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沈献初教学视频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8135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0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韵学沈献初教学视频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音韵学沈献初教学视频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音韵学沈献初教学视频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音韵学沈献初教学视频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音韵学沈献初教学视频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音韵学沈献初教学视频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音韵学沈献初教学视频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韵学沈献初教学视频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音韵学沈献初教学视频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还如,史记中

“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日:

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首鼠两端”一直说到清朝末期“带头的老鼠出来探查,左右看”的意思。

其实是“踌躇”“犹豫”的意思。

逶迤八十三形,崔嵬十有五体。

写法太多,难辨。

再如,望洋:

茫洋:

茫然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看,去声,则古语“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所以读平声,再如“草色遥看近却无”“闺中只独看”也是如此。

重,当读重量的重。

日薄西山,中薄当读(破音),是指水和草木相接的地方。

陆游的“东风恶,欢情薄”其中薄也当读(破)。

薄(破)促,短暂接触。

在乎=在于,因为古语中于=乎。

鼠,最后一笔是老鼠的尾巴。

4

音韵学的变化

先秦:

孔子《论语》是对话,谁都一听就懂。

但秦朝焚书坑儒后,难懂了。

所以汉代主要做训诂。

音韵学的变化原因:

语音发生了变化;

因声求义;

东汉佛经传入后翻译过程读音发生了变化

三国各自方言土音,晋代门阀制度,限制了文人从政的期望,只好著书立说,大造汉语文化;

南北朝被一统之后的隋朝,为统一语言,出现《切韵》。

《切韵》作者陆法言。

在当朝权威学者颜之推和萧该主持的南北对话中,陆法言记录下来。

后来,陆法言退休后在借用当时广大的韵书的帮助,订正而得《切韵》。

《切韵》的产生对后世的诗歌、科举等都有极大的推动。

音韵学重点就是搞懂《切韵》音系。

5.

武则天为巩固政权大推科举,从而产生《唐韵》。

宋代出现《增广切韵》,而后又有《集韵》比前收字翻倍。

后来出现《平水韵》,用到至今。

音韵学的分类

上古音====两汉及前---------古音学

中古音====魏晋南北朝到宋末-------今音学

近代音====元朝到清朝

等韵学,把韵分成等。

音韵学的三把尺子:

古尺====广韵

公尺====国际音标

市尺====普通话的汉语拼音

6

学好音韵学,必须要有个参照系。

如古人说:

观其伴,知其类。

国际音标ipa是通用的。

音变情况。

如:

会稽(读作快基或贵基)hui---gui---kuai

地名总会发生音变。

番禺(念攀于),吐蕃(念土波)。

历史音变/实意分化/音声别意/构词

48个国际音标表

在英语国际音标中一共有48个音标,每个音标写法和读法上均有区别,下面附上元音和辅音工48个国际音标表供大家参阅。

7.国际音标和各种名词解释。

48个英语音标表中的元音共20个,而元音又分类为长元音、短元音和双元音。

长和短元音在读法上相似但不相同,写法上有些也类似,在学习音标的时候可以参考音标表进行对比学习,这样学习效率也会高很多。

国际音标中有辅音28个,这里说的是英语音标辅音而不是普通话里面的声母,有少数学生会混淆搞错。

这里提到普通话中的拼音问题,区别是汉语拼音b、p、m、f的发音比英语音标/b/、/p/、/m/、/f/多一个//音;

j、q、x、z、c、s、r比英语音标/dF/、/tF/、/F/、/dz/、/ts/、/s/、/W/、/z/、/T/隔开一个/i/音。

如果这里看不懂可以忽略掉,这里的说法也是一家之言,没有什么科学性。

至于辅音的发音规则,请查阅本站其它资料。

7

国际音标的原则:

一符一音。

8.

音素是自然发出的音,可以被切分的。

音位是一定语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中[A]是句中单独成立的“阿”,只有一个音位,而不是只有一个音素。

前[a],后跟[n].

