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伯牙鼓琴》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课堂实录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伯牙鼓琴》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课堂实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伯牙鼓琴》名师公开课教学设计课堂实录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哉乎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这两个词是这样解释的。
(PPT)判断一下,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句子: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指导读节奏:
文言文中,语气词后一般会有停顿。
(4)绝弦
3.读文言文的时候,掌握正确的节奏,理解时就能容易一些。
看好课文,听一听。
(示范读。
练习读。
指名读。
齐读。
)
板块二:
小组合作,理解课文大意
1.读对了节奏,理解就容易多了。
出示要求:
(1)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2.反馈交流:
同桌合作,一人读句子,一人说意思。
适时指导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增、换、调、留
3.理解了课文,一定可以读得更有味道。
板块三:
关注表达,体会“知音”情谊
作为著名的音乐家,伯牙这样高超的琴技非一日之功啊,他对音乐的热爱也可想而知。
可是,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课文中哪句话说了原因?
1.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齐读。
2.世上怎么就没有值得他为之鼓琴的人了呢?
默读,勾一勾二人交往的相关句子。
(相机板贴:
太山,巍巍乎;
流水,汤汤乎)你知道了什么?
想象:
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锺子期曰:
“……”
伯牙鼓琴,志在流云,锺子期曰:
3.课文中为什么不写清风明月,要写高山流水?
4.作为著名的琴师,旁人眼中的“琴仙”,伯牙缺少旁人的赞美吗?
为什么锺子期一死,伯牙就会“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想象旁人如何赞美,在对比中感悟“知其音,知其志”。
5.你们都是伯牙的知音,你们读懂了伯牙失知音之痛,把这样的理解带入课文中,再读。
6.借助板书,试背课文。
板块四:
总结所得,拓展提升
1.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些什么?
2.这个故事选自《吕氏春秋·
本味》。
(出示《吕氏春秋》简介)在这本书里,留下了许多我们熟悉的故事。
课后,我们可以用今天学会的方法,自己读一读这些故事。
附件2:
《伯牙鼓琴》课堂实录及反思
板块
师
生
反思
课前交流
1.做好上课准备了吗?
咱们先听一段音乐。
(放音乐《高山流水》)好听吗?
说说这段曲子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2.好的,那么,让我们就在这样优美的音乐声中开启今天的课堂吧。
倾听。
1.1有一种高山流水的感觉。
1.2有一种很柔和、很柔美的感觉。
1.3我感觉有一条小溪小河在我的面前流淌。
解决难读难解词,读准节奏
关于刚才听到的这首曲子,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出示课题)一起读课题。
我们把它写下来。
鼓字的右边是一个——,又字横撇要短,捺要长。
琴字的两个王字,第一个的末横要变——,中间的人字撇捺要——,下边没有——。
再读一遍课题。
1.昨天预习了没有?
咱们来看一看预习的效果怎么样。
(出示词语)谁来?
注意平翘舌的切换,再读。
非常棒。
这是我们课文中的两位——。
让我们把锺子期的名字也写下来。
这个锺字很有意思,右边是一个重。
2.1关于这两个人,你有所了解吗?
了解的同学来说一说。
好的,非常好。
那么,我们要查阅资料的时候要学会抓重点。
来我们看,伯牙和锺子期都是春秋战国时候的人,对吧?
伯牙的身份是一位——?
琴技高超,被人称为——?
而锺子期,你关注到他是什么人?
2.2樵夫是干嘛的你知道吗?
没错,砍柴的。
两人身份相差很大。
来读一遍。
再读一遍,锺子期读得有点结巴了。
3.1第二组词语,你来。
这组词语中,有一个词和我们今天读音不太一样。
今天我们读的是——
读音不一样,意思也就不一样了。
3.2关于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我们可以通过书上的注释来了解,谁关注到了?
3.3那“巍巍”呢?
巍巍不是高大的山,巍巍就是——
我们单看部首也能够猜测到,巍巍这个词是和山有关,而汤汤和水有关。
由汤汤这个词,我们今天还有个成语叫浩浩汤汤,也叫浩浩荡荡。
一起读。
4.下一组词语男生读。
4.1这两个词语多用于文言文中,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先来看“哉”。
你怎么知道它是感叹呢?
哉就是啊的意思,说得有点着急了。
4.2是的,我们借助注释,善哉是好啊,善是好,于是我们可以推断,哉就是啊。
乎呢?
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这样一些意思,来判断一下它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可以先看巍巍乎,汤汤乎。
这里的意思没有像什么呀。
我这儿给你的意思中没有像呀。
那你把巍巍乎连起来,它就是——
4.3对了,那么汤汤乎又是什么意思呢?
汤汤乎。
回忆,汤汤的意思是——
汤汤乎就是——
4.4那么善哉乎的乎,你来判断一下。
是的,这里的哉和乎连用,表示感叹。
4.5我们在读这样的句子时,节奏一般会划分在语气词的背后。
(示范读)一起读。
4.6联系注释,看一看这两句是什么意思。
这个太山可以说它是高大的山,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今天的东岳泰山。
有没有注意到,刚才周函丞在说的时候,有的地方她做了调整。
原文是“善哉乎鼓琴”,她说的是“你的琴弹得真好”。
哪里调换了?
在文言文理解时,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把词语顺序调换。
这样说的时候你能说得更顺畅。
(板贴:
调)
4.7用这样的方法说一说第二句的意思。
5.最后一个词,全班读。
特别好,最难的一个字没有读错,单独读。
6.会读词语了,课文应该没问题,但读文言文读准节奏很重要,这样能帮助我们理解。
来,看,听。
(示范读)
自己试一试吧。
谁来试一试?
