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松画派Word下载.docx
《巴比松画派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比松画派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山村里生活着一批美术史上鼎鼎有名的大画家,在这里呼吸着农村中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和泥土的芬芳,用画笔描绘这里美丽的自然景色和风土人情,形成了著名的巴比松画派。
这是一批在艺术上由创新精神的画家。
巴比松画派的出现是法国19世纪30年代后复杂又严酷的政治斗争在艺术上的一个剪影。
大革命失败,王朝复辟,接着又经历了七月革命,政治风云变幻,社会进步思潮低落,人们普遍希望能在精神上寻求一片能安顿心灵的绿洲。
而以枫丹白露大森林以及巴比松为代表的农村景象正是他们寻找到的一片最纯洁的土地,没有受到政治空气污染的一片净土。
荷兰风景画的精致、写实的画风,以及英国风景画对景写生,以及色彩鲜明、笔触流畅的创作手法给了这些画家极大的启示。
这批画家摆脱了古典主义艺术的虚伪和做作,同时也屏弃了荷兰风景画中的摹仿画风,提出“面对自然,对景写生”的口号,走上了以农村真实景象为描绘题材的独立道路,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
巴比松画派画家
在最早一批的画家中,有被誉为“风景画中的贝多芬”的杜勃莱,有专画橡树“精神气质”的卢梭,有在“画船”上描写河上的天光水色的杜比尼。
有专画乡村土地上的牛羊群的特罗扬,以及表现大自然诗意的柯罗和表现农村风情朴素美的米勒。
让·
弗朗索瓦·
米勒(1814-1875年)出生在诺曼底省的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代种过田。
23岁时到巴黎师从于画家德拉罗什,画室里的同学都瞧不起他,说他是“土气的山里人”。
老师也看不惯他,常斥责他:
“你似乎全知道,但又全不知道。
”这位乡下来的年轻人实在厌恶巴黎,说这个城市简直就是杂乱荒芜的大沙漠,只有卢浮宫才是艺术的“绿洲”。
当他走进卢浮宫的大厅时惊喜地说:
“我好像不知不觉地来到一个艺术王国,这里的一切使我的幻想变成了现实。
”
米勒在巴黎贫困潦倒,亡妻的打击和穷困压得他透不过气来。
为了生存,他用素描去换鞋子穿,用油画去换床睡觉,还曾为接生婆画招牌去换点钱,为了迎合资产者的感官刺激,他还画过庸俗低级的裸女。
有一次他听到人们议论他说:
“这就是那个除了画下流裸体、别的什么也不会画的米勒。
”这使他伤透了心。
从此他下决心不再迎合任何人了,坚决走自己的艺术道路。
1849年巴黎流行黑热病,他携家迁居到巴黎郊区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这时他已35岁。
在巴比松村他结识了科罗、卢梭、特罗容等画家,在这个穷困闭塞的乡村,他一住就是27年之久。
米勒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早起晚归,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里作画,他的生活异常困苦,但这并没有减弱他对艺术的酷爱和追求,他常常由于没钱买颜料就自己制造木炭条画素描。
他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他曾说过:
“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
”他在巴比松的第一幅代表作品是《播种者》。
以后相继创作了《拾麦穗》和《晚钟》等名作。
亨利·
卢梭(HenriTheodoreRousseau,1844~1910年),法国卓有成就的伟大画家。
生于法国西北部的拉瓦尔市。
父亲朱利安·
卢梭是马口铁工匠。
青年时期他当过军乐队队员,后离开巴黎做了海关官员。
1885年在香·
埃吕西沙龙展出处女作,1886年《狂欢节之夜》参加独立派展览。
此后他平均每年都有5幅以上作品展出。
他的代表作有《村中散步》、《税卡》、《战争》、《睡着的吉普赛姑娘》、《我本人·
肖像·
风景》、《乡村婚礼》、《抱木偶的女孩》、《梦》等等。
他用那纯真无瑕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和感受生活的真谛,这使他的画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个性。
康斯坦·
特罗扬(1810~1865)所描绘的圣克鲁与塞佛尔的风景画还显得比较肤浅。
在1841年的沙龙中,特罗扬第一次展出了一幅主题性油画《托比与天使》。
到40年代后,他与杜勃莱一起去朗德,最后,在卢梭的鼓励下住进了巴比松村,他的风景创作开始发生了变化,渐渐对巴比松的一草一木产生感情,并学会采用巴比松画家所爱好的深棕色调。
直至去荷兰旅行,与荷兰画家交往(约在1847年),特别是结识了荷兰画家波特尔之后,他愈来愈动情于牛羊群的描绘。
不过,在巴比松画派中,特罗扬的作品还缺少如巴比松的杜彼尼,杜勃莱、迪亚兹等人那种综合地理解自然美的眼力。
他所画的都是具体的、真实的农村生活一角,如这一幅《暴风雨将临》。
画面上渲染了暴风雨前夕的一种景色,它是写实的,可惜缺乏某种生活的综合含义。