后[a].写法是汉语拼音的形式。

三个是三个因素,汉语拼音中只有一个音位。

[n],[l]两个不同的因素,也是两个音位。

再如,[z][zh],在北方话里,是两个音位两个音素;

在四川话里,是一个音位,两个因素,一个正体,一个变体。

不同的历史时期,语音系统里的音位是不一样的。

语音的基本单位:

字母,音素,音位,音位变体

语音的生理属性:

发音器官(一类,肺/支气管/气管。

这是发音的动力器官。

二类,喉头/声带。

发音的方式:

堵塞,摩擦。

三类,口腔/鼻腔。

元音是乐音,辅音是噪音。

辅音中声带振动的叫浊辅音,不振动的叫清辅音。

9

齿,为门牙;

牙,为大牙。

齿,有排列的意思。

序齿列班。

齿音在最前面,牙音在后面。

元音是被气流冲击造成声带颤动形成的乐音性的音波。

所有元音都是浊音。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发元音时,气流在中途不受明显的阻碍。

发元音是声带是颤动的。

发元音时,除声带紧张外,发音器官的其他部位都是均衡的状态。

发元音,肺部用力不大。

元音有响度。

元音的分类:

舌头前后移动

舌面移动高度

口腔开闭程度

双唇圆展程度

10.

第一标准元音即八个等距离标准元音[i][e][ẫ][a][拼音a][反c][o][u]。

[i]舌面前不圆唇高元音。

发音特点:

舌尖下垂靠近下齿背,舌面前部向硬腭前部抬起保持一个小通道,舌头边缘与前臼齿接触,嘴角向两边拉开,双唇呈扁平形,口腔开度与舌面高度一致。

[拼音a]舌面后不圆唇低元音。

[ɔ]的发音特点:

舌尖稍微抬起并离开下齿背;

舌面后略向后缩,并略向上抬起,比[ɑ]略高略后;

舌边不与臼齿接触;

嘴角向中央靠拢,双唇呈较大的圆形,口腔开度与舌位高度一致。

[o](舌面后圆唇半高元音)的发音特点:

舌尖稍抬起离开下齿背;

舌面后部向后缩并略向上抬起,比[ɔ]略高略后;

舌面后的边缘与臼齿接近;

嘴角向中央靠拢,双唇敛成较小圆形,口腔开合度与舌位高度一致。

11

第二标准元音:

次标准元音

[y]舌面前圆唇高元音。

[ɸ][œ][][ɒ][ᶺ][][ɯ]

第三标准元音:

中介元音

12.

央元音[ə]

舌尖元音[ï

]包括翘舌和平舌跟的两个情况。

[i][ɿ][ʅ]三个音素一个音位。

后两个也有圆唇音,对应的是[ʮ][ʯ]

元音的基本性质:

元音气流不受阻碍;

都是带音(声带颤动)的;

发元音时各部位都均衡紧张;

发元音时肺部用力不大;

每一个元音但念时都有一定的响度。

国际音标的辅音

辅音的基本性质:

气流在通过喉部通向口鼻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阻碍;

有些辅音是带音的,有些不带音;

发辅音时发音器官中构成阻碍的部位特别紧张;

由于有阻碍,气流不能自由通出,发辅音时肺部用力比元音大,气流也强一些;

大部分辅音没有元音那么响亮,每一个元音单念时都有一定的响度,辅音则相对弱些,因而在辅音教学时要带上某个元音来念,但理论上每个辅音都是可以单念出来的。

辅音是帮助元音成音节的。

区别性特征,是语言学的任务。

13.

辅音发音的过程:

成阻阶段-----持阻阶段=====除阻阶段

辅音的发音方法

A组气流受阻的状况----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颤音闪音边音

B组声带的状况----浊辅音清辅音清声母==阴平浊声母==阳平

声带颤动:

浊声母声带不颤动:

清声母

C组气流通过声门的状况----送气音不送气音

送气不送气是汉语声母的重要区别性特征。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字母z[ʦ]塞擦音

辅音分类:

11组

1双唇辅音:

2唇齿辅音:

3齿间辅音

4舌尖前/舌尖中辅音

5舌尖后辅音

6混合舌叶音

7舌面前辅音

8舌面中辅音

9舌面后辅音

10小舌辅音

11后壁辅音

14.

