祝福获奖教案教学设计资料doc
《祝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赏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把握小说主旨。
(幻灯显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鲁迅的小说--《祝福》,因为小说是通过安排情节、设置环境、塑造人物来表现主题的,所以我们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赏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把握小说主旨。
昨天我们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那么现在有没有同学能告诉大家,"祝福"是什么意思?
--"祝福"字面的意思是:
祝人平安幸福。
小说中的"祝福"具体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鲁镇年终的大典,为的是"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
那么鲁迅的这篇小说为什么要命名为《祝福》呢?
--"祝福"是小说的主线,也是故事发生、发展的典型环境。
(如果学生答不上来,则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明确故事是在祝福中开始,又是在祝福中结束的,所以它是小说的主线,也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即典型环境)(幻灯显示)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析这个典型环境。
二、赏析典型环境(8分钟)
1、请同学们齐读小说第2自然段中有关"祝福"景象描写的句子。
2、请同学们找一找在"祝福"中男人在做什么,女人在做什么?
--男人祭祀、祈福,女人劳作
3、在"祝福"中男人和女人分工的不同,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鲁镇是个男尊女卑,等级森严,封建守旧的地方。
(学生能答出男尊女卑即可。
若学生答不出来,则教师说)(幻灯片显示)
我们的主人公祥林嫂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祥林嫂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
那么祥林嫂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
三、品析祥林嫂的形象(20分钟)
1、小说集中描写祥林嫂肖像的地方有三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把它找出来。
(幻灯片显示)(学生齐读)
初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再到鲁镇:
"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
临死之前: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
2、为什么祥林嫂初到鲁镇的时候"头上扎着白头绳"?
(幻灯显示)
--死了当家人,是个寡妇。
(幻灯显示)
3、她是怎么来到鲁镇的?
--逃出来的(幻灯显示)
4、为什么要逃出来?
--不想再嫁。
(如果学生找不到,就引导学生读18页的相关内容)
5、为什么不想再嫁?
--因为按封建礼教要求,女人要为死去的丈夫守节,一个女人如果再嫁就不是人了。
她的逃婚是她对自己命运的第一次抗争。
然而这次抗争失败了,她被她婆婆抢了回去,卖给
了贺老六。
(幻灯片显示:
再嫁--非人)
6、我们再看再到鲁镇的祥林嫂是什么样子?
和初到鲁镇时有什么不同?
(幻灯显示:
回前页)
--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7、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为什么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幻灯片显示)
--初到,死了当家人;再到,死了第二任丈夫,更是因为死了儿子。
8、那么对祥林嫂来说,死了儿子意味着什么?
--儿子没了,她就没有了安身立命之地,她走投无路,只好投奔老雇主(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则引导学生看文本20页,思考:
为什么说"幸亏有儿子"?
为什么丈夫死了,大伯没来收屋,儿子一死大伯就来收屋?
)(幻灯片显示)
这就是封建礼教"夫在从夫,夫亡从子"的信条,正是这样的信条把祥林嫂逼得走投无路了。
(幻灯片显示)
9、下面我们再来看临死之前的祥林嫂,(师煽情地读)这个时候她的外貌和之前已然完全不同,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幻灯片显示)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乞丐是何等模......
样?
--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10、为什么她的竹竿下端是裂的,破碗,还是空的?
(师顺着学生的话引导。
)
竹竿裂:
时间长了,走的路多了,乞讨艰难;破碗还空:
她连一只完整的讨饭的碗都找不到,这个碗还是空的,说明她沦为乞丐之后已经乞讨无门,面临绝境,死路一条。
所以她"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的精神已经彻底崩溃,分明已经是一个活死人了。
(幻灯片显示)
11、两次丧夫,最后又失子都没有将她击垮,那么是什么事情让她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不让她参加祭祀活动。
不让她参加祭祀就等于剥夺了她像鲁镇其他普通女人一样参与准备祝福的资格和权利,剥夺了她的尊严,甚而剥夺了她存在的价值。
12、什么样的人不能参加祭祀
--嫁了二夫,没守贞节。
败坏风俗,不干不净的人。
祥林嫂为了重获参加祭祀的资格,她做了什么努力?
