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教学科研系列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大连理工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申报教学科研系列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大连理工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报教学科研系列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大连理工大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简况
姓名
王红阳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82-05
政治面貌
党员
专业技术
职务
讲师
任职时间
2010.12
进校时间
出生地
辽宁省沈阳
最后学历、毕业学校、专业、时间
研究生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2010-12
最后学位、毕业学校、专业、时间
博士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2010-12
从事专业
焊接技术与装备
本人所在
队伍情况
(填写姓名)
教授(研究员)
副教授(高工)
讲师(工程师)
其他
刘黎明
宋刚、张兆栋
学习简历及工作履历(竞聘副教授岗位人员须填写工程实践经历):
学习简历
2000.09-2004.07大连理工大学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学士
2004.09-2010.12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直博)博士
工作履历
2010.12-2013.03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师资博士后
2010.12-至今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2013.06-至今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
参加工程实践时间:
2012年04月至2013年12月
工程实践所在企业
中桥硅谷园科技开发(营口)有限公司
工程实践研究项目
辽宁省工业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项目
二、主要人才培养和教书育人贡献;
重要学术贡献、创新成果、科学价值或社会经济意义;
国内外同行专家评价(限两页)
本人2010年12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2011年3月-2013年3月开展师资博士后工作,2013年4月升职为讲师,作为刘黎明教授负责“先进焊接技术平台”的核心人员,主要开展轻合金异质结构焊接技术及应用研究。
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教学工作
1.2012-2013年负责本科认识实习工作,合计32学时,63人
2.承担本科生焊接技术及材料成型原理课程的助课任务
3.作为项目参加人参加2011年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
(二)科研工作
1、轻合金与异质材料高能束连接技术研究
申请者以“先进焊接技术平台”为依托,围绕平台绿色焊接制造方向,开展镁合金、铝合金以及钛合金等轻质合金与异质材料的高能束焊接技术研究,促进轻量化结构在航空航天及车辆领域的推广应用,主要研究成果列举如下:
(1)开展镁铝异质金属激光胶接焊技术,揭示了胶粘剂及合金元素对镁铝异质高能束焊接熔池的影响机制,开发了镁铝异质金属焊接专用焊接材料。
●发现有机胶粘剂改变材料表面状态影响激光与材料作用的物理现象;
揭示有机胶粘剂改变镁铝异质界面,减薄金属间化合物层,使金属间化合物弥散分布的规律。
以上述成果为基础,申请者获得201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的首届“上银机械优秀博士论文奖”佳作奖(焊接领域唯一)。
●揭示了合金元素与胶粘剂复合作用对于镁铝金属间化合物形成过程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合金元素与胶粘剂有机融合的镁铝异质金属专用焊接材料,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依据上述结果,申请者在Materials&
Design(2013,IF:
2.92),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2011,IF:
2.15)等本学科领域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申请者研究成果得到国际知名学者的广泛关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终身教授微连接首席科学家NormanZhou以及加拿大瑞尔森大学终身教授D.L.Chen等先后在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A(2013,IF:
2.01)上引用申请者多篇文章,认为“刘和王等人提出了一种新型复合连接技术,揭示了胶粘剂对镁铝焊接影响机制”;
印度理工学院教授Manna,I,在InternationalMaterialsReviews(2013.IF:
7.48),发表关于激光加工的综述性文章,对申请者开展的激光胶接焊技术进行全面介绍;
德国UnivBayreuth(拜罗伊特大学)材料研究中心主任,终身教授Glatzel,U在焊接制造领域权威期刊ScienceandTechnologyofWeldingandJoining,引用申请者4篇论文,证明其研究成果。
(2)拓展高能束胶焊技术应用领域,实现了镁合金和钢铁及铝合金钢铁等轻合金与异质结构高性能连接。
●提出了基于复合中间层设计的高能束胶接焊思想,建立了新型复合连接结构,应用该方法使得异质轻合金的连接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以上述成果为核心内容申请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
51304034);
●开展镁合金、铝合金等轻质合金与黑色金属连接技术研究,镁合金和钢铁的连接性能达到镁合金母材的90%以上,构件力学性能达到工程应用水平,相关研究成果被作为中-美-加“镁质车体前端结构研究与开发”国际合作项目的重要技术进行介绍;
●在激光胶接焊的基础上,将胶粘剂引入到激光-电弧复合焊接过程中,提升激光-电弧复合热源的焊接能力,满足轻合金与异质结构的焊接需求,以上述成果为主要创新点之一,获得2012年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二等奖(申请者排序第四).
