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三中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586137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三中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福州三中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福州三中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福州三中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福州三中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三中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

《福建省福州三中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三中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福州三中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x

C.矜策

请陛下矜悯愚诚振长策而御宇内

承蒙国恩,除臣洗马幸蒙其赏赐

D.除幸

扶辇下除,触柱折辕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3.下列加点词语意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暮去朝来颜色故

C.今齐地方千里古之学者必有师

D.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4.下列加点词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A.侣龟虾而友麋鹿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

老聃

B.火尚足以明也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项伯杀人,臣活之舞幽壑之潜蛟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5.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6.下列文言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从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C.不然,籍何以至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

性宽仁恭爱。

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

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

茂问曰:

“子亡马几何时?

”对曰:

“月余日矣。

”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

“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

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

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

“亭长为从汝求乎?

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

”人曰:

“往遗之耳。

”茂曰:

“遗之而受,何故言邪?

“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

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

“汝为敝人矣。

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

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

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仪以相交接。

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苟如此,律何故禁之?

”茂笑曰:

“律设大法,礼顺人情。

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

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

”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

且归念之!

”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更始立,以茂为侍巾祭酒,从至长安,知更始政乱,以年老乞骸骨归。

时,光武初即位,先访求茂,茂诣河阳谒见。

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

夫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故武王诛纣,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

今以茂为太傅,封褒德侯,食邑二千户,赐几杖、车马,衣一袭,絮五百斤。

建武四年,薨,赐棺椁冢地,车驾素服亲临送葬。

(《后汉书·

卓茂传》、,有改动)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诣:

前往

B.后以儒术举为恃郎举:

推举

C.茂辟左右问之曰辟:

躲避

D.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顾:

只是

8.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卓茂“宽仁恭爱”的一组是()

①心知其谬,默解与之②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

③视人如子,举善而教④束身自修,执节淳固

⑤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⑥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

A.①④⑥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误把卓茂的马认为是自己丢失的,卓茂也不解释,就把马解给了那人,那人找到自己丢失的马后,把马送还了卓茂,并感谢卓茂的大仁大德。

B.卓茂任密县县令期间,十分爱护当地吏民。

当有人告发他属下的亭长接受馈赠时,他很谨慎地问明情况,并用礼仪教育告发者,妥善解决了此事。

C.告发亭长者认为,官吏收受了自己送他的米肉,就是违背律条的规定。

所以自己可以向上司告发,使其受到惩治。

D.卓茂教育告发者的一番话,也表明了他为政的基本思想,那就是与人为善,慎用刑法,注重以礼义教化百姓。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3分)

(2)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3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

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明]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直云相送大江西。

(选自《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注]①明卿:

作者朋友吴国伦,因得罪权相严嵩被贬。

②楚:

,指发火贬谪之地江西。

(1)简要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2分)

(2)诗歌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本题双向选择答案请填写在试卷上

A.葛朗台喜欢拿侬大力士的体格和不计报酬的品质。

拿侬的工钱一年只有六十法郎,却包办了家里的一切杂活:

煮饭、清理、洗衣服照顾短工……凡是葛朗台吩咐的,她都一声不吭地去干。

(《欧也妮·

葛朗台》)

B.“你路上要好生保重啊!

”觉民说罢,便跟着张惠如、黄存仁上岸去了。

他跟他们对望着,挥手作别。

——觉慧无法忍受这个家的种种罪恶,他要出走。

最后他告别全家人和报社的朋友,乘船去上海,追求新的生活。

(《家》)

C.法院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件时,聂赫留朵夫意外与玛丝洛娃重逢。

他坐在陪审席里,回忆起与她认识以来的往事。

他承认自己卑鄙无耻,良心上背着这样的罪孽,居然还能心安理得地过了这么多年,不禁羞愧难当。

(《复活》)

D.自从爱斯梅拉达拿水给加西莫多喝后,他就爱上了她,对她念念不忘。

回到圣母院以后,每当爱斯梅拉达在广场上跳舞时,加西莫多就倚在钟楼上欣赏她的舞蹈,连他的养父走过那里都没有觉察。

眼中露出入了迷温柔的目光。

(《巴黎圣母院》)

