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研究.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9047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题报告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开题报告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开题报告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开题报告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开题报告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研究.doc

《开题报告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题报告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研究.doc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课题重新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继承传统教育理论的精华,培养新世纪人才在许多学者、专家对过去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教育的反思中发现,由于二十世纪以来几次大的动荡、浩劫,加上一些错误的文化决策,致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几乎到了完全断层、青黄不接的局面。

延续中国文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在中国入世、经济走向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对青少年实施入耳、入脑、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民族自豪感、责任感,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优良品德浇灌当代青少年的心灵,更是当务之急。

2、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时代发展的必然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

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陈至立同志也指出:

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少年儿童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自国家的历史,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从小扎下中华民族的根。

3、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当今教育重要的补充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它是最有价值的书,百读不厌的书。

例如,《易经》、《老子》、《论语》等,更是一个开放式的哲理,富有民族的特色,他们超越了时代的限制,直接指向宇宙、社会、人生,博大精深;许多论点与内容,至今仍极富有活力,放射着夺目的思想光辉。

4、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十分重要。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铭贤《从”重文轻理”谈起》一文说,我国历来是”重理轻文”,”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而西方,比如法国,出现理工科招生不足,人文社会科学生数量超过理工科学生的现象;美国、德国的文科学生增幅也较快。

他指出中国现在的教育基本上还是左脑教育,重抽象轻形象,重灌输轻创造,重科技轻人文。

应该使科技与人文协调发展,相辅相成。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应从娃娃做起。

有资料表明:

13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此时期做诵读训练,可以使儿童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脑力得到舒解,加强记忆力,集中了注意力,平衡身心发展,提升自制力和自觉性,对人的一生都非常重要。

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武,熟能生巧。

巧必由烂熟而出。

好文章背诵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加上泛观博览,深思精研,将古人的感受,比照当今的情境,印证永恒的人性、人情,于是自己的文学艺术境界,又可层楼更上。

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工程先后开展,有地方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国学”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体系,它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

时至今日,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有中华民族经所创造的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雨考验而依然生机勃发,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会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们也应该都能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科学的态度来传承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让博大精深的“国学”所产生的文化张力永远能够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心灵!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大盛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到了八十年代又有了“寻根”热,九十年代至今再次掀起“国学”热,可是对于什么是“国学”,近百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对“国学”的认识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也没有定论,既然没有确切的定义,那就意味着“国学”还没有具体的范围,还没有明确的内涵与外延,也就不可能有系统性,这就使得“国学”爱好者、“国学”研究者们大都只能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亦或是雾里看花,不知从何处着手。

当然,我是不敢也不能给“国学”乱下定义的,不过我比较赞同季羡林先生所提出的那种应该包罗万象的“大国学”观点,季先生认为“中国文化,中国所有的民族都有一份。

中国文化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的,这五十六个民族创造的文化都属于“国学”的范围。

我们现在的“国学”研究还很粗糙,很多应该包括的内容还没有挖掘出来。

”也可以像章太炎在《国学讲演录》中所提出的将“国学”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等五部分,或是如梁启超先生所列出的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国学”最低限度书目,亦或是如钱穆先生在香港开设学术文化讲座时所指出的《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等七部“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等等,当然目前的“国学”似乎主要就是指我们五千。

年来所传承下来的文史知识。

“国学”,原本只是象牙塔中少数学者研究的纯学术,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曾经几盛几衰。

近年来,学界与民间又都突然掀起了一股“国学热”。

究其原由,虽有很多,而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以及各种媒体的大力宣传则是目前“国学热”高烧不退,热度不减的主要原因!

从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内第一个国学院开始,目前国内已有很多高校纷纷成立了国学院、国学班,比如北京大学成立了国学研究院,武汉大学成立了国学班,再加上由《百家讲坛》所推出的诸如刘心武讲红楼、易中天品三国、王立群讲史记、于丹说《论语》等一系列雅俗共赏的“国学讲座”之后,一下子就重新唤起了社会大众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

近年来,国学成为了中国老百姓共同关注的话题,形成了一波又一波“国学热”。

不过,国学要“热”到国外去还是有难度的,虽说外国有汉学研究这门学问,其门槛却十分之高,研究者须通晓古汉语和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这令绝大多数普通外国人“知难而退”。

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蒋效愚对新雅乐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由北京市文物局等单位主办的首届北京国子监孔庙国学文化节在北京的8月7日拉开了帷幕。