双唇辅音:

[p]帮(双唇不送气清塞音,全清)[pʰ]滂(在前者送气,次清)[b]并(双唇不送气浊塞音,全浊)[m]明(次浊)[ɸ](吹蜡烛的声音,几乎无声)双唇不送气全清擦音fv[β](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出声)全浊擦音[w]

唇齿辅音:

[pf]非(如向下吹蜡烛)[pf'

]敷[bv]奉[ɱ]微(上齿咬下唇发[m])[f]

齿间(舌头咬在齿间)辅音:

英文this

[θ]清[ð

]浊[tθ][tθ́][dð

]

15.

舌尖前辅音:

舌头音:

[t]端[t́]透[d]定[n]泥[l]

齿头音:

精[ʦ](汉拼z)清[ʦ́]从[dz]心[s]邪[z]

方法

部位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唇音

重唇

帮[p]

滂[ṕ]

並[b]

明[m]

 

轻唇

非pf]

敷pf́]

奉[bv]

微[ɱ]

舌音

舌头

端[t]

透[t]

定[d]

泥[n]

舌上

知[ȶ]

徹[ȶ́]

澄[đ]

娘[]

齿音

齿头

精[ts]

清[ts]

从[dz]

心[s]

邪[z]

正齿

舌尖后清不送气擦音[ʂ](心的翘舌)

舌尖后不送气浊擦音[ᶼ](邪的翘舌)

舌尖后不送气清塞音[t]

舌尖后不送气浊塞音[t́]

[ɖ]

[tʂ]汉拼的zh

[tʂ́]汉拼的ch

[dʂ]发音同“直”

16.

[t][t́][ɖ][tʂ][tʂ́][dʐ][ɳ][ɽ][ɭ][ʂ][ʐ][ɻ]

混合舌叶音:

舌尖与舌面前混合的地方叫舌叶,舌尖与舌面同期作用来发音,发音时,双唇微向前突出,舌尖与舌面前抬起并靠近齿龈后。

[ʃ](音同“休息”的息)清辅音[ʒ]前者的浊辅音

广东话诗[ʃi]

舌面中辅音

[c]读克清辅音[ć]次清辅音克[ɟ]读谊浊辅音[j]读谊次浊辅音

[k]读哥清辅音[ḱ]次清辅音[g]读格浊辅音[ŋ]=ng

17.

[ȶ]舌面前不送气清塞音

小舌辅音:

舌尖后缩,舌根抬起与小舌接触,截住气流,使气流冲开小舌和舌根发音。

[q][q́][ɢ][ɴ][ʀ][χ][ʁ]

[ʀ]小舌颤音:

气流冲击小舌,使它不断颤动,肌肉放松,声带颤动。

[ħ][ʕ]喉壁辅音(咽音)

[ʔ]声门不送气清塞音

入声:

[-p](音波)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t](音嘚)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

[-k](音哥)舌面后不送气清塞音

开音节的后面加一个塞音收尾。

入声韵诗收塞音韵尾[-p-t-k]的韵,今普通话中已没有入声韵,但很多汉语方言,尤其是南方方言仍有所保留。

入声韵从中古到现代汉语方言发生了多种不同形式的变化。

雪,现在是阳平,中古是入声。

满江红全是入声。

18.

辅音分两种:

A肺部气流B非肺部气流

非肺部气流

吸气音

内爆音

挤喉音

ʘ双唇

ɓ双唇音

꡶齿音

ɗ齿/龈音

ṕ双唇音

后龈音

f硬腭音

t́齿龈音

腭龈音

ɠ软腭音

ḱ软腭音

꡷齿龈边音

ɢ小舌音

ś齿龈擦音

肺部气流

双唇

唇齿

齿

龈后

卷舌

硬腭

软腭

小舌

爆发音

Pb

Td

t

ʔ

鼻音

M

ɱ

/n

ɳ

ɲ

ò

ɴ

颤音

ʙ

ɾ

ʀ

闪音

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