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Word文件下载.docx
《野菜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菜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
说明:
茼蒿菜,花深黄色,状如小菊花,茎叶肥嫩,微有蒿气,故名茼蒿。
食用方法:
蒸菜疙瘩,就是麦饭,还可以做菜馍馍,应该很好吃。
第二张野菜答案:
野苋菜
苋菜叶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钙质,对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可起到促进作用,并能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防止肌内痉挛。
同时含有丰富的铁、钙和维生素K,可以促进凝血,增加血红蛋白含量并提高携氧能力,促进造血等功能。
苋菜还是减肥餐桌上的主角,常食可以减肥轻身,促进排毒,防止便秘。
同时常吃苋菜可增强体质,苋菜中富含蛋白质、脂肪。
糖类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所含的蛋白质比牛奶更能充分被人体吸收,所含胡萝卜素比茄果类高,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强身健体,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长寿菜”之称。
促进儿童生长发育苋莱中铁,钙的含量均比菠菜高,为鲜蔬菜中的佼佼者。
更重要的是,苋莱中不含草酸,所含钙、铁进人人体后很容易被吸收利用。
因此,苋菜能促进小儿的生长发育,对骨折的愈合具有一定的食疗价值。
同时也适宜于妇女和老年人食用,对牙齿和骨骼生长可起到促进作用;
苋菜对于维持正常心肌活动,促进凝血也大有裨益,这是因为它所含丰富的铁可以合成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有造血和携带氧气的功能,最宜贫血患者食用。
因此我国民间常将苋菜与马齿苋,一起视为骨折之人和临产孕妇的最佳食蔬。
nb09bn
山野菜之冠---柳蒿
多吃降压菜★少吃降压药
柳篙别名芦蒿、菠蒿、萎蒿、水蒿、减肥草、降压菜,主要分布在云南、江西、江苏和东北。
耐寒抗热,生长在山坡、荒滩、河边。
《诗经》和《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因此它是一种药食兼用的野菜,不但美昧可口,还能降血压、降血脂、养肝健胃、清热解毒消炎、瘦身轻身、生毛发,民间常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高血压、癌症等症病。
柳蒿有“山野菜之冠”、“救命菜”“可食第一香草”的美誉。
柳蒿食用可凉拌、炒腊肉、炒豆干等,柳蒿炒臭豆干是南京的一道古老名菜,过去皇上吃的贡菜。
如今柳蒿炒腊肉也成为上海的一道名菜。
柳蒿市场前景广阔,因为南京人已经启动了全国市场,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的菜市场可以看到柳蒿净菜的销售,正常价格为3两袋装2.5-5元,即可每市斤10元左右。
柳篙开发潜力不可小看,其超高产栽培潜力为1万公斤亩,每亩可以发生产茶叶100公斤(现市场价1200元公斤),还可开发饮料、酒等产品。
它是州个超高效益的种植和开发项目,即使作为常规菜,每市斤哪怕只卖0.5元,它也是甲个亩产值超万元的种植好项目。
柳篙栽培十分容易,全国皆宜,几乎无病虫害。
25-30天采收一次,全年梁次10多次,产量极高,又能均衡上市,又耐储运。
野菜柳蒿改家种南京农民创收10个亿。
第三届芦蒿节于2004年11月6日在江苏拉开大幕,这个由省政府和南京市政府组织的国际性会议每届都红红火火,这是因为小小野菜已经做出了大市场,销往了世界各地,国内50多个大中城市,已经将柳蒿作为高档绿色蔬菜,柳蒿菜已经成为国宴用菜,柳蒿酒、柳蒿茶已经成为许多国际性会议的指定用品。
几年来南京农民人工种植野菜柳蒿已经累计创收10亿元以上。
今年江苏柳蒿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由原来的单季栽培:
发展到秋伏栽培,并成功开发了芦蒿干、芦蒿酒、芦蒿茶等系?
