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587757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二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案 人民版必修2Word文档格式.docx

(2)行业

①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

②面粉业是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业,除扩大内销外,还大量出口。

③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重工业也有一定的增长。

3.特点

(1)地域: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2)结构:

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3)地位

①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②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

4.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易错提醒]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并非所有的列强都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比如,日本和美国都加紧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所以,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是欧洲列强。

1912~1919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准备和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要误以为主要是由于辛亥革命的推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走向萧条,从反面说明这一问题。

二、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

①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

②官僚资本依靠国家权力压迫民族工业。

③苛捐杂税:

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2)外因

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的洗劫和破坏。

②中国外贸大量入超,使民族工业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原料。

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新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美国几乎垄断了中国的资本市场。

(1)抗日战争中,沦陷区民族工业受到毁灭性打击,大量民族企业内迁,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

(2)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

[名师指津]

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官僚资本的压迫、美国的经济侵略,严重影响了民族工业的资金投入、市场销售,说明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得到健康发展。

[概念阐释]

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主题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史料 1913年与1919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

千元)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史料解读]

史料说明民国初年民族工业中轻工业、重工业都有发展,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问题思考]

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并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提示 

(1)状况:

出现短暂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

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但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

(2)原因:

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开辟道路;

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群众性的反帝斗争,“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运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

2.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史料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史料法币购买力的变化表明国统区恶性的通货膨胀,这将对民族工业造成沉重的打击。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提示 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动荡;

中美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利于美国经济侵略;

四大家族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

国民政府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

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1)发展的特点

①时间短暂。

从1912~1919年,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兴旺似昙花一现,只能是“短暂春天”。

②发展不平衡。

轻工业尤其是纺织业、面粉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③地区分布不合理。

民族工业大都集中在沿海一带,而广大的内地较少。

④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

与封建经济相比,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

(2)影响

①使资产阶级队伍壮大,促进了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的潮流及新文化运动。

②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提供了阶级基础。

1.(2017·

4月浙江学考)20世纪初叶,上海市教育局制作歌词分发各界传唱,其中有“神州大陆天产多,手工品真坚固,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

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切实做”。

歌词意在(  )

A.提倡国货抵制洋货

B.倡导教育救国须从实业做起

C.希望民族产业改进提高

D.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切实做”可知,作者希望民族产业有所改进和提高,故C项正确;

提倡国货并不代表抵制洋货,故A项错误;

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D项不是歌词的本身目的。

2.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代

进口火柴(万罗)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

2383.58

10

4.92

1915

2097.34

9

3.30

1916

2062.07

4

1.42

1917

1559.43

8

5.47

1918

1334.08

3

0.66

1920

848.43

23

9.67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解析 题干中的表格数据反映了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折射了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故C项正确。

导致1914~1915年工业发展的直接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故A项错误。

从1914年到1916年,火柴进口量递减,但从新厂数和厂均资本额来看,并未呈现递增态势,故B项解读错误。

反对“二十一条”发生在1915年,故排除D项。

3.下图为民国初年上海市场进口日纱销售数据统计,导致上海市场日纱销售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

A.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解析 民国初年,日货充斥中国,国人掀起抵制日货行动,导致图中日货在中国销售的减少,故C项正确;

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4.如图为当时“国统区”的一幅反战漫画。

其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是(  )

A.帝国主义的搜刮

B.封建势力的勒索

C.政府的变相掠夺

D.官僚资本的压榨

解析 图片中的“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造成货币大幅度贬值,工商业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故选C项。

5.(2016·

10月浙江学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上海的商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全市,密度和广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商业行业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成为中外闻名的“万商之海”。

根据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从1912年到1921年,上海的进出口净值从3.6亿关两增至6亿关两,十年间的平均比重占同期全国总额的40%以上。

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达18.1485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

——据《上海通史》等整理

上海是近代崛起的工商业城市,其经济举足轻重。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答案 特点:

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

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

解析 据材料一“上海的商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全市,密度和广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商业行业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成为中外闻名的‘万商之海’”得出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

据材料一“从1912年到1921年,上海的进出口净值从3.6亿关两增至6亿关两,十年间的平均比重占同期全国总额的40%以上”得出上海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

[对点练]

考点1 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

1.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

A.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B.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D.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答案 D

解析 洋务运动是以洋务派为主导,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实业救国的主体是来自民间的私人资本主义企业,故A项错误;

洋务派不承担民主革命重任,维护的是清王朝的统治,故B项错误;

洋务派只是以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为主,并未推动政治体制的变化,故C项错误;

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均是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被动进行的,故D项正确。

2.1912~1919年时值北洋军阀统治中国,这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是(  )

A.开始产生B.迅速发展

C.日益萎缩D.陷入绝境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迎来“短暂春天”。

所以B符合题意。

3.(2018·

安吉上墅高中学测)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也确实创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社会提倡使用国货

D.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答案 A

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出现初步发展。

“1916年”清政府早已垮台,A项不属于原因,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项。

其他三项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4.1920年同1913年比较,中国厂矿数和资本额分别增加了152%和51.3%。

促使这种增长的国内因素是(  )

A.洋务派大力投资兴办了新式企业

B.戊戌变法中成立农工商总局

C.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经济建设

解析 注意题干时间“1920年”“国内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促使民族工业发展的国内因素是政府鼓励发展实业及实业救国思潮影响,故选C。

5.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减少。

这主要是因为(  )

A.洋务运动的推动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中国人民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D.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解析 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1914~1920年”可以分析,出现材料所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