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中学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中学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中学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元素周期表中关于碘元素的信息如图.下列关于碘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B.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C.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3D.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8.茶叶中含有的茶氨酸(C7H14O3N2)可以降低血压、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等.下列有关茶氨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茶氨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茶氨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
2
C.茶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分子和一个臭氧分子
9.(2分)(2012•阜宁县三模)质量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镁反应,比较生成氢气质量的大小()
A.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大
B.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大
C.二者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D.无法比较
10.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A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C.该反应中有两种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17:
32
11.下列离子能在同一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OH﹣Cl﹣Ba2+B.Mg2+Cl﹣OH﹣NH4+
C.CO32﹣H+K+NO3﹣D.Fe3+SO42﹣Cl﹣Al3+
12.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
先加入足量的水,然后过滤
B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C
鉴别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固体
加适量的水溶解,测量前后温度变化
D
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A.AB.BC.CD.D
13.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50℃时,把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能得到100g溶液
B.A中混有少量的B,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
C.将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可采用升高温度或加水的方法
D.将2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50℃,A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14.(2分)(2015•南京一模)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只需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图中箭头所示的转化的是()
物质转化关系
a
b
c
d
Cu
CuO
CuSO4
Cu(OH)2
Na2CO3
CaCO3
CaO
Ca(OH)2
H2SO4
Na2SO4
BaSO4
Ba(OH)2
CO2
H2O
O2
15.(2分)(2015•玄武区一模)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克Zn,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得到质量为m克的滤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可能呈蓝色
B.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C.取滤渣滴加稀硫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D.滤液中的溶质最多有两种,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16.(15分)(2015•阜宁县校级三模)
(1)现有六种物质:
A.熟石灰B.稀盐酸C.干冰D.钛合金E.聚乙烯F.硝酸钾.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②可用作复合肥的是;
③可用于除铁锈的是;
④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⑤可用于制食品包装袋的是;
⑥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的是.
(2)请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②两个亚铁离子;
③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⑤生理盐水中的溶质为.
(3)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节约使用纸张B.分类回收处理垃圾
C.减少使用塑料袋D.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
(4)为了防止水龙头生锈,其表面常镀一层铬,其防锈的原理是:
,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
17.(6分)(2015•阜宁县校级三模)如图是一定条件下相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B、C、E、F均是初中常见的无色、无味的气体.(G溶液呈浅绿色)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CF
(2)写出符合反应①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
18.(12分)(2015•阜宁县校级三模)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所需的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选用B、C装置可制取的气体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用A、D装置制取气体,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从水中移出导管的后果是.
(4)若用装置E排水收集氧气,应先,然后将气体从(填“a”或“b”)导管通入瓶内.若用装置E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瓶中应盛放的物质是,气体从(填“a”或“b”)导管通入瓶内.若用装置E检验氢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气体,瓶中应盛放的物质是.
(5)现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密度为1.1g/cm3)mL(保留一位小数),需要加水mL.
19.(7分)(2015•阜宁县校级三模)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实验室有一瓶放置了较长时间的过氧化钠粉末,同学们取3.00g粉末决定探究其中的成分.
【提出问题】这瓶过氧化钠粉末中有哪些成分?
【查阅资料】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猜想与假设】
(1)粉末成分是Na2O2和NaOH的混合物
(2)粉末成分是的混合物
(3)粉末成分是Na2O2、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3.00g粉末于一支大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共收集
到0.32g气体,然后用带火星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
固体完全溶解,
该固体样品中含有Na2O2,
其质量为
②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充分反应.
化学方程式
③将②中物质过滤,得到滤渣,将其洗涤、
干燥并称量,得固体1.00g.
【得出结论】同学们经过实验和计算分析,该固体样品中所含物质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
A、乙醇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B、氢氧化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C、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二氧化碳由固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自行车淋雨以后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了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C.
点评:
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A、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B、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蒸馏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石灰浆不均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A.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熟悉常见物质的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液体药品的取用;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
图中瓶塞没有倒放、瓶口没有紧挨,所示操作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化学与生活.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
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