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复习纲要经济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86035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复习纲要经济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复习纲要经济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复习纲要经济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复习纲要经济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复习纲要经济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复习纲要经济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中历史复习纲要经济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复习纲要经济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复习纲要经济专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

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三、商业的发展1、“市”的形成和发展

(1)西汉:

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

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

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且早晚都可经营

2、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

(4)西汉:

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

(5)唐朝:

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

舶使

(6)宋代开封、临安;

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7)元的大都、杭州(商业中心)。

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

出现商帮。

如,徽商、晋商

四、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1、“机工出力,机户出资”标志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出现

2、“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重农抑商”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

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其目的:

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作用:

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

明清重农抑商的表现:

农本商末的思想,专卖制度,关卡重税,歧视商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消极后果:

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

清代是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两者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清代一直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含义: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清代只开一处对外通商是在:

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后果:

1、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

2、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

3、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4、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

5、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

1)经济根源(根本):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2)社会根源:

欧洲人追求货币和黄金----“寻金热”;

《马可。

波罗行纪》的刺激

3)商业危机(直接):

意大利、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贸易;

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商路

4)思想、宗教根源:

文艺复兴;

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3、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

葡萄牙、西班牙。

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海上马车夫——荷兰:

是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当时世界经济中心:

阿姆斯特丹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

殖民扩张与掠夺

三、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工业革命的开始——珍妮纺纱机的问世(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棉纺织业),结束的标志——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2)瓦特改良蒸汽机解决动力问题,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出现的交通工具:

火车、汽船(轮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科学技术未与生产相结合

2)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灯、电话、电车、无线电报和电影等电器产品涌现,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电力的广泛应用:

1866年德意志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汽车和飞机;

化工技术的发展;

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

3)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新航路开辟: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自然经济的解体

原因:

资本主义的入侵:

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表现:

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

(二)洋务运动

客观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掀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主观原因:

洋务运动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

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创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19世纪中期创办近代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代表人物: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二、民族工业的兴起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点是:

东南沿海地区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3、代表企业:

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短暂春天一战期间(1915-1921)

1)原因: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主要行业:

纺织业、面粉业。

3)著名实业家:

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4)为什么是“短暂”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二)曲折发展

1)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

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为了巩固统治,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战争期间:

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原因:

沦陷区:

一些厂矿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国统区:

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

(三)萎缩

1)时间:

抗战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期间或1945—1949)

2)原因:

a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b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

c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不断膨胀。

二、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2、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四单元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

导火线:

信贷消费、股票投机过度直接原因:

供需矛盾突出

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特点:

(1)范围广

(2)时间长(3)破坏性大。

3、影响:

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美国、法国社会动乱;

德国法西斯上台

2)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

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4、胡佛政府的措施: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结果:

危机反而恶化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929-1933经济危机爆发后,总统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更加恶化。

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1933年上任后实行新政。

2、罗斯福新政的起止时间:

1933——1939

3、新政的内容:

(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2)调整农业政策

(3)复兴工业:

蓝鹰行动

(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4、罗斯福新政的意义:

(1)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2)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

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避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3)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政府的权力扩大;

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4)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5、新政的实质: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

新政的前提:

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

6、特点:

放弃自由放任思想,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

内容:

国家加强对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全面干预;

影响: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诞生。

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表现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2)福利制度在二战后得到发展3)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4)美国出现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20世纪90年代出现

2、新变化的实质:

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第五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1)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2)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斯大林模式”所有制形式:

单一的公有制管理体制:

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调节手段:

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管理手段:

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三、从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上,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体制。

农业:

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

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

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出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

工业:

将中央一部分权利下放到地方,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

2、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仍没有根除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

(1)苏联(1922—1991)解体的原因:

“斯大林模式”体制上的弊端和错误政策长期得不到纠正,没有从实际出发,建设符合苏联国情的社会主义;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错误方针

外部原因:

西方敌对势力长期的“和平演变”战略

(2)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

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自我完善。

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

B.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第六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