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高考诗歌鉴赏典型题例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6054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地高考诗歌鉴赏典型题例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各地高考诗歌鉴赏典型题例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各地高考诗歌鉴赏典型题例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各地高考诗歌鉴赏典型题例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各地高考诗歌鉴赏典型题例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地高考诗歌鉴赏典型题例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各地高考诗歌鉴赏典型题例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地高考诗歌鉴赏典型题例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地高考诗歌鉴赏典型题例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全国卷二

唐诗

王维

诗眼、内容、作用

北京卷

诗经

民歌

3

7

手法、内容

广东卷

宋诗

林景熙

6

意象、炼字

江苏卷

辛弃疾

感情、手法、内容

山东卷

清诗

徐兰

语言、手法

上海卷

常识、意境、内容

安徽卷

清词

陈维崧

手法、感情

辽宁卷

唐宋诗

王维、周弼

内容、感情

四川卷

王安石

内容、诗眼

天津卷

明诗

高启

5

语言、内容

重庆卷

白居易、苏轼

内容、手法、感情

海南、宁夏卷

11

内容、意象、感情

湖南卷

感情

福建卷

谢枋得

湖北卷

吴融、李约

江西卷

高蟾、韦庄

感情、内容

浙江卷

金词

元曲

刘禹锡

吴激

赵善庆

意象、感情、手法

语言

二、&

07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综述

1、题量分值稳定

今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所选诗(词)一般为一首,题量基本为2题,分值大致在6-8分,这样适宜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思考解读一首诗,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只有北京、上海卷出了三道题,但这三道题中题型多样,有选择,有填空,因而降低了解题的难度,学生思考动笔的内容并不太多。

湖南卷虽出一道题目,但要求学生就颈联、颔联逐联赏析,其实动笔量也不小,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考试中心为海南、宁夏出的新课标试卷将诗歌鉴赏的分值提高到了11分,其地位与散文、文言文逐渐接近,表明新课程对诗歌鉴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引起&

08课改地区广大考生的注意。

今年不少省份的自主命题还注意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除辽宁、重庆、湖北、江西卷选用二首内容相关的诗进行比较阅读外,浙江卷选了唐代刘禹锡的《乌衣巷》、金人吴激的词《人月圆》、元人赵善庆的曲《山坡羊&

middot;

燕子》,让考生从三篇截然不同的作品中找相同的答题要素,旨在培养学生异中求同的思维能力。

不过三首诗词,只考6分,这样的阅读量与赋分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2、体裁趋向集中

今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的体裁中,唐诗6套,宋诗7套,宋词3套,其他体裁的有元曲1套、明诗1套、清诗1套、清词1套、《诗经》1套,累计起来有16套试卷涉及到唐宋诗词,这与新课程选修模块中《唐诗宋词选读》基本合拍,体现了新课程的一些基本理念,考生可以将学习重点投放到中国古典诗歌高峰的唐宋诗词上。

确实,如果具备了解读唐诗宋词的能力,还愁解读不出其他的诗词吗?

3、作家面孔亲切

中学课本中出现的作家有辛弃疾、苏轼、王维、王安石、白居易、韦庄、刘禹锡,选考这些作家的诗词,使得广大考生心里有底,解题时不感到陌生,有利于考生发挥真实的水平。

并且,有3份试卷考苏轼的作品、2份试卷考王安石的诗、2份试卷考王维的诗,因此大家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重点抓住唐宋诗词中代表作家的作品,如李清照、陆游、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等人的诗歌,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心理作用,在考场上真正起作用的还是考生自己扎扎实实的诗歌鉴赏基本功。

4、考点分布全面

从考点分布看,今年各地诗歌鉴赏题的考点分布比较全面,要求考生不能心存侥幸,一定要练好基本功。

这个基本功表现在对诗歌感情、手法、语言、意象的分析上。

从今年的试卷看,考查情感的有12份,考查手法的有10份,考查内容的有8份,另外考查意象的有2份,考查语言的有2份。

由此可见,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是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即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手法,把握作者的情感,这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要素,平时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落实。

下面就这几类考查重点的设题、解题思路略加评说,供广大&

08考生在复习中参考。

三、重点题型解析

(一)把握作者的感情

诗歌一般借助于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

我们读诗、赏诗,首先要领悟作者在诗中的情感,这是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基础,也是读诗的根本。

今年高考考查的主要题型有:

1、分析诗句所包含的情感

所谓分析诗句所包含的情感,即抽取诗歌中某一句,要求考生分析这句诗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根据所选句子的特点,又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设题。

(1)借景抒情。

抽取诗中景物描写的句子,要求考生分析出作者借以抒发的情感。

如2007年高考江苏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这里作者写了“极目远望,水天相接,树木迢迢,一片带雨的乌云飘来,遮住了大半个山”之景,其特征辽阔、低沉,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路途艰险、对朋友前途的关切之情。

同时以“雨云埋山”显示了前途迷茫的郁闷。

这种方法考生以前也学过,如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它所抒发的情感与此相仿。

据此,此题的答案为:

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

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2)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比较含蓄,有时理解不一定到位,而扣住直抒胸臆句分析作者的感情则比较简单。

如2007年高考全国卷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

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乡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

“休对”老朋友说什么乡思之愁,“且将”心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

因此题中所列的“咨嗟”、“休对”、“且将”都是直抒胸臆的词,表达了了作者无奈、苦涩的心情。

再如2007年高考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

咏鹰

清&

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的下片主要是直抒胸臆句,“男儿身手和谁赌?

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作者期待像雄鹰一样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3)含蓄直露兼有。

这种题型虽比较复杂,但只要掌握了方法,做好它还是没有难度的。

如2007年高考湖南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示长安君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

寄书应见雁南征。

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

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

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这首诗颔联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而颈联则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

理解时要各自分析。

颔联中“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

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

“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

并且“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

“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

“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颈联:

“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

“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

“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4)托物言志。

古人写诗喜欢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某个事物上,通过对这个事物的吟咏表达自己的情怀,这就是所谓的托物言志。

命题者在考查时往往让考生分析作者借某个特定的物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答题时一般要知人论世,找作者情感与所托之物的共同点,实现人与物的对接,从而把握作者的感情。

如2007年高考海南、宁夏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小斋即事

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

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②局:

指棋盘。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

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这首诗里的琴弦、棋盘具有正直、方正的特点,与作者自己方正的人品吻合。

自己的方正人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