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并购行为绩效的实证分析张俊瑞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8299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证券市场并购行为绩效的实证分析张俊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证券市场并购行为绩效的实证分析张俊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证券市场并购行为绩效的实证分析张俊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证券市场并购行为绩效的实证分析张俊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证券市场并购行为绩效的实证分析张俊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证券市场并购行为绩效的实证分析张俊瑞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证券市场并购行为绩效的实证分析张俊瑞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证券市场并购行为绩效的实证分析张俊瑞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证券市场并购行为绩效的实证分析张俊瑞Word文档格式.docx

ByZhangjunrui&Zhoujin

摘要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发生在证券市场上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及其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

本文在评价采用事后股价变动分析法和经营业绩分析法,分别对并购发生日前后短期内股票价格的变动和较长时期内企业经营业绩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评判,旨在说明并购行为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

通过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是:

(1)我国证券市场的并购行为从总体上看具有一定的正绩效;

(2)并购绩效的取得,主要依赖于优、劣资产的简单置换和关联方之间的不等价交易,而不是通过并购实现了协同价值,提高了双方的经营效率。

(3)不同样本组的并购绩效表现不一:

纯粹的混合兼并效果不佳;

控股权无偿划拨以后,上市公司业绩恶化;

高科技公司买壳后,上市公司业绩迅速提升。

(4)影响我国证券市场并购绩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不合理的制度安排;

(5)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是实现规模经济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

证券市场企业并购绩效实证分析

Abstract

Thispaperdiscussedbusinessbuyoutproblemsandit’sperformancesbetweenlistedcompaniesinthesecuritymarketsofChina.Ourstudytakespositiveapproach.Thestudyemptywasrelativelongdistanceperiodsafterpurchasedate.Firstofall,inouropinions,thosebuyoutbehaviorsofChinasecuritymarketshadapositiveperformance;

secondly,therealizationofbuyoutperformancesmainlydependedontheexchangebetweenhighqualityassetandpoorqualityassetotherthantherealizationofcooperatevaluebybuyout;

thethirdly,differentsamplegroupshaddifferentbuyoutperformance;

lastone,thereweremanyfactorswhichinfluencedbuyoutperformance,butthemostimportantreasonwasunreasonableregulationarrangements.

keywords:

SecuritymarketBusinessbuyoutPerformance

Positiveapproach

1.导论

1.1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自1897年以来,世界范围内已经历了五次大的并购浪潮。

以美国为例,第一次大并购主要是大公司为追求规模效应进行的横向兼并;

由于横向兼并受到反垄断法的限制,第二次并购是以大公司的纵向兼并为主要形式;

第三次并购浪潮的主要特征是混合兼并即跨行业兼并;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信息、通信、计算机等技术手段的推动,使小企业得以兼并大企业,因此杠杆收购成为第四次并购浪潮的特征;

始于1994年的规模宏伟的第五次并购浪潮,以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为主,多属强强联合的战略并购,合并的目的主要在于优势互补,强化企业的市场地位,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企业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证券市场也掀起并购、重组浪潮,1997年和1998年更是成为“资产重组年”。

据统计1997年发生405起资产重组事件[原红旗,吴星宇,1998],1998年发生企业重组事件705起[宋亚宁,1999]。

重组板块受到投资者的热情追捧,也成为市场炒作的重要题材。

1999年和2000年重组势头有增无减,2001年初三联集团重组郑百文更是成为股市热门话题。

然而,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的并购事件中,多数并不成功。

麦肯锡公司曾研究了1972~1983年间英美两国最大工业企业的116项收购案例,以1986年的财务资料为分析数据,结果发现失败率为61%,默塞尔管理公司也对200家大型公司的合并作了调查,发现合并后的3年内有57%的合并企业的盈利落到了同行后面。

这使人们有理由担心,管理水平相对很低,而目标公司又多是“丑女”的中国企业并购绩效究竟如何?

是否能够通过并购实现协同价值,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和业绩?

并购仅仅处于资本经营的层面,还是以生产经营作为依托?

本文试图对我国证券市场并购行为进行研究,以回答上述问题,并对我国企业并购在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营运效率和证券市场质量方面的功能做出基本评判。

1.2文献资料回顾

关于并购的绩效,西方学者存在许多相互对立的观点。

一些人认为并购增加了社会财富,提高了效率,使资源得以最充分和最有效的利用,从而增加了股东们所拥有的财富[Jensen,1984]。

另一些人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被收购的公司已经很有效率了,这些公司被收购以后,其经营并没有改善[Magenheim和Mueller,1988;

Ravenscraft和Scherer,1988]。

也有人断言,股东们所获得的仅仅代表了一种将财富从劳动力和其他利害关系人手中转移出去的再分配[Shleifer和Summers,1998]。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并购活动是投机者阴谋的体现,在他们身上反映了赌博社会的疯狂,其行为加剧了过度的负债,损害了所有者权益[Rohatyn,1986]。