E.觉民告诉琴他就读的外专明年暑假要招女生。

琴很高兴,说到时要第一个去报名。

回家后她找母亲商量,母亲的态度虽然让她很失望,但她读了易卜生的《娜拉》后,又充满了希望,并写信给许倩如,表明自己的决心。

13.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A.简述玛丝洛娃从拒绝聂赫留朵夫到接受西蒙松爱情选择的心路历程。

B.瑞珏和梅有过一次倾心之谈,请简述交谈的情况。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4.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孟子曰:

“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

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曹:

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子涂炭。

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

焉。

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

不受也者;

是亦不屑就已。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

进不隐贤,必以其道;

遗佚而不怨,厄究而不悯。

故曰:

‘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故其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

援而止之而止;

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巳。

“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

”(选自《孟子·

公孙丑上》)

[注]①浼(měi):

污染。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伯夷不随便与人交往,连别人的帽子戴得不正他都要生气。

柳下惠则相反,和谁都能交往。

虽然交往,但绝不受他人影响。

B.对待不良倾向,伯夷是“望望然去之”,而柳下惠则“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两者都十分可贵,十分难得。

但孟子认为两者都不可取。

C、柳下惠不羞辱国君,也不小看下面的官员;

他为官就竭力提拔贤士,一定重用他们,不因为官小而抱怨,处境困厄而不忧伤。

D.柳下惠的信条是:

“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就是说,他也爱惜自己的清净洁白,不与伯夷异趣。

(2)孟子认为“君子”应该有怎样的追求?

请结合选段做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历史积淀的精华,是一个民族、国家、地区、城市、社会共同生活人群的“集体记忆”,其中物质文化遗产既包含了器物、典籍、文书、服饰。

艺术品等“可移动文物”,又包括了古迹、古建、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记忆、文化传统以及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紧密相连,包括了生活方式、居住形式、饮食文化、民间工艺、节庆习俗等等,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

如果说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静态”,与历史考古、民族事件紧密相连,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活态”,它与民族思想信仰、民众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它们共同组成文化遗产的整体记忆,在民族、民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深深扎根。

  中华文化遗产蕴涵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价值、特有的思维方式、丰富的想象力,体现着东方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既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与历史的见证,又是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瑰宝。

祖先传承下的文化永远历久弥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

诸如“和而不同”观、“天下为公”观、“义先利后”观等等,都对当代世界具有启发意义。

而忧国忧民的民族情操,修身养性的人格追求,坚韧不拔的民族特质等等,已经是民族的凝聚力和人文素养基本意识,人类正是从这些文化遗产与文明成果中丰富和完善自己。

一个民族文化遗产的活态部分已经渗进了民众的心灵,直接参与或者间接影响着人们的现代生活,终生相伴温润历史,这就是遗产深层的传统,体现着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积淀和生生不息的精神。

不同的地域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文化底蕴,我们的文化遗产就是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形态,它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明,也坚持了自己的多样性,互相促进与交融,推动了人类进步和丰富了人类生活。

文化遗产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尤其是20世纪以来考古收获蔚为大观,地下新发现不仅为中华遗产研究带来了新局面,而且新成果引起文化遗产众多领域的巨大变化,甲骨卜辞、秦汉简牍、敦煌文书等等重见天日。

许多原来史书记载的内容现在有了实物证据,原来的古文物被赋予了新的解释,许多领域的新资料都是以前学者无法见到与想象的,层出不穷的新史料是时代对我们的眷顾。

  守住文化遗产的根,就要保持其传统性、本土性和民族性,但同时也要彰显其时代性、人文性、世界性。

我们在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时,有责任将中华优秀遗产传播出去,让“世界和谐”理念能被人们接受,让各国人民与我们共享中华文明的智慧创造。

  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的标志,关系到每个民族成员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归属感和骄傲感,以及伴随着这种感情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