列功能食品,产业链不断延伸。
每亩芦蒿的综合开发效益可望超过10万元以上。
◆植物形状与分布:
柳蒿芽别名蒌蒿,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嫩茎叶可供食用,清爽宜人,味美可口,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南北林缘湿地、河岸湿地、沼泽、柳林灌丛下等处。
是人们普遍喜爱食用的一种富有营养的风味野菜。
◆营养成分:
每100克柳蒿含水分87克、蛋白质3.6克、灰分1.5克、胡萝卜素139克、硫胺素0.0075毫克、维生素C49毫克、钙730毫克、铁2.9毫克、多种氨基酸259.54毫克。
◆功效:
柳蒿芽“味苦、辛、性湿”,有“破血行瘀、下气通络”功能,主要可治产后瘀血停积、小腹胀痛,且具有健脾、解毒、消暑的功能。
◆食用方法:
可酱拌、凉拌、炒鸡蛋、炖、涮、酥炸等。
清淡、清香翠绿、味道鲜美。
种苗:
百株80元,500株300元,1000株300元。
抗癌保健野生蔬菜——“蒲公英”
蒲公英(TaraxacummongoficumHand-Mazz)俗名黄花苗、婆婆丁、黄花地丁、耳瘢草等,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多采集嫩叶嫩茎供食。
蒲公英营养丰富,即可食用,又可入药,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野生菜。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和矿物质,全株含有胆碱、菊糖、天冬醇胺等,同时根部富含三萜醇,如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赛醇、蒲公英古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蒲公英性味甘平,无毒,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消肿的功效。
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等。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蒲公英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菌、致病性皮肤真菌及较强的利胆作用,还具有抗肺癌的作用。
虽然野生状况下产量不高,但引种栽培能够达到高产、稳产,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美国有专门的农场种植,因此,蒲公英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食用、药用植物。
蒲公英生命力极强,可耐—30℃的严寒,10℃以上可正常生长,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15-20℃,它具有活血消痛,清热解毒,消积化痰等作用。
近几年来,日本、美国和我国部分大中城市已把蒲公英作为名贵野生保健型蔬菜搬上了餐桌,可凉拌,作汤菜,做馅等及配菜均可,市场价每斤30元左右。
现在可大力开发,大有前途。
如天津市一农民种植一亩大棚蒲公英蔬菜,居然卖了3万多元。
可助消化,增食欲,治疗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可防治肺癌、胃癌、食管癌及各种肿瘤。
野生蒲公英种子:
500粒50元,万粒260元。
多倍体大叶蒲公英种子:
500粒60元,5000粒150元。
解毒、明目蔬菜—马兰头
马兰头是菊科马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鸡儿肠、路边菊、泥鳅菜等,以嫩茎叶供食。
马兰头茎嫩叶肥,清香可口,我国自古就作蔬菜食用。
据现代科学分析,马兰头的营养并不亚于盘中常蔬,可谓野菜中上品。
尼克酸、胡萝卜素约是番茄的4倍。
维生素C含量甚至超过了柑橘类水果,多种氨基酸含量除蛋氨酸外,均超过了芦笋。
在中医上,马兰头是一味常用中药,全草或根均可入药。
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尿、消肿的作用。
民间则用其清热解毒,多食马兰头具有明目之效。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加强,马兰头正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野生马兰头已供不应求,而且采摘的马兰头老嫩不一,质量欠佳,发展人工栽培大有前途。
种苗100株60元,500株200元,1000株300元。
药食野菜——荠菜
荠菜又名护生草、菱角菜。
以嫩叶供食。
原产我国,目前遍布世界,我国自古就采集野生荠菜食用,早在公元前300年尽荠菜的记载。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上海郊区开始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栽培历史。
荠菜的营养价值很高,每100克荠菜含蛋白质5.2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6克,钙420毫克,磷73毫克,铁6.3毫克,核黄素0.19毫克,维生素摄氏度55毫克,尼克酸0.7毫克。
荠菜可炒食、凉拌、作菜馅、菜羹,食用方法多样,风味特殊。
荠菜的药用价值很高,全株入药,具有明目、清凉、解热、利尿、治痢等药效。
其花与籽可以止血,治疗血尿、肾炎、高血压、咯血、痢疾、麻疹、头昏目痛等症。
荠菜种子含油20%~30%,可用于制皂或油漆。
荠菜耐寒,冬季保护栽培较容易,对于供应冬季绿叶蔬菜有一定作用。
荠菜所含的荠菜酸,是有效的止血成分,能缩短出血及凝血时间。
荠菜含有乙酰胆碱,谷甾醇和季胺化合物,不仅可以降低血液及肝里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而且还有降血压的作用。