甚至有企业家也对兼并的作用表示怀疑。

巴菲特(Buffett)就认为,以低价购买“癞蛤蟆”似的目标公司给予“亲吻”带来的奇迹太少了,有些兼并之所以很成功是因为目标公司在被购买时就已经是“王子”了。

即认为并购并不能改善一个公司的经营业绩。

总体而言,国外学者关于并购绩效的研究比较多,提出了许多兼并与要约收购之所以发生的理论,主要有:

效率理论,信息与信号理论,代理问题与管理主义,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市场力量,税收,再分配理论等等。

在实证领域,西方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考察并购事件对投资者超额收益的影响,对理论和假设进行检验。

以美国为例,《财务经济学周刊》(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在1983年发表了对兼并与要约收购活动的研究概要。

詹森和鲁贝壳在其综合性摘要文章中,对13项并购活动的抽样研究结果进行了回顾。

他们的概要表中展示了在成功的要约收购活动中目标企业股东的正收益率为30%,在成功的合并活动中目标企业股东的正收益率为20%;

杰拉尔,布莱克利和奈特(1988)概括了对1962年到1985年12月间的663起成功的要约收购的研究结果。

他们发现不同年代目标企业股东所获得的超额收益率不同;

在对经验研究结果的概括中,詹森和鲁贝壳认为在成功的要约收购中,竟价企业的超额收益率为正的4%,他们还估计在兼并活动中竟价企业的超额收益率为零;

杰拉尔,布莱克利和奈特(1988)考察了几十年中收购企业股东的超额收益率,发现60年代为正的4%,70年代跌至2%,80年代则为负的1%;

布雷德莱、迪塞和基姆(1988)进行了类似的研究;

尤、凯弗斯、史密斯和亨利(1986)研究了1975年~1984年6月间133起并购活动中目标企业和竟价企业股东的超额收益率,还提供了频率分布。

我国关于资产重组绩效的实证研究始于1998年。

原红旗和吴星宇(1998)以1997年所有重组的公司为样本,比较了公司重组前后四个会计指标,发现重组当年公司的每股盈余、净资产收益率和投资收益占总利润的比例比重组前一年有所上升,而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会计指标变动的幅度与公司重组的方式及重组方的关联关系有关。

孙铮和王跃堂(1999)研究了同样的样本之后,并把重组公司的业绩变化与非重组公司的业绩变化进行比较,发现重组业绩有显著提高,但是它们发现公司重组前后业绩的变化与重组参与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无关。

陈信元、张田余对1997年沪市资产重组的股价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市场对资产重组有一定反应,股权转让、资产剥离和资产置换类公司的股价在公告前呈上升趋势,随后逐渐下降,市场对兼并收购没有反应。

高见、陈歆伟(2000)对1997年沪深两市所有样本资产重组的效应进行研究,发现了影响市场反应的若干因素。

以上学者的研究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

但由于我国股市起步较晚,证券市场的兼并收购近几年才大规模兴起,因此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表现在:

1.我国证券市场的不规范性和投机性导致股票价格不能反映其真正价值,因此仅根据并购事件的市场反应解释并购绩效,结论有一定的偏差;

2.并购是一项复杂的企业经营活动,并购绩效的释放需要时间,只研究并购后当年的会计数据变化难以说明并购是否成功;

3.不同动机、不同行为主体、不同类型的兼并收购其绩效应当不同,只对整体样本进行研究分析,所得结论比较笼统,难以根据结论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针对上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实证研究时,主要考察并购后几年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并将市场并购行为按照不同特点进行分类,并且对企业并购的成功率进行统计,以期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对各种类型的并购绩效做出客观评价,探索影响并购绩效的因素,从而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1.3本文的研究视角

涉及证券市场的兼并收购按照并购主体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三种方式:

一是上市公司并购非上市公司;

二是非上市公司并购上市公司,也就是上市公司控股权转让,即通常所说的买壳上市;

三是上市公司并购上市公司。

第三种并购行为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还不具有普遍意义,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前两种并购行为的绩效。

国外学者在研究中并未对“绩效”给出明确的定义。

本文认为绩效就是某一行为或事件所产生的后果、效果。

对企业来说,并购绩效就是并购行为使企业价值发生变动的效应,企业价值增加,说明并购绩效为正,企业价值降低,说明并购绩效为负。

基于此,本文研究并购绩效实际上主要是研究市场并购行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1.4本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的目的是对我国证券市场并购行为的微观和宏观绩效做出基本评判,为了获得具有说服力的结论,我们采用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以实证研究为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的方法。

因为纯粹的规范研究可能会流于空洞,缺乏说服力;

而纯粹的实证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缺陷:

研究过程和结果会受到特定样本和时间段的影响,因此不可能捕捉到并购事件对企业价值的全部影响。

定性研究有助于我们掌握并购事件从那些方面影响了企业的价值,而定量分析则有助于我们判断并购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程度。

对于如何衡量公司经营绩效,国外一般有两类方法,一种是事后股价变动分析法,即衡量中长期股价和股票收益率的变动;

另一种是经营业绩分析法,即针对财务报表和会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这两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