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玉米田杂草无害化治理技术推广文档格式.docx
《免耕玉米田杂草无害化治理技术推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耕玉米田杂草无害化治理技术推广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了追求理想的除草效果,部分农民常常超量使用乙阿合剂,致使除草剂用量越来越高,有的地块用药量达400克/亩,甚至500克/亩。
由于长期、单一、大量使用化学除草剂,杀草谱窄,针对性差,防治效果不理想,并产生了一些抗性杂草,降低了防治效果,增加了防治难度,使土壤环境受到污染,对作物形成药害(过量使用阿特拉津所产生的漂移、残留,不仅影响周边作物及下茬小麦生长,而且能对人畜造成致畸、致癌;
乙草胺过量使用形成隐性药害,影响玉米产量),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降低,造成恶性循环,使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
二、问题分析
如何在增加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同时,减少除草剂对环境压力,实现无害化治理,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成为杂草防除面临的新问题。
为此,我市于2000年开展了杂草普查工作,并开始试验、示范、优化、组装配套技术,2002—2003年开展了”免耕玉米田杂草无害化治理技术”大面积推广工作。
三、总体思路: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灾害治理与环境并重”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化学防治为主,农业措施为辅,结合其它措施”开展玉米田杂草无害化治理的技术路线,根据不同类型免耕玉米田的杂草种类及发生特点,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以“一封一杀”化学防治为重点,以增产、减害为前提,将“封”“杀”除草进行有机的科学合理的组合,并配合种植分蘖力强小麦品种,麦秸覆盖,夏播作物轮作倒茬,合理施肥等非化学性的有效除草措施,进行合理配套运用,达到环保、高效、增产、省工的综合效果。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掌握杂草发生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免耕玉米田与以往耕翻播种玉米田相比,杂草发生种类及发生程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使无害化治理工作有的放矢,我们对各县免耕玉米田杂草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摸清了免耕玉米田杂草发生种类、优势种及发生特点及存在问题。
一是常见杂草有21种,其中马唐、牛筋草、马齿苋、狗尾草、藜等成为免耕玉米田优势杂草(见附表1);
二是由于免耕技术使用,麦田遗留下来的3叶期杂草数量增多,成为玉米田杂草防除的难点;
三是难以根除的狗牙根进入玉米田,自生麦苗对玉米苗生长影响较大;
四是乙阿合剂难以防除的杂草及多年生的刺儿菜等逐渐成为玉米田重要杂草,抗药性杂草产生;
四是杂草发生程度加重,发育参差不齐,既有麦田遗留下来的杂草,又有和玉米同时出土的杂草,形成庞大的杂草群落,一般地块有草100株/m2株左右,高的可达300-500株/m2(玉米田杂草防治指标为20株/m2),增加了化学除草的难度,化学除草用药量增加了近1/2。
(二)确立、丰富、完善“一封一杀”技术体系
传统的防除玉米田杂草是只“封”不“杀”,即仅采用乙阿合剂(或同类药剂如都阿合剂、玉农思、玉草净等)封闭地面,进行土壤处理。
该措施对未出土的杂草有较好的防除作用,但对已出土的3叶期以上杂草防效差,防治效果仅为75%左右。