倘若说上百位对国学怀有浓厚兴趣的中国人来参加此次开幕式不足为奇的话,一群外国嘉宾的到来就有些让人大跌眼镜了。

这些外国面孔让人不禁想起200多年前,一位位被称为“外番入学者”的来自朝鲜、日本和俄罗斯的留学生正是在国子监修习起了中国文化。

这场演出令到场嘉宾们对新雅乐有了初步印象,尤其是那些外国嘉宾,一个个赞不绝口,感叹“原来国学是可以听的”,这让他们“有了参加更多国学活动的信心”。

—3—(三)已查阅的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研究文献(直接按规范的文献格式列出,不少于20篇)[1]李振村.《与经典同行—陈琴和她的经典诵读课》——《小学韵文教师》2007年第3期[2]钱梦龙.《民族的科学的现代的——评洪镇涛先生语文教学本体改革》——2001年7月26日在全国语文教学本体改革第四届研讨会上的报告[3]王宁.《让国学经典教育进入中学课堂》——《人民教育》2007年5期[4]李振村.《让经典的诗文润泽学生的生命》——《小学语文教师》2005年第12期[5]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儿童经典诵读教育手册》[6]金春峰.《国学现代化与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2007年第7期[7]胡适.1920年开列的《中学国故丛书》目录[8]王泽生.学术论著:

《国学创新宣言》[公开旧著,回应思潮][9]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著选》[10]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8月版,。

[11]李白坚.走向素质教育,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12]鲁迅.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

[13]袁行霈.《国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今[14]汕头大学新国学研究中心编.《新国学》巴蜀书社[15]四川大学中文系《新国学》编辑委员会编.《新国学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今[16]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873-1929著北京团结出版社[17]张平仁.提升小学教师国学素养的几点要求《继续教育研究》2010第7期[18]谢桃坊.为中国学术解放胡适开启国学研究的新方向。

《天府新论》2008第6期[19]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0]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北京:

语文出版社,1995.[21]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2]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北京:

知识出版社,1998.[23]陈海虹.为国学呐喊——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国学的继承和弘扬[24]《儿童国学经典导读》中国传统文化出版社出版[25]杨宏国.《梅中教育科研网》语文教师应当研究点“国学”[26]吴洋.《国学经典》北京出版社ISBN:

7200053503版次:

2004年4月第1次[27]孔子刘琦.《论语》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ISBN:

7807020679版次:

2004-07-01[28]陶月梅.《国学启蒙》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研究目标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系统实验研究,达到以下几项目标:

1、验证国学经典诵读的可行性;2、验证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素质的相关性;3、通过国学经典诵读的开设,促使学生的个性得以生动活泼、和谐健康地发展。

4、通过国学经典的开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学生学习的潜能;5、通过国学经典诵读的开设,形成一支具有较高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能力和水平的教师队伍。

内容设计一基本条件研究1、以课时调整为突破口,使国学经典诵读的设置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保证;2、以立足现有教师培训,逐步解决师资问题;3、合理调整教学经费使用的分配原则和争取科研开发费用相结合,解决实验经费。

二运作过程研究1、国学经典诵读的设置和内容对学生的适应性研究;2、国学经典诵读的组织管理研究;3、建立国学经典诵读质量评价与管理体系的研究。

三发展方向研究1、国学经典诵读与学生个性的相关关系研究;2、国学经典诵读与教师专业技能提高的相关关系研究。

研究假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可以为学生的个性的健全和健康发展、特长的培养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预期在语文作业教学中实现以下几点突破:

(一)选择了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教材汉语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因袭性。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汉语体系就相当成熟,读过诸子百家典籍的人,无不被那精辟冼练、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所震撼。

可以说,汉语言的源头活力就在我们的经史子集中。

而另一方面,一个人的母语素养就靠15岁前的熏陶,以后想补就很难了。

经典诵读是个慢活儿,无法一磋而就,因此必须按照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原则长久规划。

基于这样的思考,课题组选择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教材.

(二)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课。

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我们每周开设一节国学经典诵读课。

诵读课的设计做到两点:

一是接受传统教育中的诵读原则:

“素读”为主。

所谓“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的深度,不作精细讲解,只在乎背诵的熟练。

这种做法成年人很难做到,但小学生却毫不费力。

南怀谨先生说:

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

尤其是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读得多了,自然懂得语言和文字的音韵。

二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寓教于乐。

运用多媒体和现代记忆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三)实践了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日常教学的有机结合国学经典诵读很重要,但不是孤独的,也不是唯一的。

经典课堂处处在,贵在持久巧安排。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初步实践了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有机结合。

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三维并举,内外结合。

三维并举,即强调“诵读经典”不只在阅读中,不只在高年级,而是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的,低中高年级一脉相承。

在识字中,积累成语;在阅读中,读古诗名著;在表达中,引用名句。

内外结合,主要是指经典积累的不同路径,即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

(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