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多因情志不佳 调理要先疏肝泻火Word格式.docx
《失眠多因情志不佳 调理要先疏肝泻火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眠多因情志不佳 调理要先疏肝泻火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饮食无规律,容易造成脾胃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睡眠质量不佳。
失眠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长期失眠会给身体带来许多健康隐患,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如果晚上睡不好,白天就会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紧张易怒,抑郁、烦闷,严重的还会导致悲观厌世。
长期失眠还会导致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下降,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也随之减弱,若是不及时治疗,久而久之则会导致记忆力减退、头痛、白天精神不振、头昏脑胀、耳鸣、健忘、神经衰弱等。
失眠是由情志而来,损及脏腑。
要想拥有好睡眠则必须疏肝泻火、祛痰清热、滋阴降火、健脾宁心、温胆益气,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失眠可以通过药食内养和经络外调来调养。
按摩调理
1、睡前搓涌泉穴。
每日临睡前取仰卧位,微屈小腿,以两足心紧贴床面,做上下摩擦动作。
2、揉捻耳垂。
双手拇指和食指分别捏住双侧耳垂部位,轻轻地捻揉,使之产生酸胀和疼痛的感觉,揉捻约2分钟。
3、梳头法。
用指叩法,双手弯曲,除拇指外,余四指垂直叩击头皮,方向为前发际、头顶、后头、项部,左中右三行。
每天3—5次,每次至少五分钟。
也可用梳子代替手指。
饮食调理
1、党参15克,麦冬(去心)9克,五味子6克,夜交藤、龙齿各30克。
晚饭前水温服,留渣再煎,晚上睡前1小时再服,每日1剂。
2、鸡蛋2个,枸杞15克,红枣10枚。
先将枸杞、红枣用水煮30分钟,再将鸡蛋打入共煮至熟,日服2次。
主治失眠、健忘。
3、麦仁30克,大枣15枚,甘草15克。
小麦去皮,与后2味入锅,加水3碗,煎至1碗。
每晚睡前顿服。
4、干龙眼肉、芡实各15克,粳米100克,去心莲子6克,白糖适量。
将芡实煮熟去壳,捣碎成米粒状。
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莲子、龙眼肉、芡实及清水,煮成粥后调入白糖,每日1剂。
5、龙眼肉15克,枸杞10克,红枣4枚,粳米100克、洗净,加水煮成粥,日服2次(晨起空腹和晚睡前),常服效佳。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
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lMS),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是一种常见病。
失眠(英文:
sleeplessness)即睡眠失常。
表现为入睡困难,断断续续不连贯,而过早地醒来,醒后不能再继续睡,有睡眠不足,全身乏力,倦怠感觉,多因健康情况不佳,疼痛.感觉不适,生理节奏被打乱,睡眠环境影响等,也有怕睡眠而失眠的。
可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或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症。
顽固性的失眠,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又可引起医源性疾病。
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并认为失眠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其他病症影响,如咳嗽、呕吐、腹满等,使人不得安卧;
二是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人寐。
睡眠不足;
难以入睡。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
“王丞相招祖约夜语,至晓不眠。
明旦有客,公头鬓未理,亦小倦。
客曰:
“公昨如是似失眠。
”《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
“这位姑娘从来也不知怎样叫作失眠,不想这日身在牀上,翻来覆去只睡不稳。
”姚雪垠《长夜》一:
“正因为他想得太多,晚上不是失眠便是被噩梦缠绕。
”
拼音:
失眠shīmiá
n[insomnia]
注释:
辗转不能入眠或半夜醒后无法再入睡!
失眠:
(英文:
Insomnia):
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日常生活中,思想的冲突、工作的紧张、学习的困难、希望的幻灭、亲人的离别等一些消极因素,或是成功的喜悦等积极因素,无一不能带来不眠之夜,像这种失眠就是心理性失眠。
中医的认识
中医有关失眠主要有4种理论:
阴阳消长论、营卫循行论、心主神明论、脑主神明论虽然临床上有“脑主神明”和“心主神明”的争论,但是医家在承认心脑共主神明的同时,往往依据临床各有所侧重,现代关于失眠机理的中医论述都基于此。
中医睡眠学说概括阴阳睡眠学说、卫气运行睡眠学说和神主睡眠学说。
以阴阳睡眠学说为总纲领,揭示了睡眠和觉醒的基本原理;
卫气运行睡眠学说是阴阳学说的具体化,揭示了睡眠的运动本质;
而神主睡眠学说突出了中医的整体睡眠观,揭示了睡眠是人体整体的生命活动形式。
则将失眠概括为:
阴虚失眠、胃不和失眠、阳虚多寐、湿重多寐,在对睡眠的认识中,他也特别强调阴阳的主导作用。
人的情志活动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属心、脑神经活动的范围。
且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所以心、脑、肝与睡眠关系密切。
中医关于失眠的辨证论治颇为丰富,近年来不少医者从临床实际出发,探求其发生的机理,提出了些新的辨证思路。
1.从五脏论治有学者认为失眠症其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于肝,波及五脏,统顾五脏实体病证。