在一种不流动的空气中,观者虽觉得已产生闷气感,但不感到紧张。
乌云密布在远方,大地还是那样平静,尤其是近景上的一池溪水,平静得象镜子一样,远处有一对穿红、白两色衣服的恋人,在池中显出清晰的倒影。
近景右侧那个骑牛的牧童,正低着头与身边的小狗对话。
画家如实记录了暴风雨将临前眼前的一切。
只是在天穹与大地两处,存在着强烈的对比,此种对比的色彩,使全画显得十分均衡,略微预示着此种均衡的行将结束。
特罗扬的风景画上的自然景色的语言比较含蓄:
《去耕作的牛群》,渲染了晨曦与朝霞的对比;
在《赶集》(1859年作,现藏苏联艾尔米塔日博物馆)中,阳光透过浓雾,让自然处在朦胧之中;
而《暴风雨将临》,则运用明亮的金黄色、绿色和银灰色,让近景的宁静和远处的肃杀景象对立起来。
这也许是特罗扬所乐意寻求的风景个性。
柯罗Corot,Camille(1796~1875)法国画家。
1796年7月16日生于巴黎,1875年2月22日卒于同地。
一生坚持旅行写生。
几乎走遍了法国,还到过荷兰、瑞士、英国和意大利。
曾被选为沙龙评选委员会委员。
擅长风景画和人物肖像。
作品大多采用灰色调子,画面上朦胧的光线透过蓬松的树丛,照射在宁静的池塘水面和远处的房屋上面,中景部分则点缀几个牧人或少女,极富浪漫主义特色。
被认为是法国19世纪中期最出色的风景画家。
他虽和巴比松画派关系密切,但其绘画风格并不属于这个流派。
他的创作手法对后来的印象主义有一定影响。
在存世的近3000幅作品中,代表作是《罗马竞技场》、《沙特尔大教堂》、《摩特枫丹的回忆》、《杜埃的钟楼》等。
上述作品均藏卢浮宫博物馆。
查里·
法兰斯瓦·
杜比尼(1817-1878).出生于法国一个艺术世家,从小跟随父亲学画,巴比松画派代表人物。
以描绘法国自然风光和田园乡村生活为主,善长于对自然光影的描绘,成为较早的印象派先行者,喜欢描绘风景中融入河流的场景。
裘利恩.杜普荷(JulienDUPRE1851-1910)
裘利恩.杜普荷这位法国巴比松第二代画家,他是巴比松第一代代表画家裘勒斯.杜普荷(JulesDrpre)的侄子,裘勒斯专事描绘风景。
裘利恩.杜普荷是法国十九世纪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是画农民的生活。
但他与之前介绍的,也是法国画家雷荷密特的表现农民生活,有着截然不同的绘画视角:
杜普荷笔下呈现无比的诗意和几许浪漫,而雷荷密特则用写实的手法,真实地表现农民劳动、生活的艰辛,二人的画风也大相径庭。
裘利恩.杜普荷的作品以描绘法国乡间农事景象为多,画里有明亮的色彩,流露出优雅气质。
和他的前辈画家米勒,以及布荷东等人一样,杜普荷喜爱将人物摆置于前景,他们或许正在辛勤劳动,或在田野休憩,人物散发出优雅的气质,往往触动观赏者的心灵深处。
同时,他的动物画素来也深获好评。
从杜普荷的作品可以明显地看出他扎实的学院派写实功力,这份实力使得他于1876年沙龙展即赢得极高的声誉,此后在沙龙参展每每有佳作问世。
他的乡间风俗画更被视为十九世纪末呈现巴比松画风的佼佼者。
什么是巴比松画派
巴比松画派是活跃于法国19世纪30—40年代的风景画派。
巴比松是位于法国巴黎南部的一个小村子,在著名的枫丹白露森林的进口处,以风景优美著称。
当时法国一些青年画家,主张描绘具有民族特色的法国农村风景。
他们陆续来到巴比松一带作画,有的还定居下来,形成了画派。
他们信奉“回到自然”,热情洋溢地倾诉了对自然风景的诗意感受。
让·
米勒Jean-FrancoisMillet〔1814-1875年〕,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
他那纯朴亲切的艺术语言,尤其被广大法国农民所喜爱。
他出身于农民世家,幼年时便显露出绘画的天才,受到老师的鼓励而立志学习绘画。
他时刻希望着能用自己的画笔描绘法国农民纯朴而勤劳的形象。
1848年,他画了一幅《簸谷子的女人》,卖了500法郎。
他同他的朋友、动物画家夏尔·
雅克商量,用这笔钱到巴比仲去定居。
当时,画家卢梭和狄亚兹已经在那里安家,米勒十分向往他们的生活。
于是,米勒毅然迈开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步。
”于是,以卢梭、狄亚纪要普勒、科罗和米勒为主要成员的、在欧洲美术史上声名卓着的“巴比仲画派”就这样形成了。
此后的27年,是米勒一生中创作最为丰富的时期。
许多法国人民家喻户晓的名画作品《播种者》(1850)、《牧羊女》(1852)、《拾穗》(1857)、《晚钟》(1859)、《扶锄的男子》(1863)、《喂食》(1872)、《春》(1873)等等,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他从不虚构画面的情景,每一幅画都是从耕耘着、放牧、劳动着、生活着的法国农民的真实生活中来的。
在60年代,米勒的作品在法国画坛引起极大的反响,他的作品一次次地被拒绝。
直到1867年,米勒在巴黎博览会上获得了社会的第一次承认,人们逐渐认识了米勒艺术的真正价值。
他的一生,物质生活极为不幸,有时甚至几幅作品仅换得一双小孩子的鞋。
而他死后,法国为购回《晚钟》一画,竟花了80多万法郎。
天才和不幸往往在人的命运中伴生。
1875年12月22日,画家在巴比松逝世。
如同卢梭、科罗等风景画家发现了平凡的自然界的诗情画意一般,米勒也发现了平凡的劳动者的诗情画意。
不过,他笔下的农夫并不是天国中的亚当和夏娃,他们是疲惫、穷苦、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