且有残留及隐性药害,在使用中如何降低其用药量,提高已出土杂草除治效果,成为开发研究中的关键。
1、筛选安全高效除草剂及其配方,确立“封、杀”体系:
除草剂品种及其配方好坏,直接关系到除草效果、用药成本及药剂对作物的安全性。
20%克无踪水剂和41%农达水剂是良好的非选择性灭生型茎叶处理除草剂,对已出土大龄杂草防效很好,喷施到杂草茎叶上,能很快被杂草茎叶吸收,导致杂草死亡,它们接触土壤后即刻钝化失去活性,对作物及环境都很安全。
前者不具有传导性,但喷施到杂草植株体后能在5-7天内快速使杂草地上部分失绿、枯死;
后者是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它具有良好的触杀及传导性,药剂喷施到杂草茎叶后会很快传导到杂草根部,使其全株枯死,对多年生杂草及一年生较大叶龄的杂草均有很好的效果。
这两种药剂与乙阿合剂(或同类药剂如都阿合剂、玉农思、玉草净等)混用,既对已出土杂草有良好的触杀作用,又对未出土杂草有理想的土壤封闭作用,具有互补作用。
由隆尧县试验结果可见(见附表2):
单独使用农达或克无踪,7天鲜重防效显著,株防效较差,以致于45天后,防效甚微,不能控制杂草危害,而单独使用乙阿合剂亩用300ml量,虽有一定防效,但最初防效不理想,对玉米苗期生长不利,不能彻底控制草害,而农达+乙阿合剂和克无踪+乙阿合剂混合使用,基本能控制杂草的危害,其中以克无踪150ml/亩+乙阿合剂150ml/亩及农达150ml/亩+乙阿合剂150ml/亩配方效果最佳,在玉米整个生育期中能较彻底控制草害。
为此,选定了乙阿合剂(或同类药剂如都阿合剂、玉农思、玉草净等)及农达或克无踪,作为封杀混用除草剂,初步确立了“封、杀”防除杂草体系。
2、选择适宜化学除草措施,丰富“封、杀”体系:
根据不同时间、地点、杂草及作物生长状况,选择适宜的化学除草措施,灵活用药,可方便农事操作,降低用药成本(见附表3):
由表3可见,处理①—⑤对杂草防治效果均在96%以上,试验验证将乙阿合剂和克无踪及农达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混用,即“一封一杀”化学除草措施,对未出土的杂草既起到了良好的封闭作用,又对已出土杂草发挥了理想的触杀效果。
杀草范围广,可解决抗性杂草问题,并且由于两个触杀型除草剂加入,减少了乙阿合剂单位面积上用量的30—50%,降低了田间残留及对作物的药害。
由此可见,“封”“杀”同步,或先“封”后“杀”,或先“杀”后“封”,均可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丰富了“封、杀”体系:
。
3、灵活运用除草技术,完善“封、杀”体系:
由于地理环境、管理水平等不同,免耕田杂草数量、种类不尽相同,在除草剂使用技术上也不可能千篇一律,为此我们在邢台县安排了不同类型田使用不同除草剂配方试验示范(见附表4)。
由表4示范结果可以看出:
①②处理相同,但由于用药时杂草基数不同,处理②没有处理①防效好,这是由于处理②杂草基数大,密度高,在喷药时不易喷透喷匀,药液落土困难,不能形成连续药膜,影响了乙阿合剂封地面的效果,建议杂草基数过大时,在收获小麦后立即用克无踪除草,待大草基本死亡后(药后3-5天)再播种,并喷施乙阿合剂。
③④处理相同,但处理③药剂高于处理④,这也是由于处理④杂草基数大,乙阿合剂对前期出土杂草防效差,致使行间定向喷药时,杂草已生长密集,影响防效。
⑤⑥处理相同,防治效果和基数也没有太大关系,前期防效好,后期防效不理想。
但也基本能控制住杂草危害。
由此可见,在施药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运用,选择最佳的用药技术,完善了“封、杀”体系。
(三)优化用药时空,提高除草效果
好的除草剂需要适宜的条件,才能充分发挥其除草活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优化用药时间:
同样药剂在不同时间喷施,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在任县示范区内,我们在小麦收获后不同时间,喷施克无踪100ml/亩+乙阿合剂150ml/亩试验(见附表5)。
由表5可见在小麦收获后,喷施除草剂,用药时间越晚,杂草耐药性越强,药剂对杂草防效越差。
