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红外线接收发送装置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588050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红外线接收发送装置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红外线接收发送装置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红外线接收发送装置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红外线接收发送装置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红外线接收发送装置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红外线接收发送装置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三红外线接收发送装置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红外线接收发送装置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红外线接收发送装置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2设计过程

 

通常,红外遥控器是将遥控信号调制在38k赫兹的载波上,经缓冲放大器发送至红外发光二极管,转化为红外信号发射出去。

二进制脉冲编码形式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是PWM码和PPM码。

此次我们将采用比较容易实现编码解码的PWM编码。

图1红外遥控系统框图 

2.1红外发射电路

红外发射器是用专用于红外遥控应用而设计的一款专用芯片LC7461,根据PWM编码格式该款属于脉冲宽度调制电路,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以不同的周期和间隔分别表示0和1,lc7461产生的遥控编码是连续的42位二进制码组,其中前26位是用户识别码,能区分不同的红外遥控设备,防止不同机种遥控互相干扰,后16位为8位操作码和反操作码,用于核对数据接收是否正确。

红外遥控芯片LC7461引脚数为24,主要有两个晶振引脚,8*4键盘引脚,代码设置输入引脚和红外发射LED输出驱动引脚组成。

红外遥控编码遥控芯片的键盘是有KIO-KI3和时间信号输出引脚KO0-KO7按键键盘组成。

图2C7461引脚图

2.2通信信道

红外无线数字通信的信道泛指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空间。

由于自然光及人工光源等背景光信号的介入,信号源以及发射、接收设备中电学或光学噪声的影响,红外无线数字通信在某些场合的通信质量较差,需要采用信道编码技术来提高抗干扰能力。

在红外线通信系统中,由于红外发射器的发射功率较小,而且信号采用红外线进行传输,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些因素导致了红外接收器的信号很弱,并且电平变化范围较大。

因此,低噪声的前置放大器设计和自适应的码元判决电路是必须的。

低噪声的前置放大器一般选用输入阻抗较高的场效应管放大器,并要求带宽大,增益高,噪声低,干扰小,频率响应与信道脉冲响应匹配。

自适应的码元判决电路能自动跟踪输入信号电平的变化,得到最佳的阈值电平,并根据此阈值电平对信号进行判决,将其变换为数字电平之后进行解码,恢复原始信号。

同时,为了滤去低频噪声及人为干扰采用带通滤波器,为了与调制特性匹配并消除码间干扰常采用均衡技术,为了获得较大的光接收器工作范围及瞬时视场采用球形光学透镜。

这些措施都是将有利于红外无线通信质量的提高。

2.3红外串行通信接口的设计

单片机控制的红外通信系统主要有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以及单片机89C51三部分组成,单片机本身并不具备红外通信接口,可以利用单片机的串行接口与片红外发射和接收电路,组成一个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红外串行通信接口。

2.4发射部分设计

红外发送电路包括脉冲振荡器、三极管和红外发射管等部分。

其中脉冲振荡器有NE555定时器、电阻和电容组成,用于产生38kHz的脉冲序列作为载波信号,红外发射管HG选用Vishay公司生产的TSAL6238,用来向外发射950nm的红外光束。

其发送的过程为:

串行数据有单片机的串行输出端TXD送出并驱动三极管,数位“O”使三极管导通.通过有NE555构成的多谐振荡电路调制成38kHz的载波信号,并利用红外发射管以光脉冲的形式向外发送。

数位“l”使三极管截止,红外发射管不发射红外光。

NE555构成的多谐振荡电路的振荡周期公式为T=O.693(R1+R2)C,其中,R1为充电电阻,R2为放电电阻,C为充电电容。

图3红外遥控发射电路

2.5红外接收器的设计

红外接收电路选用专用红外接收模块SM0038。

该模块是一个三端元件,使用单电源+5V供电,具有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输入灵敏度高、对其他波长(950nm以外)的红外光不敏感的特点,其内部结构框图如图所示

图4SM0038内部电路图

SM0038的工作过程为:

首先,通过红外光敏元件将接收到的载波频率为38kHz的脉冲红外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由前置放大器和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进行放大处理。

然后,通过带通滤波器进行滤波,滤波后的信号由解调电路进行解调。

最后,由输出级电路进行反向放大输。

其工作过程:

