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重要人物观点文档格式.docx
《教育学重要人物观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重要人物观点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道”为求师的标准。
三、理学教育思想代表人物:
朱熹:
1、南宋著名教育家。
编撰《四书章句集注》。
2、教育作用:
存天理,灭人欲。
论“大学”和“小学”——小学打基础,大学是小学的深化。
小学“学事”,大学要“明理”。
3、朱子读书法: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王守仁:
1、教育作用:
为善去恶,“致良知”。
2、教育原则:
随人分限所及,即教学要顺应儿童诗集能ilhe性情,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3、论教学:
“六经皆史”的教学内容。
4、论儿童教育:
强调教育应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四、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
黄宗羲:
主要观点——公其非是于学校
。
学校不仅培育人才,改进社会风气,还应该评论国家大事。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体现了民主的思想,是近代议会思想的萌芽。
颜元:
1、主持河北漳南书院。
主张培养“实才实德之士”,实行分斋教学(分科设教),教学内容为以“六艺”为中心的三事、六府、三物。
2、强调“习行”的教学方法——亲自观察与实践、人获得知识的目的在于“实行”、“实用”,“习行”是培养经世人才的主要途径和教学方法。
五、近代教育思想:
康有为:
1、教育改革主张——废除八股、创办学校,改变教育内容,传授科学技术。
2、《大同书》教育思想:
废除私有制和等级制,倡导公养、公教
,重视学龄前教育,主张男女教育平等。
梁启超:
开民智,伸民权。
教育目的:
培养“新民”。
2、论学制:
最早倡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来确定学制。
3、《变法通议?
论师范》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以专文论述师范教育的文章。
《变法通议?
轮女学》系统论述了女子教育问题,揭示了女子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论幼学》倡导用西方的教育方式来改革中国儿童教育。
严复:
教育作用:
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
文化教育观:
“体用一致”。
蔡元培:
1、教育方针——五育并举:
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教育。
2、北大改革:
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3、教育独立思想:
教育经费独立、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脱离宗教独立。
六、现代教育家的理论:
杨贤江:
1、教育本质——教育起源于实际生活需要,教育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
教育由经济、政治决定,对经济政治也有影响。
2、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使其成为一个“完成的人”。
黄炎培:
职业教育探索——《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标志黄炎培为代表的
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
职业教育作用:
谋个性之发展;
为个人谋生之准备;
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
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职业教育的目的: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职业教育的地位:
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
职业教育的方针:
社会化、科学化。
职业教育的原则:
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职业道德教育:
敬业乐群。
晏阳初:
1、四大教育——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
以生机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
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
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
2、三大方式——学校式教育、社会
式教育、家庭式教育。
3、化农民——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
农民化——知识分子彻底与农民打成一片。
梁簌溟:
1、乡村建设理论,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失调。
乡村建设是重建我们民族和社会新组织构造的运动,重点是乡村教育。
2、乡村教育的实施:
在山东邹平、菏泽建设实验区。
陈鹤琴:
1、活教育实验——1919年,创办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鼓楼幼稚园,主张“活教育”。
创办《活教育》杂志,标识“活教育”理论的形成。
2、“活教育”的目的: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3、课程论:
五指活动——儿童健康活动、社会活动
、自然活动、文学活动、艺术活动。
4、活教育教学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陶行知:
实践——1927年,办晓庄学校,确立“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1932年,在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
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收容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难童。
“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小先生制”,即知即传。
第三部分外国教育史
一、古希腊的教育
苏格拉底:
教育目的——培养治国人才。
伦理道德问题是苏格拉底哲学的主题,也是其教育思想的主题。
智慧即德行,德行可教。
苏格拉底方法:
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一个步骤组成的独特方法。
柏拉图:
教育即回忆。
《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最高培养目标是“哲学王”。
教育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
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是“寓学习与游戏”的最早倡导者。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灵魂论与教育——人的灵魂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理性的灵魂。
这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论上的依据。
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
天性、习惯、理性。
教育能发展人的理性。
二、古罗马的教育
西塞罗:
教育的目的:
培养雄辩家——需要广博的知识、修辞学修养、优雅的举止风度。
著作《论雄辩家》。
“人道”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
著作《雄辩术原理》。
培养雄辩家。
教学组织:
分班教学。
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劳逸结合。
教师观:
德才兼备、兼于教学的能力、宽严相济、耐心、因材施教的态度。
奥斯古丁:
基督教神父哲学的集大成者。
著作《忏悔录》。
主张“原罪论”。
三、欧美主要国家近代教育
洛克:
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代表作《教育漫话》。
认识论基础:
“白板论”。
教育内容:
体育、
德育、智育。
斯宾塞:
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代表作《教育论》。
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知识价值论;
教学方法原则:
遵循心里发展的特点。
爱尔维修:
法国启蒙运动主要派别——法国唯物主义者的重要成员之一。
观点:
教育万能论。
主张由国家创办世俗学校。
教育平等,教育民主化。
狄德罗:
法国人,肯定教育的作用,反对教育万能论,主张剥夺教会办教育的权利,推行免费的义务教育。
拉夏洛泰:
法国驱逐耶稣会运动主要倡导者,《论国民教育》阐述国家办学的思想。
第斯多惠:
被尊为“德国师范教师之父”。
影响人的发展三个因素:
天性、天资、教育和自由自主。
激发学生主动性,培养独立性,使人达到自我完善。
教学论:
形式教学(智力发展为主)与实质教学(传授知识为主),二者相互相成。
遵循自然、遵循文化、连续性与彻底性、直观教学。
论教师:
自我教育,有崇高的责任感,有良好的素养和教学技能。
乌申斯基:
俄国教师的教师。
教育的作用:
完善的教育可以大大发挥人类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力量。
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论教学:
知能结合;
古典和实科结合;
教学符合心里发展的特点。
直观性、自觉性和积极性、连贯性、巩固性。
贺?