荠菜所含的登皮甙能够消炎抗菌,有增强体内维生素C的含量,还能抗病毒,预防冻伤,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也有疗效。
荠菜中所含的二硫酚硫酮,具有抗癌作用。
荠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防止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消化道中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可预防胃癌和食管癌。
荠菜含有大量的粗纤维,食用后可增强大肠蠕动,促进排泄,从而增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肠癌及痔疮等。
荠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因胡萝卜素为维生素A原,所以是治疗干眼病、夜盲症的良好食物。
荠菜营养全面,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其中的黄酮类物质和生物碱等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功能、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荠菜所含的荠菜酸能缩短出血时间,可以止内血,对内伤出血、便血、咯血、产后子宫出血、消化道溃疡出血、视网膜出血等有较好疗效,特别是对尿血效果显著。
荠菜的生物碱能促进平滑肌运动,尤其对膀胱和输尿管平滑肌作用较强,利于结石下排,黄酮类物质能促进结石排出。
用荠菜治疗慢性泌尿系感染效果好,无任何副作用,慢性反复泌尿系感染的病人可长期服用。
将新鲜荠菜50~100克(干菜15~30克)洗净,加水500毫升,大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煮15分钟,早晚分2次口服,7天为一个疗程。
一般患者服用1~3天尿痛感能明显减轻,尿血减少,服用5~7天后其他症状明显减轻。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荠菜可清热利尿、平肝凉血,有扩张冠状动脉的功效,具有降压作用,尤其对于肝阳上亢型的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较好。
取鲜嫩荠菜100~200克,大米100克,盐少许。
大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烧沸,转为小火煮到米熟,放入盐、洗净、切碎的荠菜,继续用小火煮到米烂成粥,即可食用。
每天早、晚餐各食用1次,7天为一个疗程。
需要注意的是,荠菜虽然营养丰富,功效非凡,但因荠菜中草酸含量较高,食用时应注意:
食用荠菜前要用开水焯一下,尤其是和豆制品、木耳、虾仁搭配食用时更应用水焯,以免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
其次,肠胃虚寒腹泻者不宜食用过多荠菜。
种子200粒15元,1000粒40元,万粒100元,量大另议。
药用保健蔬菜——鱼腥草
鱼腥草又名蕺菜、蕺儿根、摘儿根等,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因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
鱼腥草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区,西北、华北部分地区及西藏也有分布,常生长在背阴山坡、村边田埂、河畔溪边及湿地草丛中。
鱼腥草植株矮小,茎下部伏地或作地下根状茎生于浅层土壤中,白色,节上生根;
茎上部直立,叶心形或宽卵形,常见绿色,偶有紫色;
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鱼腥草生命力极强,直接用其根茎插于潮湿泥地,即可成活,并生根发芽,广为繁衍。
在西双版纳,鱼腥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野生蔬菜,当地居民大多喜食之,常见的吃法有几种:
一是将鱼腥草地下茎除去节上的毛根,洗净后切成2至3公分的小段(也可将嫩叶加入其中),放入醋、酱油、辣椒粉、味精等佐料凉拌生吃,清脆爽口,但腥味较重;
二是将地下茎连同嫩茎叶一同煮汤、煎、炒或炖,清香宜人,入口宜化,略有腥味;
三是腌渍加工成咸菜食用,酸香生脆,令人开胃。
野生鱼腥草腥味较重,初食者大多不适应,地下茎纤维多,适口性不理想,因此作为商品性蔬菜发展较晚。
起初以鱼腥草作为蔬菜食用的,多为知其功效的医生。
近年来由于受“回归大自然”、“药食同源”之风的影响,民间采挖鱼腥草出售和作为特色山野菜食用之风渐盛,尤其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开发利用鱼腥草的规模不断扩大,野生资源供不应求,市场价格较高。
目前为了缓解供需矛盾,开始出现人工大量种植,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
鱼腥草由野草变为栽培作物后,由于生境改善,生长周期短,植株生长快,地下茎粗状,淀粉含量增多,纤维含量减少,食用时鲜嫩可口,易于消化吸收,特异的鱼腥味变淡,适口性增强,更受食者欢迎。
鱼腥草又是一种传统药用植物,民间医师大多认为,它性味辛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涌淋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肺脓溃疡、肺热咳喘、热痢热淋、水肿、脚气、尿路感染、白带过多、痈肿疮毒等症。
所以,鱼腥草在中医处方中往往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