单片机通过TXD发出串行数据,通过由lc7461构成的多谐震荡电路产生38kHz脉冲序列作为载波信号,通过红外发射管将信号以950nm的红外光束发出,红外接收模块SM0038将接收到的光脉冲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发大、滤波等处理后送给解调电路进行解调,还原为二进制数字信号后输出到单片机的RXD口。

单片机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将相应的数据显示在数码管上。

这样,一个单片机控制的红外通信系统就实现了通信。

为了保证红外接收模块SM0038接收的准确性,要求发送端载波信号的频率应尽可能接近38kHz,因此在设计脉冲震荡器时,要选用精密元件并保证电源电压稳定。

图5红外遥控接收电路

3单片机控制的红外通信的总程序

3.1红外线接收发送流程图

图6红外遥控发射流程图

3.2红外发射发送程序

#include<

reg52.h>

#defineuintunsignedint

#defineucharunsignedchar

Voiddelay(uintx)

{

Uinti,j;

For(i=x;

i>

0;

i--)

For(j=200;

j.>

j++);

}

Voidmain()

P0=0×

ff;

P1=0×

00;

P2=0×

P3=0×

While

(1)

Do{}whilep3^2);

Delay(50)

If(p3^2==0);

Delay(5000);

Else{}

3.3红外遥控接收流程图

图7红外遥控接收流程图

3.4红外遥控接收程序

/*****读按键值****/

instrins.h>

#definenop()_nop—()

Uchartemp,numa,numb,flag;

Sbitb0=B^0;

Voiddelay(charx)

Chari,j;

For(j=205;

j>

j--);

Dealy1()

UcharI;

For(i=75;

Voidmain()

EA=1;

IT0=1;

EX0=1;

while

(1)

Do{}

While(flag=0);

Flag=0;

P1=nima;

Voidint()interruput0/************进入中断***/

Uchara,b,c;

Flag=1;

EA=0;

For(a=10;

a>

0;

a--)

Delay

(2)

If(p3^2==0)gotoout;

Do{}

While(p3^2==0);

Nop();

Delay(10);

For(b=26;

b>

b--)

While(p3^2);

Delay

(2);

CY=P3^2;

IF(CY==1)

Delay

(2);

Delay

(1);

While(p3^2==1);

Else{}

B=0;

For(c=8;

c>

c--)

While(p3^2==0);

B<

<

1;

b0=p3^2;

if(p3^2==1)

Delay1();

Numa=b;

=1;

Bo=p3^2;

If(p3^2==0)

Delay1();

While(p3^2);

Numb=B;

Temp=muna+numb;

If(temp!

=0×

ff)

Numa=numb=0×

out;

nop();

总结

经过近两周的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我的这次课程设计,在做设计的过程中,让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对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让也我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文中肯定有错误的地方,还请老师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当之处,使我能做出改正,进一步提高。

在本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跟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当然也离不开自己的艰苦努力,终于按时完成了本次课程设计。

在此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让我明白踏实努力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成功源于不懈努力。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的自我提高,为将来的在电子领域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感受颇深,了解到很多不曾接触的知识,让我深刻的明白理论和实际重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会踏实实干,努力奋斗,把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信一定会取得不俗的成就。

致谢

首先,非常感谢吕运朋老师在做课程设计过程中给予的细心指导,深入浅出的讲解,为我顺利完成本次课程设计提供了很大帮助,让我对单片机领域有了全新理解,与此同时在吕老师的指引下,我学习到了很多,和吕老师交流学习过程中,我深深被吕老师渊博知识见解折服,同时让我学会了独立思考,积极反思,让我明白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取得成功,不断发掘自身能力,以吕老师为榜样,积极探索,不断提高自己个人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同时也感谢在我遇到苦难无私帮助我的同学和老师,我能够顺利完成本次单片机设计离不开他们的慷慨付出,也非常感谢我们的学校为我们提供这一学习平台,让我们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与实践当中,让我们受益颇深。

最后,再次真诚的感谢敬爱的吕运朋老师!

参考文献

[1]胡汉才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6

[2]楼然苗51系列单片机设计实例[M]航空航天出版社.2003.3

[3]何立明单片机高级教程[M].北京:

北京航空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