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温病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90366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温病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医温病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中医温病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中医温病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中医温病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温病学Word下载.docx

《中医温病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温病学Word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温病学Word下载.docx

 

中医中级教材审查会议

1961年5月

目录

上篇总论

绪言…………………………………………………………

第一章温病辨证纲领……………………………………

一、卫气营血…………………………………………

二、三焦………………………………………………

第二章温病诊断特点……………………………………

一、辨舌验齿…………………………………………

二、辨斑疹白

第三章温病治法概要……………………………………

(一)解表法(16)

(二))清气法(16)(三)和解法(四)化湿

法(16)(五)通下法(16)(六)清营法(18)(七)凉血法(18)

(八)开窍法(18)(九)熄风法(19)(十)兹阴法(19)

第四章温病护理…………………………………………

一、病室………………………………………………

二、精神………………………………………………

三、饮食起居…………………………………………

下篇各论

第一章风湿………………………………………………

一、概论………………………………………………

二、证治………………………………………………

(一)卫分证治(23)

(二)气分证治(24)

(三)营血证治(26)

第二章春温………………………………………………

(一)卫分证治(29)

(二)气分证治(30)

(三)营分证治(34)(四)血分证治(35)

第三章暑温………………………………………………

(一)卫分证治(41)

(二)气分证治(41)

(三)营血证治(42)

第四章湿温………………………………………………

(一)卫分证治(46)

(二)气分证治(47)

(三)营血证治(52)

第五章伏暑………………………………………………

(一)卫分证治(57)

(二)气分证治(57)

第六章秋燥………………………………………………

(一)卫分证治(60)

(二)气分证治(60)

绪言

温病是四时温热性质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了多种热性病。

这类热性病的症状表现,大多热象偏重,病理变化易于化燥伤阴。

因而凡具有这些特性的外感热病,都称为温病。

由于温病的发病季节、致病原因以及发病特点等有所不同,所以又有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冬温等之分。

温病与伤寒虽同属于外感热病的范围,但两者的性质有所不同。

伤寒是感受风寒之邪易于寒化伤阳,初起邪在肌表,而无里热津伤现象,故治疗宜辛温发汗解表;

而温病多系温热之邪为患,初起虽亦有邪在肌表,但多热盛伤津,所以治疗只宜辛凉透邪,而不宜辛温发汗。

温疫,是温热病发生流行的总称。

周扬俊说:

“一人受之谓之温,一方受之谓之疫。

”这正说明了温病与温疫的区分,主要是根据疾病的发生情况而定。

一般地说,温病在散发的情况下不得名疫,若流行一方,相互传染,即称之为温疫。

温病在发病机转上有新感伏邪之分。

新感是感受外邪即时发病,初起多呈现发热恶寒、头痛咳嗽、脉浮、苔薄白等卫分见证;

其病机是由表入里,渐次内传;

初起治疗宜疏表散邪为主。

伏邪是感受外邪过时发病,初起多呈现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脉数,溺赤苔黄等里热症状;

其病机是热郁于里,自内达外,故治疗宜清泄里热为主。

若兼挟新感者,则伴有恶寒少汗,或咳嗽等症,治疗一般宜先解表邪继清里热,若里热甚者,则以清里热为主佐以解表之品。

本讲义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计有温病辨证纲领。

温病诊断特点。

温病治法概要。

温病护理等四章,概括地介绍了温病学的一些基本知识;

下篇为各论,分风湿、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等六章,主要是以四时病机为纲,具体简述各种温病的因证脉治。

通过本讲义的学习,要求能基本上掌握温病学的理论知识,从而正确运用到实践中去。

第一章温病辨证纲领

温病的证状表现,虽极为复杂,但由于温病病理变化以及传变情况等,都有它一定的规律性,所以临床上通过证状的综合分析,即能找出其病机所在,从而确定证候性质,以进行适当治疗。

前人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体会出温病的病理变化,证候传变都与伤寒不尽相同。

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

而温热之邪则传变最速,且多伏邪为病,所以发病不久,即可呈现出内外上下同时俱热的见证。

这样,在临床上单纯地用六经进行分证,就觉得不够全面,因此通过不断的临床观察,便总结出了卫、气、营、血和三焦的辨证纲领,以补充六经辨证的不足。

一、卫气营血

卫、气、营、血,就其生理功能而言,“卫”作用于肌表,有充养皮肤司开合等作用,“气”主要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至于:

“营”和“血”主要是营养全身。

卫和气属阳,营和血属阴,“阳在外阴之使,阴在内阳之守。

”所以论卫、气、营、血的作用又是相互密切联系着的。

当外邪侵袭人体,影响了卫、气、营、血正常的生理功能之后,也必然会相应地出现一系列的证状。

从温热病的证候表现可以体会出,不仅其病理变化与卫、气、营、血有关,而且在证候传变程序方面和相互转化的关系上也相一致。

清代叶天士根据他治疗温病的实践经验,再结合内经理论的基本精神,简明了“卫、气、营、血”的温病辨证规律,后代医家把它作为指导临床治疗温病的辨症纲领。

现将卫、气、营、血在温病辨证上的具体运用,分述如下:

