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趣味实验案例.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9173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趣味实验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学趣味实验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学趣味实验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学趣味实验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趣味实验案例.doc

《数学趣味实验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趣味实验案例.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趣味实验案例.doc

13亿粒米到底有多大

一、实验目的:

1、在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渠道利用趣味式教学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实验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提高探索、发现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器材:

米粒、天平、量筒、计算器、1立方厘米的容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

三、设计说明:

有一个数学趣味故事:

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位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

“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格放1粒米,第2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放到第64格”“你真傻!

就要这么一点米粒?

”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

“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的米!

”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的米吗?

为此,在学习了数的乘方后,我组织了学生开展“13亿粒米到底有多大”的估算活动.通过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猜测、动手操作、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在亲身的体验和思考过程中,去主动地发现,构建新的知识,逐渐地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身边的事实,用数学的头脑来分析周围的世界.

四、实验步骤:

步骤一:

创设情境,合理猜测

师:

学校政教处老师发现同学在学校吃午餐时,浪费粮食的现象十分严重,他想写一张宣传标语,张贴在校园内,告诫大家不要浪费粮食.但是,标语中有些数据不知道该怎么填,你能帮帮他吗?

学生活动:

结合生活常识,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猜测(如可能是10吨、1.3立方米、20车、可供10位灾民吃3年…)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大胆猜测.

步骤二:

实验操作,验证猜测

师:

我们有了不同的猜测结果,这些猜测是否可信呢?

(不一定,要验证)

建议大家小组合作,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13亿粒米到底有多大”.

活动要求:

①先设计估算步骤,再根据步骤操作;

②动手实验时,合理分工协作;

③填写估算报告,并作好汇报准备.

④合理评价实验过程及结果

实验器材:

米粒、天平、量筒、计算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

(学生开展活动)

小组1的实验报告:

“13亿粒米有多大”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可供10位灾民吃多久

实验工具:

米粒、天平、计算器

实验步骤及过程:

1、数出200粒米2、称出它的质量是4克3、算出平均每粒米的质量:

4÷200=0.02克4、13亿粒米的总质量:

0.02×1.3×=2.6×克=26000千克5、一般地,若1位灾民每天吃0.5千克,则10位灾民每天吃5千克,26000÷5=5800天,约16年。

估算结果:

这么多米可供10位灾民吃上,约16年身体会到“13亿粒米真多,它可供10位灾民吃上约16年”,但我提个建议,数200粒米,太麻烦,其实只要数20粒米,称一称多重,就可以算出13亿粒米有多重.

师:

称“200粒米”和称“20粒米”,哪个好?

为什么?

小组1:

我认为还是数“200粒米”称好,因为这样比较精确一些.

师:

那么称“2000粒米”不是更精确吗?

小组1:

但数“2000粒米”太多了.数“200粒米”,我们每人只要数“50粒米”,比较方便.

师:

看来实验时,我们既要尽可能精确一些,又要尽可能方便一些.

小组2的实验报告:

“13亿粒米有多大”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用多大的箱子来装

实验工具:

米粒、1立方厘米的容器、计算器

实验步骤及过程:

1、用1立方厘米的容器来装米2、数出这么多米是40粒3、13亿粒米的总体积:

1.3×÷40=3.25×立方厘米=32.5立方米4、要用边长为3.3米的正方体箱子来装,而我班最高女同学的身高是1.65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他身高的两倍。

估算结果:

用一个大箱子来装,它的边长是我班最高的女同学身高2倍

学生评价:

小组2的实验方案真神奇,他仅只用了1立方厘米的容器和计算器就估算出结果了。

小组3、小组4分别作了实验汇报……

师:

这些估算方案可以怎样分类?

生:

小组1、3、4的实验方案都估算质量;小组2的方案是估算体积的.

师:

小组1、3、4的实验方案都是估算质量的,但估算出来的数据不一样,怎么办?

生:

算出三个重量的平均数,是29.5吨.

师:

好,我们把结果29.5吨在学校的橱窗里公布,这可真帮了学校一个大忙.

生:

好!

(微笑)

师:

那么29.5吨究竟有多重呢?

让学生上来试一试25千克米的重量.

师:

29.5吨有这样的几袋?

生1:

1180袋.

生2:

约1200袋.

师:

这些米用车来装,假如每车能装1.25吨,要用几辆车了来运?

生:

24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地确定实验步骤、选择实验工具、操作并收集数据,从而实现估算,验证猜测.引导学生从(1180袋,14辆车,送到灾区可供一人吃59000天,相当于160年)多角度对大数“13亿粒米有多大”进行估算,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渗透了德育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体现评价的多元化.

步骤三:

交流体会,点明课题

师: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

我学会了估算的方法.

生2:

我知道了每个人节约一粒,全国就会省那么多米.

……………

师:

所以我们平时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师:

谁能给我们这节课取个课题?

生1:

以小估大.

生2:

从估算13亿粒米有多少的实验中学习以小估大的方法.

师:

我们就取名“13亿粒米相当于多少?

13亿粒米到底有多大

摘要:

在学习了数的乘方后,我组织了学生开展“13亿粒米到底有多大”的估算活动.通过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猜测、动手操作、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在亲身的体验和思考过程中,去主动地发现,构建新的知识,逐渐地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身边的事实,用数学的头脑来分析周围的世界.

关键词:

趣味数学实验13亿估算

作者:

陈效堂王文涛

单位:

青州市弥河初中

联系电话:

38104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