2、高端焊接技术及成套装备应用
(1)围绕高端焊接技术及成套装备开展基础焊接技术研究及装备设计制造
申请者积极配合团队负责人开展高端成套焊接装备推广应用工作,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的“低能耗激光-电弧复合柔性焊接装备集成技术”项目,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国内知名院士专家鉴定,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低能耗激光-电弧复合柔性焊接技术”属于国际首创;
(2)开展大气环境钛合金结构件焊接应用研究
申请者发现了大气环境下钛合金焊接过程的氧化机理,保护气体浓度及状态对钛合金焊缝表面及背面氧化的影响规律,通过调控保护气流动方式及流动速度,实现对钛合金T型结构件的有效保护,提高钛合金结构件的整体性能,开发大气环境下成套钛合金结构件焊接保护装置,相关研究成果在飞机制造企业得到应用,以上述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撰写焊接年会论文,得到国内同行一致认可,并将论文推荐为全国焊接年会年度优秀论文。
(3)推动成套焊接装备在工程制造领域实际应用
申请者作为主要研究成员开发的成套焊接装备参加全国最大的北京.埃森焊接展览会,与国际知名焊接制造厂商CLOOS、Fronius等企业同台竞争,国内外140余家企业前来咨询洽谈;
在上述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本人作为主要人员先后参加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船舶分段立体结构件成形成套装备”以及“飞机钛合金尾段制造关键成套装备研制及示范应用”等国家级项目,主要负责相关成套焊接装备关键部件设计和开发制造。
3、团队及平台建设
作为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团队平台建设,先后获批组建“辽宁省先进连接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辽宁省高等学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2012)、“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2013)等多个创新平台和创新基地。
以上述平台为基础,重点围绕异质金属焊接基础理论及创新技术开展研究,丰富本学科的研究领域,促进学科研究技术的发展。
综上所述,申请者入职以来;
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博士后基金面上、辽宁省工业企业科技特派员项目以及作为核心人员参加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省部级和企业项目共计9项,本人承担经费合计125万元;
近两年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检索论文6篇,EI检索论文7篇,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二项以及个人奖励1项。
三、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基本情况
3.1人才培养情况
指导博士生
毕业人数:
指导硕士生
在读人数:
指导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完成人数: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在研人数:
在学人数:
培养的学生获奖励情况
国家级以上
省部级
校级
教学
何年何月至
何年何月
讲授课程名称或其它教学任务
课程性质
学生
人数
学时数
本
科
生
总计
研
究
讲
座
助
课
2013-2014
(1)
材料成型原理
必修
61
24
焊接技术
136
指导本科生实验、实习、竞赛、第二课堂等实践环节
2012-2013(3)
认识实习
21
32
指导青年教师A/B角授课
教务员审核签字:
3.2教育教学研究主要成果统计
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共计篇
前两名作者篇
第一作者篇;
通讯作者:
篇
CSSCI收录:
篇
其
中
国外学术期刊篇,第一作者篇;
国内学术期刊篇,第一作者篇;
国内外学术会议篇,第一作者篇;
大会特邀报告:
次
出版教材共计部(其中作为主编部,国家级规划教材部)
鉴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共计项(其中国内外先进水平以上项)
奖
励
项
目
获奖级别
获奖项目总数
其中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四等奖
总人数
排序
国家级
教学名师奖励
教学成果奖励
教材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