卫分证温热之邪袭于卫分,发热恶寒为必有见证。

其他如头痛、咳嗽、无汗或少汗、口渴、苔白、脉浮数等,也是常见的证状。

这主要是外邪客于皮毛,卫气失于开合所致。

气分证卫分之邪,不得外解,势必内传,如进入气分则出现但发热,不恶寒,小便色黄的主证及苔黄、口渴、大汗出、脉洪数等里热亢盛的证状。

气分证包括的范围很广,凡是表邪入里,同时又无营、血变化的其他见证皆可隶属于气分范围;

如邪热壅阻于肺,肺气不利,则见身热、口渴、咳嗽、气喘、苔黄等证;

热邪内扰胸膈,气机不畅,则见胸中烦闷、懊怀不安等证;

热郁少阳三焦,则证见寒热如、口苦胁痛、脘痞恶心等证;

热聚胃腑,腑气不通,则见潮热便秘,或纯利稀水、腹满硬痛、苔黄焦、脉象沉实等证。

这些都是病在气分。

此外,湿热郁阻中焦,证见身热不扬、脘痞泛恶、身重肢倦、苔腻脉缓等足太阴的病变,亦属气分范围。

营分证热邪陷入营分,舌绛、心烦、躁扰不寐为必有见证。

其他如身热夜甚、口不甚渴、斑疹隐隐,甚或时有谵语,也是常见的证状。

这些见证是因营热炽盛,营阴受损,心神不安所产生。

如热邪内闭心包,则见神错谵语或昏惯不语、舌寒肢厥等证。

血分证热邪深入血分,除了具有严重的营分见证以外,一般多有吐血、或血、溲血,斑疹透露,舌色深绛,甚至躁扰发狂等证。

这是因为热邪迫血妄行,心神被扰所致。

如热邪亢盛,引动肝风,则厥之证。

热伤真阴,则有身热面赤、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齿黑舌焦等证;

虚风内动,则见心中、脉虚神倦、瘛瘀等证。

从卫、气、营血的证状表现可知:

卫分、气分证是病在阳分。

卫分证属表热证,是温热病的初期阶段,病势轻浅;

气分证则邪已入里,而里热炽盛,故其病势较重较深。

邪入营、血,病在阴分,热邪内燔,营血受损,故病势最为深重。

卫、气、营、血的证候表现,亦体现了温病发展过程中的四个浅深不同的阶段,所以叶天士说: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这与内经中所论卫、气、营、血的生理作用有内外浅深的层次,其精神是一致的。

卫气营血证治简表

温病整个病程的发展,也就是卫、气、营、血证候类型的互相转化。

一般来说,新感温病多从卫分开始,而后传入气分,渐次深入营分、血分;

伏邪温病由里达外,则有从营分、血分而转出气分的。

但这仅是一般的演变情况,并不是刻板的公式,例如新感温病,有卫分之邪不经气分而径自传入营、血的,亦有邪传营、血而气分之邪末净的。

至于伏邪温病的传变,则有一病即见营分、血分证状而后转出气分的,有发病后即见气分证状而后又陷入营、血的,更有初起兼挟新感而伴有卫分见证的。

总之,卫、气、营、血的病理传变,是以证候的趋向。

掌握了这一传变的规律,对疾病预后的判断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情恶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此外,关于卫、气、营、血证候的施治方面,叶天士提出“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人营犹可透热转气,人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治疗原则。

这些原则都是根据卫、气、营、血证候的不同性质和病机而提出的,它的具体运用,后面治法章中将予以讨论。

二、三焦

三焦这一名词,首先见于内经。

内经中关于三焦部位划分的基本精神,是把人体从咽喉至二阴,根据内脏的不同功能,划分为三个部位。

从咽喉至胃之上口的胸膈部位,称为上焦,它包括心、肺等脏器;

从胃上口至胃下口的上腹部位,是为中焦,它包括脾、胃等脏器;

由胃下口至二阴的少腹部位是为下焦,它包括肾、膀胱等“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三焦所属脏器在温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从而作为辨证治疗的依据,以与卫、气、营、血相辅而行。

上焦病候上焦包括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的病变。

叶天士说: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所以,手太阴肺的病变,实际上就是包括了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和热壅肺经气分两类证候。

邪入心包多呈现神昏谵主或昏惯不语、舌蹇肢厥、舌质红绛等证。

由于“心主血属营”,所以邪入营分最易引直心包病变;

而邪在心包又每多伴有营分见证。

所以一般把心包证归属于营分范围。

中焦病候中焦主要是脾胃的病变,胃为阳土主燥,脾为阴土主湿,邪入中焦如从燥化,则出现面目俱赤、语声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