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并由此分脏制定了失眠症证治方案。
2.从精神情志论治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疏肝降逆法,滋阴清热、理气解郁法、清心宁神、调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3.从昼夜节律论治人体的睡眠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失眠则是这种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结果。
遵循这一规律,提出“因时制宜”治疗失眠。
4.从心肾相交论治所有的失眠都是“火不归根”引起的,所有的治疗方案,最终都需要回到“引火归根、心肾相交”的问题上来,并将失眠分为五型:
肝气郁结型、肾精不足型、心火旺盛型、经脉瘀阻型、痰湿阻滞型。
5.从肝脾论治导致失眠症产生的诸多病因病机均与肝脾失调有关,中医治失眠的理法方药的选择,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调理肝脾。
中医理疗
中医治失眠的历史悠久,治疗方法颇多近年来随着生物科学的迅速发展,中医理疗备受关注,它是将中医与物理治疗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中医理疗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经络理论为指导的外治法,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在生理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同时我们又是自然界中的一份子,早在人类远古时代,人们就会利用自然带来的阳光、温泉水、冷水治疗疾病,强身健体。
进入石器时代,人们已开始有了应用石器治疗疾病的方法,而这种方法经过长期的不断改进,不仅在解除人类某些重要疾病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同时也为我国医药科学中治疗方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医理疗在发展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医理论,以中医理论的五大支柱,(砭、针、灸、药和导引按跷),为基础,以经络学为指导,结合患者的病症在进行调治的同时,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理疗设施进行配合治疗,将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失眠的分类
按临床表现分类
①睡眠潜入期:
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②睡眠维持:
夜间觉醒次数超过2次或凌晨早醒;
③睡眠质量:
多噩梦;
④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
⑤总的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
⑥日间残留效应:
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
按严重程度分类
轻度:
偶发,对生活质量影响小;
中度:
每晚发生,中度影响生活质量,伴一定症状(易怒、焦虑、疲乏等);
重度:
每晚发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症状表现突出。
按周期分类
短暂性失眠(小于一周)
在经历到压力、刺激、兴奋、焦虑时;
生病时;
至高海拔的地方;
或者睡眠规律改变时(如时差;
轮班的工作等)都会有短暂性失眠障碍。
这类失眠一般会随着事件的消失或时间的拉长而改善,但是短暂性失眠如处理不当部分人会导致慢性失眠。
短暂性失眠主要治疗原则为间歇性使用低剂量镇静安眠药或其它可助眠之药物如抗忧郁剂和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短期性失眠(一周至一个月)
严重或持续性压力,如重大身体疾病或开刀、亲朋好友的过世、严重的家庭、工作或人际关系问题等可能会导致短期性失眠。
这种失眠与压力有明显的相关性。
治疗原则为短期使用低量之镇静安眠药或其它可助眠之药物如抗忧郁剂和行为治疗(如肌肉放松法等)。
短期性失眠如果处理不适当也会导致慢性失眠。
长期失眠(大于一个月)
慢性失眠,亦可维持数年之久,有些人面对压力(甚至仅仅为正常压力)时,就会失眠,就像有的人容易得慢性胃炎或偏头疼一样,已经形成了一种对压力的习惯性模式。
按时间分类
1.发生在睡眠初期,表现为很难入睡,也是最常见的失眠症。
2.表现为全夜时醒时睡。
3.发生在睡眠终期,患者过早苏醒,不能再入睡。
这些患者的异相睡眠都少,并易诱发脑电的唤醒反应。
从脑电图分析波看,他们的睡眠时间总是比主诉的为多,失眠的后果并不严重,长期失眠者有时精神萎靡,可用药物治疗纠正。
起始睡眠即开始睡眠就不能入寐,就是不容易睡觉和睡着的慢,到后半夜将近天亮时才睡着。
大多由于生活紧张、忧虑、焦急和恐惧所引起。
终点睡眠即入睡无困难,但持续时间不长,后半夜觉醒后即不能再行入睡。
是高年龄的必然现象,常在高血压症和血管硬化症中发生,精神忧郁症常有此种失眠发生。
慢性失眠分类
临床将慢性失眠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
1、原发性失眠:
是一种无法解释的、长期或终生存在的频繁的睡眠中断、短睡伴日间疲劳、紧张、压抑和困倦。
除外其他内在原因和环境干扰的因素,部分患者可能有失眠的家族史。
病因不详但最多渐渐慢性精神心理失眠。
2、继发性失眠:
由疼痛、咳嗽、呼吸困难、夜尿多、心绞痛和其他的躯体疲劳和症状引起的失眠。
许多新陈代谢疾病可以引起睡眠结构的改变,干扰正常的睡眠。
中医分型
从中医角度看,失眠基本为五种类型:
一:
肝郁化火:
多由恼怒烦闷而生,表现为少寐,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二:
痰热内扰:
常由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恣食肥甘生冷、或嗜酒成癖,导致肠胃受热,痰热上扰。
表现为不寐、头重、胸闷、心烦、喛气、吞酸、不思饮食,苔黄腻,脉滑数。
三:
阴虚火旺:
多因身体虚精亏,纵欲过度,遗精,使肾阴耗竭,心火独亢,表现为心烦不寐,五心烦热,耳鸣健忘,舌红,脉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