拉斯:
美国19世纪杰出的教育家,“美国公立学校教育之父”。
应当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工作者。
体育、智育、政治教育、德育、宗教教育。
论师范教育,十分重视教师的培养,认为这是提高公立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福泽谕吉:
日本人,著作《劝学篇》《文明论概论》。
四、西欧近代教育。
夸美纽斯:
捷克伟大的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
代表作《大教学论》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宗教性——为来世生活做准备;
现实性——认识事物,享受现实的幸福。
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个人发展。
教育原则:
教育适应自然,教育要服从儿童成长和教学的客观规律。
“泛智”教育思想,第一次提出统一的学校体系,打破封建教育的等级制度,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上诗歌重大进步。
分作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六年
论学年和班级授课制。
直观性、启发求知欲、巩固性、量力性、系统性和循序渐进。
论德育教育,纳入一个崭新的概念——劳动教育。
卢梭:
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
《爱弥儿》提出了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的培养新人的教育思想。
性善论——社会破坏了
善行、良心,需要回归自然。
自然教育理论:
归于自然——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自然教育目标——培养“自然人”,即不受传统束缚,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
自然教育的原则:
婴儿期——主要是体育,健康的体魄。
儿童期——主要是感觉教育。
少年期——主要是智育和劳动教育。
青年期——主要是道德教育。
公民教育理论——培养忠诚的爱国者。
(×
)裴斯泰洛奇:
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孤儿的父亲,国民教育的创始人。
著作《林哈德和葛笃德》。
教育实践:
新庄、孤儿院、斯坦茨孤儿院、布格多夫小学。
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化”的教育家。
论要素教育,教育应从最简单的要素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建立初等教育各科教学法。
赫尔巴特:
教育学之父,近代教育科学的开拓者,也是近代教育心理化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传统教育的代表。
强调课堂,书本,教师三中心。
著作《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
西方第一个把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研究的思想家。
“统觉”理论。
据此提出了“相关”与“集中”的课程设计原则。
伦理道德学的五种道德观念:
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与报偿。
道德教育目的:
“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即道德教育是通过且只能通过教学产生实际作用。
道德教育包括“训育”和“儿童管理”
两方面。
训育分作四个阶段——道德判断、道德热情、到的决定、道德自制,相当于现在所说的知、情、意、行。
他提出的训育方法有,一是限制,二是赞许(奖励),三是责备,四是惩罚,五是建立有益健康的生活制度。
课程理论的基本主张:
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一致
文化纪元理论是儿童与课程维度设计选择课题的基础。
教学理论:
“专心”“审思”,他认为兴趣可分为四个阶段:
注意,期待,要求,行动,据此提出教学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福禄培尔:
德国著名教育家,幼儿园运动的创始人,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
教育的基本原理:
1、统一的原则2、顺应自然3、发展,4、创造。
教育的分期:
婴儿期为吸收期,感官发展为主;
幼儿期是智力的培育和保护;
少年期是学习期,使外部的东西称为内部的。
幼儿园教育方法:
基本原理为自我活动或自动性。
方法有社会合作、互助参与。
幼儿园课程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包括恩物(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作业(将恩物知识勇于实践)、运动游戏,自然研究。
马克思和恩格斯:
论
教育与社会关系——教育与人类的生产相联系,社会或社会关系决定教育。
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