2、优化用药环境:
湿度不但影响土壤处理剂的效果,而且与触杀型茎叶处理剂的药效也有关系。
空气相对湿度低时,杂草角质层变厚,叶片卷曲,表面积减小,气孔关闭,降低了茎叶表面对除草剂的吸收、传导,使防效降低。
土壤干旱时,除草剂被牢固地吸附在土粒表面,不利于除草剂的渗入、溶解、扩散,较难发挥除草作用,是影响土壤处理剂防效的一个主要原因。
另外,大部分土壤处理除草剂的作用机制是杂草在萌发穿过药土层时靠芽鞘吸收,或幼芽及幼根吸收药剂而受害。
在土壤干旱的情况下杂草种子萌发较少,施药10天后再有降雨或灌溉,会使杂草种子迅速出土,而此时除草剂因降解而活性降低,导致药剂防除效果不佳。
试验结果(见附表6),故用药时应选择无风、相对湿度大于65%的早晨或傍晚喷药,用药前保持土壤湿润,用水量每亩40-50公斤,以取得理想的除草效果。
3、添加助剂,优化效果:
在喷施“一封一杀”化学除草剂时,加入885、药笑宝等,可以延长药剂在杂草叶片上的滞留时间,增加其渗透性,提高除草效果,尤其是在邢台县示范区喷药后遇到降雨,比不加助剂的对照区除草效果提高近10个百分点(见附表7)。
(四)改进施药技术,保证除草效果
优良的除草剂和配方,需要良好的施药技术,才能提高农药的利用率,保证较高的防效,在应用中,我们推广了四项改进措施。
1、改普通喷雾器为性能优良喷雾器:
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价格便宜,农民多使用此喷雾器,但其质量也较差,经常出现跑气、冒水、漏药、堵塞不喷雾等现象,造成生产性人身中毒,使农药利用率降低,防治效果差;
与工农—16相比,卫士—16喷雾器性能优良,使用安全方便,且省时、省工、省水,在同等条件下,可显著提高工效和防效,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环境污染,是更替工农系列喷雾器的最佳产品,两年来通过大力宣传,在我市共推广5000多台。
2、改“之“字形喷雾为直线形喷雾:
在生产中,农民喷洒除草时,习惯手拿喷杆左右摆动,成”之“字形喷雾。
这种喷洒方法,药液落到地面上分布不均匀,且喷幅时而偏左,时而偏右,很不一致,造成下一个作业的喷幅衔接困难,易造成漏喷或重喷,导致防效不佳或出现药害。
而直线型喷雾则避免了上述缺点,更科学、合理。
3、改圆锥雾喷头为扇形雾喷头:
当前农田化学除草使用的喷头仍以圆锥雾喷头为主,其喷出来的药液喷头中心位置药液沉积量小,边缘沉积药液量大,造成药液分布不均匀,影响除草效果。
而扇形雾喷头喷出的药液在各部分的沉积量则基本一致,可以保证药剂均匀分布,从而保证最佳防治效果。
4、改定向喷雾不加保护罩为加保护罩:
玉米7—8叶期,在玉米行间定向喷雾时,农民常常不加保护罩,由于喷幅大,易使药液喷到玉米叶片上,使玉米叶片变黄,影响正常光合作用。
在行间定向喷雾时加上保护罩,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五)整合农业措施,控制杂草发生
农业防治是治理杂草最经济、最环保的措施,在以往的防治中往往被忽略。
在应用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将这些措施整合在一起,以控制杂草发生,减少化学除草剂用量。
1、夏播作物轮作换茬:
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往往会导致该作物的伴生杂草迅速增加,轮作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某些杂草的发生。
可选用和大豆2-3年轮作一次,对马唐控制作用明显(参照省作物所试验)。
2、麦秸不同覆盖量对除草效果影响:
在小麦收获时,采用麦秸覆盖技术,将麦秸粉碎覆盖在地表,靠小麦残体对杂草种子发芽的异株克生作用及麦秸的物理屏障作用,对杂草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图1)。
在示范区,当麦秸覆盖量增加到300kg/亩时,杂草出苗数10株/m2以下,比不覆盖区减少44.2%~76.5%(参考作物所资料)。
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