--用自己全部的身价捐了门槛。
(幻灯片显示)
小说中说,捐了门槛,就"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然而,她这一次的抗争又失败了,她不但生的权利完全被剥夺了,就连在死后魂灵安宁的权利也已经荡然无存。
(幻灯片显示)
四、课堂小结,提炼主旨(幻灯片显示)
我们的主人公祥林嫂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与命运抗争,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做一个符合封建礼教要求的普通女人。
但是她那卑微的生命、无助的灵魂最终还是被封建礼教一点一点地、无情地吞噬殆尽了。
同学们,祥林嫂死了,但我们的小说并没有结束,因为鲁镇的人们依然沉浸在一片祝福声中,(师读)"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
同学们,这是鲁迅先生独具匠心的一笔,这是何等鲜明的对照,何等辛辣的讽刺,何等血淋淋的控诉!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
五、课后作业:
(幻灯片显示)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
祥林嫂如果生活在今天,她的命运会是怎样的?
并就这个问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篇二:
《祝福》四课时优秀教案
祝福
【教学目的】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
1、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
2、初识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作家作品介绍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
《呐喊》收入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
《彷徨》收入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20年代中期的思想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找出路的可贵精神。
《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
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他学习西方小说结构经济、灵便、多样的优点,打破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单一的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态。
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吕纬甫、子君、孔乙己、四铭等。
2、鲁迅作品
小说集呐喊野草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而已集二心集坟热风
3、鲁迅:
由《呐喊》而到《彷徨》
①复习:
《呐喊》命名的原因以及其中重要的作品
题《呐喊》:
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
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
《呐喊》命名的原因:
一,为唤醒沉睡的民众而呐喊;二,为革命前驱者呐喊助威。
"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再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
重要作品:
《狂人日记》、《阿q正传》、《故乡》、《孔乙己》、《一件小事》等。
②《彷徨》简介:
初版封面:
《彷徨》的封面,陶元庆用橙红色为底色,配以黑色的装饰人物,画着一个正在下山的太阳,不规则形状的太阳带来微微的光亮,但又让人感到些许不安,三个人在比自己的帽子还高的凳子上,似坐又似行。
满幅画面被紧张的情绪所包围,将"彷徨"表现得恰到好处,又耐人寻味。
题《彷徨》: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
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主要作品:
《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离婚》、《示众》、《长明灯》等。
参考资料:
公冶《孤独的彷徨者》:
?
人都有彷徨的时候。
孤独无依,进退失据,谓之彷徨。
鲁迅曾经是彷徨的,至少在写《彷徨》的时候。
写《彷徨》时,他才四十四五岁,还不是大智者。
因此他彷徨。
那时,他满怀希望,或者说曾经满怀希望,然而这希望,最终是破灭了。
他看不到有更好的出路,出路似乎总是在未来,而不是现在。
于是,他就彷徨。
于是,他就写了关于?
彷徨?
的小说。
与其说是彷徨,不如说是无奈。
生的无奈。
?
张宗刚在《伟大的灵魂探秘--解读鲁迅》(《名作欣赏》2001年5期,总第126期)一文中对《彷徨》的评价是?
色貌如冰,肝肠似火?
。
他还说:
?
所属望者殷,所挟持者远,这是鲁迅的深刻。
......他(指鲁迅)像一只失群的飞鸿,在浩渺的天空飘飘荡荡,无所归依;孤独寂寞的内心体验,遂外化和升华为一种巨大的创造欲:
他用手中的勾魂摄魄之笔,绘出无数旧时代的图景,意态生动,悲壮无匹。
其中,对自由的探讨,对人性的扫描,对弱者的关注,对时俗的思考......无不忧愤深广,启人心扉,以其'智慧的痛苦',达到和进入了史诗的层次,从而冠绝一代,独步千秋。
?
二、导入
请问在坐的女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名和姓?
可是在旧社会,有好多生活在最底层的女人就都没有名字,他们地位低贱,连享有名和姓的权利也没有,只能作为男人的附庸而存在。
从字形的角度讲解"女""妇"和"取"三个字。
三、写作背景介绍
1、《祝福》写于1924年,反映的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
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并没有从根本上摧毁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所以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依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政权还是掌握在地主阶级和官僚买办的手里。
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向来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绳索,而农村的劳动妇女所受的压迫最深,痛苦最大。
她们不仅没有地位,而且没有人身自由;如果是再嫁寡妇,就更受人歧视,甚至连劳动和生活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反映出旧社会中千千万万劳动妇女共同的悲惨命运:
肉体遭受压榨、蹂躏,精神也受到摧残和毒害。
鲁迅通过祥林嫂的故事所显示出的摧残和杀害劳动人民的有形和无形的刀子,有些也正属于鲁迅所要探索和要改造的"国民性",其实所谓"国民性"正是长期封建统治造成的。
作者怀着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