最后半句再来一遍。
我们在读文言文时,停顿的地方可以稍稍拉长一点,造成一种声断意连的效果。
齐读课题。
支字。
提。
舒展,没有点。
1.伯牙,锺子期(发音不够准确)
锺子期。
主人公。
2.1锺子期,生于前143年,逝于前354年,锺氏,名徽,字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汉阳人。
伯牙,全名俞伯牙,生于前387年,逝于前299年,伯氏,名牙,后传为俞氏,名睿,字伯牙,古代琴师,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人。
琴师。
琴仙。
樵夫。
2.2是一个砍柴的。
齐读词语。
3.1巍巍,汤汤
汤汤。
tangtang
3.2我觉得汤汤的意思是流水一样的浩荡。
3.3像高山一样。
像高大的山。
高大的样子。
哉,乎。
4.1感叹的意思。
借助注释,注释上说,“善哉”是好啊的意思,啊就是哉,就是感叹的意思了。
4.2应该是表示像什么什么。
表示像大山一样,乎字就表示像。
是形容词的后缀,什么的样子。
巍巍是高大,巍巍乎就是高大的样子。
4.3就是像流水一样浩荡。
水浒大而急。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4.4我觉得是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4.6我说的是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你弹的琴真好啊,像高大的山立在我的面前。
调换位置了。
鼓琴善哉乎。
4.7你的琴弹得真好啊,就像一条浩荡的河在我面前流淌。
绝弦。
弦。
学生看屏幕上的节奏划分,听老师读。
自由练习读。
6.一生读。
2.1学生在分享资料时,时间上出现明显的错误,我竟然没有听出来,没有及时纠正。
资料分享后,为了所谓的“查阅资料要学会抓住重点”,我又引导着学生梳理了一遍资料。
回头再看,实无必要,反而造成课堂的拖沓。
又一次出现不必要的重复。
在学生出现理解困难时,不急躁,一步步引导发现,最终达到目的。
读懂故事意思
1.读得字正腔圆,特别好听。
读准了节奏,对我们理解课文有非常大的帮助。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借助注释理解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如果需要老师帮助,举手示意。
2.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看看疑难的问题能不能同桌解决了。
3.同桌一人读句子,一人说意思。
刚才他们说的时候,原文说“鼓琴”,他换了一个词,他说——因为我们今天没有“鼓琴”这个说法,咱们今天会说弹琴。
我们把文言文中我们今天不用的词语,换成我们能听得懂的词语,这是文言文理解的第二个方法。
换)
听之,之是什么?
之在这里是个代词,指代的就是伯牙弹琴。
3.2继续往下。
我有一点小小的疑问,我没有听明白是谁在弹琴。
该怎么说?
文言文中经常把一些不说我们也能明白的词省略了,这里把什么省略了?
我们在说的时候要把它增补进去,这样听的人才能听明白。
增)谁来继续说这个句子?
可以说心志在泰山,也可以说心里想着泰山。
3.3下一个句子。
我注意到一点,她们俩对有的句子作了一点小小的调整,上一句说,这琴弹得真好啊,这一句她就说,妙极了,这样也是可以的,意思没有变化。
3.4最后一句,稍稍有点难。
4有没有注意到,刚才在说意思的时候,有的词语我们是没有动的,比如说:
听,琴,还有死,终身。
这样的词语,古今词义是一样的,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就可以把它保留下来,不用变动。
留)
5.谁能连起来完整地说一遍?
给个小建议,虽然这个死字,古今意思是一样的,但我们可以换个词,说他去世了。
6.理解了课文,我们再来读一读,相信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学生借助注释,自己理解课文。
同桌合作学习。
3.1伯牙弹琴的时候,锺子期在旁边倾听。
弹琴。
伯牙弹琴。
3.2.1刚才弹琴的志向是泰山,锺子期说,你弹的琴真好啊,就像一座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
3.2.2伯牙弹琴时,心志在泰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啊,就像高大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3.3过了一会儿,伯牙心里想到了流水,锺子期又赞叹道:
妙极了,真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面前流过。
3.4锺子期死了,伯牙打碎了琴,拉断了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界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5.一生说完整的意思。
自主理解课文时,分为两个层次:
先自己完成,再同桌交流。
留足时间,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学、思、说。
此处可以作个对比:
“打碎”和“砸破”,“拉断”和“扯断”,引导学生使用更准确的词语。
关注表达,理解知音情谊
1.作为春秋时代最有名的琴师,伯牙对琴的热爱我们可想而知,拥有这样高超的琴技,那绝非一日之功啊,那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练习。
可是,当锺子期去世之后,伯牙却毅然决然地破琴绝弦,为什么他要这样做呢?
在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说明他这样做的原因。
这是之前他们两人的交往,通过这样的交往,锺子期死后,伯牙就有了这样的感受,他以为——读一读这句话。
2.由此,我们可以回想,伯牙和子期二人交往的过程。
刚才讲到了伯牙鼓琴,志在太山时,锺子期就能够听出——
他们俩的交往还有吗?
也就是说,他听出了伯牙弹琴时心中的情感。
3.他不仅听出了琴声之美,还听出了琴中的情。
无论伯牙弹什么,想什么,锺子期都能准确地听出来。
当伯牙鼓琴,志在徐徐清风,锺子期曰——当伯牙鼓琴,志在皎皎明月,锺子期曰——当伯牙鼓琴,志在悠悠白云,锺子期曰——这些,只有锺子期能够听出来。
4.可是,作者为什么写高山流水,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