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586917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B.天然气燃烧

C.木材制桌椅

D.海水提取镁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试题分析:

木材制桌椅过程中只是发生了物质的形态的改变,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

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

【详解】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和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3.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

妈妈为小明提供的一份午餐是:

米饭、炒牛肉、馒头、鸡蛋汤。

这份午餐搭配中缺失的营养素是()

A.油脂B.维生素C.蛋白质D.糖类

【答案】B

【详解】人体内的六大营养素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

米饭中主要含有糖类,炒牛肉中主要含有蛋白质和油脂,馒头中主要含有糖类,鸡蛋汤中主要含有水、蛋白质、少量无机盐。

缺乏维生素,故选B。

4.下列汽车组件中,其主要材料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A.塑料灯罩B.涤纶座套C.橡胶轮胎D.钢制车架

【答案】D

有机高分子材料又称聚合物或高聚物。

一类由一种或几种分子或分子团(结构单元或单体)以共价键结合成具有多个重复单体单元的大分子,其分子量高达104~106。

【详解】A、塑料灯罩是合成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A正确;

B、涤纶座套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正确;

C、橡胶轮胎是合成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正确;

D、钢制车架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D不正确。

故选D。

【点睛】三大合成材料:

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

5.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B.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明矾可促进浑浊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自来水净化流程:

取水、絮凝沉淀、过滤、杀菌消毒、配水。

【详解】A、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故A正确;

B、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利用吸附性,是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C正确;

D、明矾可促进浑浊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故D正确。

故选B。

6.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照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生铁、氢氧化铜、冰水混合物B.干冰、氯化镁、海水

C.天然气、纯碱、石油D.液氧、硫酸钡、粗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详解】A、生铁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

氢氧化铜是碱;

冰水混合物中冰和水成分相同,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

氯化镁由镁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属于盐;

海水中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混合物;

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

石油是混合物,故C错误;

D、液氧属于单质,硫酸钡是盐,粗盐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7.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包装的保护气

B.氧气用于潜水、气焊、急救都利用了它能供给呼吸的化学性质

C.稀有气体可用于电光源,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是一种污染物

【答案】A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食品中充氮气以防腐,正确;

B.氧气用于潜水、急救是利用它能供给呼吸的化学性质,气焊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错误;

C.稀有气体可用于电光源,利用其物理性质,错误;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是污染物,错误。

故选A。

8.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C.铜用于制作导线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错误;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是因为铁能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错误;

C、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正确;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碳酸氢钠能和盐酸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错误。

9.下列试剂中,可以一次性鉴别石灰水、食盐水、盐酸三种无色溶液的是

A.氯化钡B.酚酞C.碳酸钠D.硫酸

【详解】A、氯化钡和石灰水、食盐水、盐酸均不发生反应,不能一次性鉴别,故A错误;

B、无色酚酞遇石灰水变红,遇食盐水和盐酸均不变色,不能一次性鉴别,故B错误;

C、将碳酸钠分别加入三种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的是食盐水,有气泡生成的是硫酸,可以一次性鉴别,故C正确;

D、硫酸与石灰水反应但无明显现象,与食盐水、盐酸均不反应,故D错误。

10.下列关于金属和合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铁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B.金属与金属、金属与非金属都可能形成合金

C.生铁可以完全溶解在足量的稀盐酸中D.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分金属小

【详解】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故A错误;

B、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故B正确;

C、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碳不与稀盐酸反应,故生铁不可以完全溶解在足量的稀盐酸中,故C错误;

D、合金

硬度一般比组分金属大,故D错误。

二、单双项选择题:

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1.某同学记录下的下列实验现象或操作都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

B.CO还原Fe2O3实验开始时,要先点燃酒精喷灯再通入CO

C.向软水中滴加少许肥皂水,振荡,静置,出现大量垢状物且无泡沫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引流并搅拌

【详解】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红热,故A错误;

B、CO具有可燃性,加热不纯净的CO易发生爆炸,还原Fe2O3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排净装置内的空气,再点燃酒精喷灯,故B错误;

C、向软水中滴加少许肥皂水,振荡,静置,出现大量泡沫,出现大量垢状物的是硬水,故C错误;

D、浓硫酸稀释时放出大量热,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引流并搅拌,故D正确。

故选D

12.有关

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

是否收集满

B.用向上排气法收集一瓶

气体,观察

的颜色

C.将

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证明

溶于水显酸性

D.将呼出气体通入

溶液中,可以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BC

【详解】A、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不可以验满,应该放在瓶口,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观察到CO2是没有颜色的,故选项正确;

C、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选项正确;

D、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不会看到有白色沉淀,因为它们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C。

13.保护海洋环境所采取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控制陆地污染,实行陆地污染物总量控制

B.禁止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

C.可以使用含磷洗衣粉,以增加海水中的磷,从而有利于海生植物的生长

D.推广使用对环境危害较小的农药化肥

【详解】A、控制陆地污染,实行陆地污染物总量控制,有利于保护海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禁止工业三废的排放,有利于保护海洋,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使用含磷洗衣粉可以增加海水中的磷,造成藻类疯长,从而造成赤潮现象,不利于海生植物的生长,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

D、推广使用对环境危害较小的农药化肥,有利于保护海洋,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4.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燃烧条件:

要有可燃物,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要与氧气接触。

【详解】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

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A正确;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故B正确;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能使酒精与氧气隔绝,故C不正确;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故D正确。

【点睛】灭火原理:

隔绝氧气、隔离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15.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B.①③属于同种元素

C.②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为+1价D.④表示的微粒是阴离子

【详解】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故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题中单位错误,故A错误;

B、①③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属于同种元素,故B正确;

C、②表示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易失去1个电子,在形成化合物时化合价为+1价,故C正确;

D、④表示的微粒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阳离子,故D错误。

16.下列观点解释不正确的是

事实

解释

A

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变化

原子的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能拍摄到苯分子的图像

分子很小,而且是真实存在的

D

氯化钠溶液与氯化钾溶液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同种粒子的性质相同

A.AB.BC.CD.D

【答案】AB

【详解】A、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变化,是因为汞原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原子的体积不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能拍摄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